2014年,搜狐視頻在內容自制領域守正出奇,捷報頻傳,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兼搜狐視頻代理CEO張朝陽提出的“自制元年”戰略,做了最好的注腳。
8月4日,自制大劇《匆匆那年》在搜狐視頻上線播出。國慶長假《匆匆那年》大結局后,該劇總點擊量突破6億,單集平均點擊量近超3000萬,推廣用戶規模達1.5億。在2014中國.橫店影視節影視“文榮獎”的評選中,《匆匆那年》也獲得了業界專家的高度認可,一舉獲得最佳網絡劇獎。由此,《匆匆那年》開啟了網絡自制劇的全新時代。
《匆匆那年》以諸多行業第一定義了“現象級”網絡自制劇的新高度:單集投資過百萬,4K超高清制作,網絡周播模式,單集45分鐘。在中國互聯網視頻自制進化過程中,《匆匆那年》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
“《匆匆那年》開啟視頻自制元年”并非簡單的宣傳口號,而是搜狐視頻頂層設計棋局中的重要一步,其產生蘊含深刻的誘因。
近年來,視頻網站競爭逐漸升級,重組、并購、裂變打破了行業舊有格局,“馬太效應”初顯。無論是內容、技術還是資本、營銷,視頻網站的競爭已經擴散至每一個環節,而內容更是決定其能否勝出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視頻網絡早期的自制多少屬于“玩票”的話,到2014年已經今非昔比,自制不僅成為視頻網站鍛造品牌搶占市場份額的利器,甚至決定著他們在新一輪洗牌中的排位。
同時,高昂的影視劇版權費用讓視頻網站在一輪輪的“血拼”中元氣大傷。收支倒掛、常年虧損仍然是視頻行業的普遍狀態。而對自制內容來說,靈活的營銷策略以及后續內容IP的全面開發,都可以為視頻網站帶來四兩撥千斤的創收效果。張朝陽認為,網絡自制劇的商業模式是順暢的,自制體現著競爭力。
“優土投入3億資金發展自制,樂視自制投入翻倍,愛奇藝啟動工作室戰略......2014年國內網絡自制劇迎來了一個井噴之年,國內網絡自制劇正在迎接著行業的巨大轉折。”美蘭德市場部總監金桂娟從數據角度,肯定了搜狐“視頻自制元年”說法的科學性。
由此可見,搜狐視頻自制元年戰略,既是搜狐多年沉淀的必然結果,也是謀局未來的致勝先手,它也必將對整個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戴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