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霞
從教多年來,孩子們在數學課堂上每一次流露出的笑臉都會觸動我。對我來說僅僅是職業生涯的一節課,而對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成為我不懈的追求。
一、知識的探索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根據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樂于探究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去經歷探索的過程。例如“分數乘法”一課,孩子們通過多種折紙方法表示出3/4×1/4及結果,并且通過折紙猜想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最后還是通過折紙驗證結果。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啟發式的講授也會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索。
二、方法的引領
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例如“數一數”一課中,學生幾乎只會“一個一個地數”。當我提出“還可以怎么數”時,孩子們發現可以“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這時,要給孩子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讓他們嘗試了解每一種方法,體會優勢與不足,感受方法之間的聯系,并且鼓勵學生選擇個性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思維的啟迪
有人說,孩子的思維就像一條不見底的河。在教學中,我抓住知識點加以延伸,運用階梯式的問題大膽挖掘孩子的思維。例如“比的認識”的教學中,設計如下問題。問題1:哪些照片比較像?為什么?問題2:誰跑得快?猜測并驗證。問題3:你買哪個攤位的蘋果?為什么?問題4:總結上述問題,有什么共同特征?(理解比的意義)問題5:說說生活中比的例子。問題6:比與比值的區別是什么?問題7:比、分數、除法之間有何關系?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經驗的積累
要引導學生經歷“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孩子們起初操作獲得的經驗知識是初始的。例如“圓的面積”一課中,孩子們運用學具把一個圓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大部分孩子無法計算圓的面積,還需要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互相啟發,經歷抽象、概括、歸納等過程,最后內化為自己的活動經驗。
五、思想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數學教學的精髓,它不是獨立存在的。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體會并領悟數學思想,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例如“圓柱體體積”一課,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把一個圓柱切、拼之后,轉化成一個長方體,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交流,探索圓柱體體積公式,感悟“轉化”的思想。在“開會啦”比較大小一課中,學生在操作中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在學習整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以及解決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運用木棒、線段圖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數形結合”的思想逐漸滲透給學生。
(遼寧省莊河城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