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亦敏
摘 要:4×100米接力跑是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從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分析4×100米接力跑的教學特征,得出此項目的教學切入點。一是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強學生間的團結協作能力:二是教授學生4×100米接力跑的技巧。通過教學一方面提高學生自身運動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品質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關鍵詞:中職學校;4×100米接力跑;教學;運動能力
我們都知道,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心理取向方面有積極的因素,但也有消極的因素。他們有很強的競爭心理,同時有著明顯突出的個性,有些學生有很強的交際能力。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缺乏自控能力,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總是抱著享樂的態度。由于社會上某些人對于職業學校認識上的偏差,造成了中職學生的自卑心理,個別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情況。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的教師應該細致認真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社會、對他人的信任感和責任感,在學校生活中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歸屬感。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營造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促進他們人格完善以及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下面我們從中職學校4×100米接力跑單元內容的教學入手,對此進行研究。
教學前,要讓學生認識到4×100米接力跑是一項集體項目的教學,它既考驗學生自己的短跑能力,又考驗學生之間傳接棒的配合能力;既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身素質,又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團結協作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學生三種能力的培養:一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二是提升學生的短跑速度,三是加強學生傳接棒的配合。而第一、三兩點是4×100米接力跑教學內容的重點。那么如何遵循新課改的要求,進行4×100米接力跑的教學呢?
中職學校的課程安排通常為大課,即兩節課連上。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一單元內容的教學分為兩部分:室內教學課和室外訓練課。
一、室內的直觀教學課
這是4×100米接力跑的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在室內進行,包括兩方面的教學:多媒體課件觀摩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教學。
(1)多媒體課件觀摩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同時也被應用于體育教學,并逐漸成為體育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4×100米接力跑的第一節課的教學就可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讓學生通過大屏幕感受接力跑的一些賽事,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然后為學生展示4×100米接力跑的技術動作,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動作過程,并利用一些慢動作圖解讓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各動作要領,為室外的訓練課提供保障。
(2)采用同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把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屏幕上出示關于4×100米接力跑的一些問題,小組成員合作探討,明確答案。問題的設置可包括以下幾種:1)4×100米接力跑是單純的個人能力的體現嗎?2)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接力跑之間有沒有關系?有較高的短跑能力,但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適合參加4×100米接力跑嗎?3)在4×100米接力跑中,四棒選手的要求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區別在哪些方面?4)傳接棒的交接應在什么時候進行?是運動著還是靜止著?是在慢跑過程中還是在快跑過程中?5)傳接棒的交接時間是不是在接棒區的臨界點?6)怎樣進行最好的傳接棒的交接?交接不好的原因可能體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找出他們認為最合理答案。對于一些技術問題,如有必要的話,教師可重新讓學生觀看視頻,并進行慢動作分解放映,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并掌握接力跑的技術動作。教師要適時進行總結:要想取得接力跑的好成績,除了要求參賽學生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外,參加4×100米接力跑的學生要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在接力跑進行中能和其他選手團結協作。
(3)師生共同活動,制定4×100米接力跑的實施細則。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原則,對4×100米接力跑的實施細則進行闡述。1)接力跑對選手的要求:具有較高的短跑能力,集體榮譽感強,有較強的責任心,同時有較強的心理素質。2)接力跑的技術要求。首先,四棒的人選安排要體現技術性。心理素質較高,起跑較快的選手應安排在第一棒,第二棒的選手除了要有較強的耐力,還要有較高的傳接棒的技術。第三棒比第二棒還應優秀,耐力強,傳接棒技術優秀,還要善于跑彎道。第四棒的選手爆發力要強,要有很強的沖刺能力和競爭能力。第二,傳接棒的傳接方式。哪種傳接方式更適合。第三,傳接棒的傳接區域。第四,傳接棒的順利傳接,這也是接力跑比賽取勝的關鍵。所以,在室外訓練課應把傳接棒的訓練作為教學的重點。最后是如何解決掉棒問題。掉棒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讓學生仔細斟酌考慮。
二、室外的訓練課
這是4×100米接力跑的第二課時,主要訓練并培養學生接力跑的技術。第一步是訓練學生的傳接棒能力,教學過程可由簡到難,可讓學生先練習原地接棒。四人一組,前后站立,間距1.5米,甩臂呈現跑步姿勢,聽教師口令,進行“跑”“接”的動作練習。待之熟練后,進行走動傳接,最后進行跑動傳接。第二步讓學生了解傳接棒的區域,如何在規定區域內順利地傳接棒。在4×100米接力跑中分接力區和預跑區兩區域,傳接棒的交接必須在傳接棒區域進行,接棒者可以在接棒區的10米內起跑,應側重訓練選手從接棒到達最高速度。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一些數據不甚了解。在練習之初,教師可幫學生畫標志線作為提示,讓學生反復揣摩實踐,找到正確的感覺。
總之,作為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有限的時間以及有效的場地內組織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4×100米接力跑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遵循學生自身發展規律及生理心理特征,對他們進行合理指導。
(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