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群
摘要:由于得不到城市政府應有的關注,社會治安較為混亂,并且城市居民對這些來自農村的居民存在明顯的歧視現象。第四,城市中心區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會分化并破壞了原有城市社會網絡,大規模開發迫使中心區居民遷往郊區,而邊緣社區由于缺乏商業服務、教育等設施,仍存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不夠、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應明顯不足、城市資源分配不公等現象。
關鍵詞:城市規劃;社會問題;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當中國經過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城市化進程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城市規劃的理論發展就更加需要社會問題研究的助力。城市住房、城市環境、城市經濟、城市秩序等等問題不斷出現,解決好這些和完善城市規劃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現代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總是在不斷地尋求解決城市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取得發展,現代城市規劃對實現城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城市面臨的社會問題
中國城市正處于快速工業化發展期,城市規模不斷膨脹,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凸顯。首先,城市發展的結構性變化引發的社會問題。在城市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必然會導致城市傳統工業的衰退,加上互聯網信息化對社會傳統的沖擊,在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的條件下,很容易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其次,城市中心區由于人口過分集聚而產生交通擁擠、城市環境污染嚴重、配套設施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等問題,導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條件差。再次,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的存在往往成為城市管理的盲區,社會治安極其混亂。由于得不到城市政府應有的關注,社會治安較為混亂,并且城市居民對這些來自農村的居民存在明顯的歧視現象。第四,城市中心區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會分化并破壞了原有城市社會網絡,大規模開發迫使中心區居民遷往郊區,而邊緣社區由于缺乏商業服務、教育等設施,仍存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不夠、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應明顯不足、城市資源分配不公等現象。另外,城市規劃缺乏公眾的參與渠道,公眾缺乏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政府部門也未能為公眾參與創造良好的條件。過分追求經濟發展已成為中國城市社會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
二、中國現代城市規劃的問題
城市規劃是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社會、經濟、政治活動在城市地域上的投影和反映。當下,我國城市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在為我國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圈地運動導致城市近郊土地資源浪費嚴重,農民的非農化問題比較突出。據統計,僅2002年1—8月全國購置土地面積13680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42%。盲目圈地引發惡意炒作,地價與住宅價格上升,出現“虛熱”苗頭,房產有泡沫之險。其次,傳統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遭到破壞、甚至完全消失。盲目追求“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城市改造中,幾百上千年營造的城市,其原有的建筑、道路、歷史遺跡和文化脈絡永遠地消失在機器的轟鳴中,無論市民作怎樣的努力還是沒能保留這些永遠不可復制的歷史遺跡。再次,不顧區域一體化趨勢,使得許多城市為了相互競爭,忽視都市圈的客觀存在,置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浪潮不顧,片面地從各自城市競爭角度出發,單純地規劃一個城市,導致城市的產業結構類似、雷同。另外在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中還有一些突出問題:行政判斷和長官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城市規劃、規劃管理和監督的欠缺、規劃決策的封閉性等。
三、辯證統一地將城市規劃與解決社會問題結合
為了最大程度解決中國城市的社會問題,并進而為城市規劃打下良好基礎,確保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勢必要將城市規劃與解決社會問題二者有機統一結合,針對以上提出的諸多問題辯證思考,解決其中復雜的關聯,從而實現兩者的共同完善。
注重城市規劃的公平性,有利于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為城市規劃和發展建立良好的環境。按照S·R·安斯汀將公眾參與城市規劃分成三種類型和八個層次的觀點來看,我國公眾參與城市規劃還處于告知性參與階段,參與的程度還處于低層次上。因此,實現城市規劃的公平性,首先應當尊重城市人民的意愿,以和諧共建的形式完成各項規劃的制定與實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城市規劃的進程中來,就人們提出的共性問題給出解決方案,一邊可以有效弱化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一邊可以讓城市規劃更加適宜人民需求。
城市規劃應積極關注公眾利益。推進城市化進程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和文化需求,因此在城市規劃的編制與實施過程中,要把解決與人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放到重要位置,應充分考慮城市發展的長遠利益,以期合理地解決城市開發與公眾利益的矛盾。城市規劃應體現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原則,避免規劃建設不當而引發社會分化和內城衰退現象。充分吸取西方城市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同時要積極借鑒西方城市解決社會問題理論與實踐成果,結合中國城市社會問題的特征,制定相應的城市發展政策。
綜上,中國現代城市規劃與社會問題將在未來的時間里越發顯得突出和重要,因此,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敢于擔當地面對當下的問題,以民主的形式倡導城市規劃的公平性,是處理好現代城市規劃與社會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孫秋云.文化人類學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6.SUNQiuyun.An
[2]宋德金,史金波.中國風俗通史:遼金西夏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286,302-305,247.
[3]顧韻芬,高巖,李丹,等.金代女真族服飾文化整合性發展[J].紡織學報,2008,29(2):97-101.
[4] ? ? 李敏,李愛林.園林景觀設計中色彩的運用[A].《河北林業科技》,2008年10期.
[5] ? ? 倪黎,熊輝,黃培森.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色彩應用[A].園林園藝,200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