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寅昭
摘 要: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恰當運用多媒體,需要進行必要的研究,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合理適時地使用多媒體,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更好地實現語文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反思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充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共識。多媒體的運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增強了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等。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過多過濫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會形成喧賓奪主、走馬觀花、流于形式的局面,甚至會違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初衷,從而出現語文課堂教學華而不實的現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對多媒體的合理巧妙運用進行研究。
一、目前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幾種傾向
1.認識上有誤區,以為多多益善,濫用多媒體。
部分老師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學生的參與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語言材料越易于學生掌握,教學效率就越高。所以,常常在一堂課中過多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教學,甚至“滿堂灌”,殊不知,課堂教學為多媒體而“多媒體”勢必適得其反。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揚長避短,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能夸大多媒體的使用優勢,更不能追求運用多媒體才是現代化教學。隨意濫用多媒體的結果只能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表面上看花哨,如師生互動效果好,實際教學效果并不佳。因此,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實際考慮是否使用多媒體。
2.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替代老師的授課。
此表現為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時候,課前下大力氣制作很多的課件,好像離開課件展示課就不熱鬧,總認為花錢安裝了很好的硬件設施成為擺設很可惜。在設計課件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內容制作課件,并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如果刻意使用這種帶有現代化氣息的多媒體,那么語文課就會變成多媒體的展示課,華而不實,其后果可想而知。
3.多媒體課件內容太豐富,導致語言實踐機會減少。
語文是一種交際工具,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語文交際的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進行語文思維交際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初衷。多媒體音像,聲情并茂,在學生的視聽效果方面,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但課堂上留給學生說和寫的時間越來越少,如訓練學生朗讀的時間明顯減少,學生小組熱烈討論的次數明顯減少,這對訓練學生的語言與寫作是很不利的。
4.學生被動觀看多媒體的播放內容,致使師生情感缺乏交流與溝通。
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特別是在制作課件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某些教師課下找的資料特別全,生怕課件設計得不美觀,達不到震撼的視聽效果,如此卻造成教材的重點不突出,教學難點深究不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斷變換的畫面、各種各樣的聲響效果吸引學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銀幕上,機械地觀賞多媒體播放的畫面,默讀屏幕上的文字,聆聽美妙的音樂,老師儼然成為多媒體的操作員。課堂上以教師的操作為中心,沒有師生情感方面的交流,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缺乏交融。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課件風格和教師教學風格的一致性。
在設計課件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作,充分考慮學生是否接受,而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而把本來簡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造成學生滿頭霧水,抓不住學習重點,既不能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使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
2.掌握好應用多媒體的使用時機,避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
教學中過多地運用多媒體,從表面上看似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實際效果其實不是特別好。這種表面上的熱鬧勢必造成課堂上學生無意注意過多,勢必影響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既影響重點知識的掌握,又不利于學習難點的把握,還會影響學生的課堂筆記。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體,嚴格把握教學環節,防止形成多媒體的展示課。
首先,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明確界限目標,認真考慮課堂內容是否要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任何媒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特有的優勢,要做到簡繁適宜,多少恰當,效果明顯。其次,要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要巧妙使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創設情境,創新教學模式,調動主動性,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3.注重各類媒體的結合應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是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學媒體。只有結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達到最大的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與常規媒體,發揮各自的長處。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實際,恰當地選用教學媒體。例如,低年級的語文閱讀課文大多內容較簡潔,適合于朗讀背誦,加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學中必須適時地運用形象性強的投影、錄像等媒體,通過大幅鮮艷的圖畫,聲畫并茂的場景,為學生提供規范化的朗讀,讓學生模仿。通過以上簡便、易操作的媒體的使用,學生集中注意力,加深理解,實現教學目標。
4.正確處理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但僅僅是輔助工具,盡管對語文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要恰到好處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巧妙處理教師的主導作與學生的主體關系,以及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三者之間的關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學習資源的探索和整合,強化教學行為,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合理適時地使用多媒體,創設學習語文的情境,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生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索、學習、領悟,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獲得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語言訓練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得到培養,更好地實現語文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建林.電教媒體與閱讀教學整合芻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
[2]郭芙蓉.關于電教媒體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嘗試[J].中學語文教學,2004.11.
[3]宋于琳.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必須處理好幾個關系[J].上海教育,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