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辰 李洪林 劉福
摘要:為了優化設計和降低噪聲,從板件的聲輻射特性開始,經聲學靈敏度分析,測定車身各板件對噪聲的貢獻;選擇NVH工程材料,形成設計方案,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驗證。本文探討了優化設計的過程和方法。
關鍵詞:NVH工程材料;聲學靈敏度;彈性模量;優化設計
1 前言
近幾年,我國汽車產業市場競爭激烈,各主機廠都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在轎車NVH(振動、噪聲、舒適性)工程上,同樣需要優化設計、降低成本。
車內噪聲由2個重要因素組成,其一是激勵,其二是響應,它是激勵與響應的乘積。激勵力來自發動機,對于4缸4沖程的發動機,發動機每轉1圈,要發生2次點火,因此在發動機的振動頻譜上,主要激勵來自2階,其他階次的激勵很??;響應來自車身的固有特性:質量、剛度和阻尼,在一定的激勵下,響應越小,整車噪聲就會越小。NVH工程的優化設計,解決的是響應問題。
2 板件的聲輻射特性
轎車的車身是由各種形狀的板件組成,這些板件在發動機激勵下會發生振動,振動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輻射,經空氣傳播,就形成了車內噪聲,噪聲的大小,由板件的聲輻射特性確定。
2.1 板件發生聲輻射的條件
產生聲輻射的條件,是板件的振動頻率要大于板件的臨界頻率。板件的臨界頻率與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板件的固有特性相關,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一個定值,板件的固有特性確定了該板件在什么條件下會產生聲輻射,板件的固有特性是指鋼板的厚度、密度、剛度、材質等。不同的鋼板臨界頻率是不一樣的,當振動頻率低于臨界頻率時,不會產生能感覺到的聲輻射。
2.2 板件的聲輻射效率
聲輻射效率也與板件的振動頻率有關,當振動頻率大于臨界頻率時,就會產生人耳能感覺到的聲輻射,一般在低頻時聲輻射效率較高,高頻時趨于平穩,
2.3 板件的形狀
為提高車身板件剛度,有些部位常常沖壓成各種瓦楞或凹凸等幾何形狀,或附加結構加強筋和加強板等,結構加強后的聲輻射會較平面板件有所提高,在同樣振動級下,沖壓瓦楞板或凹凸結構的輻射聲壓級會高于平板結構。
降低車身板件傳播噪聲的有效途徑是控制聲輻射較高的板件振動,而不是要把車身所有板件的振動降低,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板件上附加阻尼。因此,NVH工程優化設計的第一步,是測定板件的聲輻射特性,即車身板件的聲學靈敏度分析。
3 車身板件的聲學靈敏度分析
3.1 分析理論
整車噪聲初始噪聲源的能量來自發動機、路面、輪胎、風噪等等,通過結構和空氣傳播,引起了車身板件的振動,其中,風噪要靠密封來解決。若只考慮固體傳播途徑對車內噪聲的影響,則不論傳播的途徑如何,最終影響轎車內噪聲的是車身所有板件的振動,振動板件激勵了車內空氣,由此產生了內部噪聲,所有板件生成的聲壓疊加產生了內部聲壓。由于車身各板件的結構、形狀、焊接等原因,其產生的振動噪聲對車內噪聲聲壓級的貢獻是不同的,聲學靈敏度分析,就是測定這些板件對車內噪聲的貢獻度。
將車身劃分成n個單元板件,設車身空腔內任意點的聲壓級為Pj,令單元j在激勵力F的激勵下,以設定的頻率發生振動,板件的振動級為Vj,由于該點振動引起的車身乘員室內i點聲壓見式(1):
Pi,j=XVjF (1)
式中:Pi,j為j單元板件振動,引起車身乘員室內i點的聲壓;X為車身結構的狀態參數。
Pi,j是j號單元板件的振動,在車身空腔內i點的聲學貢獻,其聲學靈敏度見式(2):
Pi,j/F=XVj (2)
當所有板件都振動時,空腔內i點聲壓可以表示為n個板件單元發生振動,引起聲壓的疊加,即i點總聲壓為Pj,車身總聲學靈敏度可以表示為式(3)。
Pj是車身所有板件振動輻射噪聲的總聲壓,Pj/F 是總聲學靈敏度。車身聲學靈敏度與各板件振動級Vj的疊加(總振動級)成正比,板件的振動級由設置在各板件上的加速度傳感器測得。板件的振動級越高,對整車總振動級和聲學靈敏度的貢獻越大。
板件由激勵力產生振動彎曲波,經車內空腔傳遞到檢測點Pj,經歷2個過程,即由激勵力F到振動加速度V,再由加速度V到聲壓級Pj,相應的上述車身聲學靈敏度可以分解成2項,V/F和Pj/V,見式(4)。
式中:V/F為車身激勵力到振動加速度的傳函;Pj/V為振動加速度到聲壓級的傳函。
Pj/F分解成Pj/V和V/F,揭示了影響車身振動與噪聲的3大因素:質量、剛度和阻尼。這3大因素對V/F有直接影響,其中,增加質量,模態頻率下降,增加剛度,模態頻率上移,增加阻尼,可降低模態頻率的峰值,在模態頻率較密集的頻段,阻尼的影響大于質量和剛度。
剛度、質量、阻尼對Pj/V的影響是間接的。Pj/V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板件表面的聲輻射和聲輻射的效率,當振動的頻率大于臨界頻率時,板件就會產生聲輻射,聲壓級受板件的聲輻射效率和板件振動級的影響,低頻時振動與空腔的耦合較嚴重,聲輻射效率很高,這也是轎車在低頻易產生共鳴、共振的原因之一,隨著頻率的增加,這種耦合在減弱,此時,聲輻射效率趨于平穩,聲壓級主要受振動級的影響。
轎車車身的結構復雜,各類板件形狀各異,相互之間存在交聯耦合,在設計階段進行板件的聲學靈敏度分析,可以診斷出造成車內噪聲的主要板件及其貢獻量,以便在圖紙階段就進行優化設計并進行降噪處理。
3.2 實驗方法
實驗采用設計好的白車身,機械激振器激勵,柔性測試結構,將車身板件劃分若干個區域,各區域安加速度傳感器,距駕駛員右耳200 mm處設聲壓計,激振器加掃頻信號,頻率20~200 Hz,見圖1。
3.3 數據
采集數據:在掃頻頻率下,采集聲壓信號、各板件振動信號、激勵力信號。
3.4 分析
A:聲壓級信號分析,采集聲壓信號做聲壓級分析,做聲學靈敏度貢獻圖;
B:振動信號分析,由加速度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做振動級分析,做板件的振動級標識圖;
C:頻譜分析,做在激勵力作用下的車身各板件振動級頻譜圖。
4 阻尼材料的固有特性
在NVH工程中,阻尼材料是為降低振動模態頻率的峰值而設計的,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以改性瀝青為基材的阻尼材料。這類材料的物理性能可分為2類,一類是由使用環境和條件確定的性能,如耐溫、耐濕、燃燒、下垂、密度、密合、減振性等,這些性能不但與配方有關,還與使用狀態有關;還有一類是只與材料配方有關的性能,稱其為固有特性,如材料的彈性模量E、最大阻尼ηmax、使用頻率fx等。了解材料的這些特性,選擇最佳性能的材料,是NVH工程材料在轎車上優化設計的重要環節。
阻尼材料的固有特性源于材料的配方,當配方選定后,其固有特性就確定了,圖2 是阻尼材料的結構模型。
阻尼材料可以等效成一個具有一定質量m 、彈性模量E、剛度k、阻尼系數η的結構,當板件以一定的頻率發生振動時,材料的阻尼系數η會產生相反的力來對抗它,彈性模量E決定了這種對抗的程度,質量m和剛度k決定了材料的頻率范圍。式(5)是阻尼材料的數學模型,其中ηmax是最大阻尼系數,E是彈性模量,系數a、b、c、d、e是材料配方的組成因子。
ηmax=aE4+bE3+cE2+dE+e (5)
式(6)、式(7)、式(8)是不同材料配方的數學模型:
配方A:
配方B:
配方C:
求解方程彈性模量E對阻尼系數ηmax的極值:
配方A:當彈性模量E=1 290 MPa時,阻尼系數ηmax=0.1797;
配方B:當彈性模量E=1 490 MPa時,阻尼系數ηmax=0.2023;
配方C:當彈性模量E=1 380 MPa時,阻尼系數ηmax=0.2388。
實驗數據表明,最大阻尼系數ηmax一般都出現在彈性模量1 300~1 500 MPa左右。對于改性瀝青基的阻尼材料,彈性模量過大,會進入玻璃態;彈性模量過小,會進入橡膠態。玻璃態與橡膠態的阻尼性能都不好,只有介于2種狀態之間的轉變態,材料才會有最佳的阻尼效果,而轉變態中的最大阻尼系數,對應于上述彈性模量。
對阻尼系數的要求,應根據車身處理部位振動級的大小來確定。振動級較高時,產生的振動力就較大,為了對抗這種振動力,要求提高材料的阻尼系數,通常采用在最佳彈性模量下,增加厚度來解決。
阻尼材料的彈性模量與溫度有關。調整配方,實質就是調整最大阻尼系數下的彈性模量出現在某個溫度段上,要與使用要求相匹配,轉變態的彈性模量范圍一般為500~2 500 MPa。
5 補強材料的選用
補強材料是基于低頻模態處理而設計的材料。汽車車身補強材料主要以環氧樹脂為基材,高溫加熱后變硬,經烘烤粘貼到車身上,可與車身鋼板共同形成補強結構。工程上把經補強材料調整后補強結構的剛度,與車身鋼板剛度的比值,定義為補強材料的剛度比,見式(9)。
式中:k1為補強結構的剛度,N/m ;k2為測試基板的剛度,N/m ;f1n為補強結構的n階共振頻率,Hz ;f2n為測試基板的n階共振頻率,Hz:M1為補強結構的質量,kg;M2為測試基板的質量,kg。
補強材料的功能是增強車身的局部剛度。增強剛度的重要標志,是低頻模態向高頻發生偏移,頻率偏移量與剛度比的關系見式(10)。
補強剛度比的值,是車身鋼板與補強結構質量比與頻率比平方的乘積。其中,在補強材料選定的情況下,質量比是常數,頻率比是與環境溫度、烘烤溫度有關的,當環境溫度變化時,結構頻率會發生變化。設在某溫度下,結構頻率等于鋼板頻率,f1n=f2n= fn;令質量比m=M1/M2,則:
式(11)中,當時,其結構的補強剛度比等于質量比m,此時的狀態為臨界補強狀態,沒有發生頻率向上偏移。若選用0.8 mm厚、密度7.8的鋼板;1.5 mm厚、密度1.4的補強材料,此時的質量比為1.34,在上述條件下,要求補強材料在該結構的模態頻率下,其補強剛度比要大于1.34,此時的溫度為最高使用溫度。
涂裝車間烘烤線的溫度對補強結構剛度比的影響見表1。
補強材料的選擇,要首先確定涂裝車間烘烤線的溫度、需補強位置的頻率、使用環境下的溫度,然后選擇補強材料的剛度比,測試頻率偏移是否符合要求,實際應用還要視具體處理部位來確定。
6 密封材料的選用
密封材料的選用主要是對空腔風噪的處理。從車身設計結構上看,有的部位存在與外界相通的孔洞等,在行駛過程中,就會引發風噪。處理方法一般采用發泡材料,在涂裝前安裝在處理部位上,經涂裝烘烤后,將孔洞封嚴。對材料的要求是發泡均勻密封性好,質量輕。目前的發泡材料,發泡倍率為2倍~20倍,具體應用視處理部位確定。
7 工程案例
某廠自主品牌轎車,5座3箱,發動機4缸4沖程,對其進行阻尼降噪NVH工程設計。
7.1 車身聲學靈敏度分析
圖3是該車車身聲學靈敏度貢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