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凌月
【摘要】聲樂藝術指導課是高師聲樂專業的分支課程,它涉獵于鋼琴演奏、聲樂表演、音樂學、語言等不同專業范疇。文章主要就聲樂藝術指導應具備的業務素養以及其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論述,從而提高演奏者、演唱者的藝術修養,更完美地詮釋作品。
【關鍵詞】高師;藝術指導;專業素養;演唱者;鋼琴;聲樂
聲樂藝術指導是指為聲樂演唱者進行鋼琴伴奏和音樂指導的人員的稱謂,它屬于鋼琴藝術指導范疇。在國外,鋼琴藝術指導“包括聲樂伴奏、器樂伴奏和重奏三種形式”。
聲樂藝術指導課是高師聲樂專業的分支課程,它不僅與鋼琴專業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又與聲樂藝術直接相關,還與音樂學、語言、文學等有著密切聯系。它綜合性強、藝術涵蓋面寬,是一門需要多層次、多修養的綜合素質的藝術。本文主要就聲樂藝術指導應該具備的業務素養以及其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論述。
一、聲樂藝術指導的作用
聲樂藝術指導是聲樂演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輔助并強有力支撐著聲樂教學,是聲樂演唱者和聲樂教師之間的橋梁,聲樂演唱藝術的發展和提高離不開聲樂藝術指導課,而聲樂藝術指導教學和伴奏水平的提高又與聲樂教學和演唱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密切相關。
高師音樂學院的聲樂藝術指導教師不僅要為聲樂教學、學生演唱會及聲樂考試提供伴奏,更主要的教學任務是通過結合聲樂教學從視唱練耳、音樂史、作品內容背景、語言的發音、合作能力、舞臺實踐等方面去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聲樂作品,開擴視野,提高藝術修養。
二、聲樂藝術指導專業素養與教學的結合
聲樂藝術指導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扎實的鋼琴演奏能力;較好的視奏與移調能力;了解聲樂演唱技術;掌握多種語言及文學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合作默契與舞臺素質。
聲樂藝術指導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演唱者的水平發揮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聲樂藝術指導教師具備全面的專業素養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詮釋作品的風格。
(一)具備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培養獨特的認知能力
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有助于聲樂藝術指導了解作品的背景、風格、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指導學生分析作品的調性、結構、旋律及和聲的功能變化等內容;培養學生對作品獨特的認知能力。作為聲樂藝術指導教師,“不僅要誘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縱向和聲,也要注重音樂橫向的立體走向,使旋律的深層結構、和聲的力度流動以及音樂藝術的整體驅動,在學生對作品的具體認識中宏觀地把握藝術形象”。
研究作品的伴奏部分離不開音樂理論知識的支撐,歌曲的伴奏部分與歌詞內容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前奏、間奏、尾奏都對歌詞有著承上啟下、烘托情緒等作用,“它有強大的表現力功能,因為伴奏者經常要把獨唱(奏)者未說完的話說完整,強調和深化音樂內容”。在教學中,聲樂藝術指導要幫助學生領會前奏、間奏、尾奏的重要性,使他們學會在作品中感受作曲家要表達的藝術境界。通過在課堂與演出中的不斷實踐,使學生解除對較長前奏、間奏及尾奏的顧慮。
(二)具備扎實的鋼琴演奏能力,準確表現作品風格
聲樂藝術指導具備扎實的鋼琴演奏能力,能勝任聲樂作品中各種復雜的技術技巧,準確地表現作品的內容和風格。鋼琴演奏能力涵蓋很多方面,如對作品音色、力度、節奏與速度、踏板等準確的控制能力。
1.音色的控制
恰當的音色變化能避免音樂的單調和平乏,從而達到藝術表現的最佳境界。對鋼琴音色變化的掌控,無疑對聲樂藝術指導的技術、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的音色變化需要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觸鍵的協調配合、運用自如,如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費加羅的詠嘆調《你不要再做情郎》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歌曲。在宣敘調中鋼琴聲部的大量和弦,下鍵和放松應該同時進行,協調手腕、手臂轉移直接觸鍵造成的多余力量,使聲音飽滿松弛,豐盈的音色模仿整個樂隊的齊奏。由此可見,美好的伴奏音色、準確的音樂形象是靠觸鍵實現的。
另外,聲樂藝術指導要指導學生互相聆聽、及時調整音色,確立好彼此在表演中扮演的角色并互相襯托配合。還要注意音樂會中即興音色(音樂廳的大小、觀眾人數、吸音程度等)的調整;根據不同音樂廳的混響、回音等物理效果控制音色。演奏者根據不同鋼琴決定臨時觸鍵與踏板的微調等等。
2.節奏與速度
節奏與速度準確與否在聲樂伴奏和演唱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歌曲的前奏部分,演奏者彈出的節奏與速度將直接影響演唱者的音樂表現。“演奏者與演唱者要統一歌曲的速度,做到心中有數。”例如:普契尼的歌劇《Gianni Schicchi》選段《我親愛的爸爸》,前奏已經確定了整首選段的Andante sostenuto速度,要求藝術指導以恰當的速度演奏前奏,演唱者應該隨同鋼琴聲部一起提前在心中默唱前奏旋律,以便以正確速度進入演唱,避免演唱和前奏出現兩個速度。
3.踏板控制
踏板是鋼琴演奏必不可少的工具。“右踏板起著延音的作用,正確地使用踏板會使旋律更加延綿,產生很好的回響效果。”“絕大部分的伴奏譜主要是靠演繹和聲的變化、織體及節奏的變化來襯托演唱者的聲部的,因此踏板決不可以掉以輕心。”
左踏板在伴奏譜中經常使用。“雖然在伴奏譜中很少有這方面的標記,但鋼琴在為演唱者伴奏時只起著襯托作用,雖然譜面上有強弱記號標記,鋼琴的音量確不能超過演唱者的音量”,特別是演奏安靜的、色彩鮮明的歌曲中P-PPP的力度變化時,左踏板的運用非常重要。恰當地使用踏板可以更好地控制音色,如演奏莫扎特的聲樂作品時就要非常小心地用踏板潤音色,要靠耳朵聽,小二度和不同的和聲一定要換干凈,十六分音符有時候甚至不用加踏板;再如莫扎特的《Chisa,Chisa,qualsia》K582第7小節處,第一拍以G大調十六分音符柱式和弦的出現,為了表現出鋼琴模仿樂隊合奏的效果,演奏者只需要在G大調處的f力度上輕用一下踏板豐滿音色即可,并確保在p力度上無踏板的延音,以達到聲音色彩和力度的對比。
(三)具備較好的視奏與移調能力,適應演唱者需求
“移調技能在鋼琴藝術指導實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時演唱者生病狀態下的發聲器官需要更低的應用音域。”這就需要臨時變調,此時,視奏和移調練習就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視奏與移調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技能,它需要平時不間斷的刻苦訓練。在練習一首作品之前,應確保大量試聽并熟悉旋律以及和聲走向,在此基礎上分析樂譜,鞏固內心聽覺,然后學習彈奏樂曲,熟練后在不同的調上進行練習,整個過程可幫助加快識譜,提高視奏、移調技能的能力。正如俄羅斯鋼琴家阿列科塞·索科洛夫所認為的“最具效果的方法是研究和聲骨架的方法,移調與視譜之間緊密相聯。我想說移調非常有助于閱譜,也就是會移調有助于迅速掌握不熟悉的樂譜”。
(四)了解聲樂演唱技術,增強與演唱者的默契感
對聲樂技術的了解,有助于增強聲樂藝術指導與演唱者之間呼吸起伏的默契感。聲樂藝術指導需要能夠辨別正確的發聲狀態、呼吸及協調一致等問題,并從適應音樂表現的角度(絕非從發聲技巧的角度)調整學生聲音的運用,但切記不能過分干涉演唱者的演唱方法,正如俄羅斯鋼琴家斯維特蘭娜·索科洛娜一哈金娜所說:“首先,鋼琴聲樂藝術指導應該意識到,他是聲樂教師與其學生的中間人,他無權介入很強的聲樂問題。”要時刻清楚從音樂藝術總體性給學生以指導。
(五)掌握多種語言及文學知識,提高音樂表現能力
1.語言
在聲樂教學中,外國歌劇詠嘆調、藝術歌曲占很大比重,演唱語言主要是原文,演唱者的發音往往會難以把握,這就需要聲樂藝術指導了解并掌握意大利語、德語、法語、英語等不同語言的特點,糾正演唱者的不良發音,講解詞義和詞曲關系,以便處理好作品中存在的樂句之間換氣等問題,更好地幫助演唱者理解、表現作品的音樂內容。
2.歌詞
古今中外優秀聲樂作品的歌詞大多采用著名詩作,聲樂藝術指導教師要對歌詞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對歌詞的文學性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的精髓,指導學生體會文學的詩意與音樂所表現的詩意完美結合,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要表現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如: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代表作品《萬靈節》,歌詞取自德國詩人Hermann von Gilm的詩歌。這是一首以墓地盛開的花兒和對春天愛情的回憶為背景的情歌。第12小節歌詞:“und wieder lass uns yon der Liebe reden,wie einst im Mai.”這是一段甜美幸福的回憶,主人公想以愛的名義,發自內心的與自己的愛人(這里也可以從宗教角度出發理解神)如同曾經在五月的時候,輕聲與自己的摯愛深情而真摯的再次交談,歌詞里透露著一種甜美的回憶,但同時又透露出淡淡憂傷,因為這種美的交談,其實已經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有回憶。施特勞斯配合歌詞采用明亮的G大調,但用PP的力度來演唱。這里需要藝術指導教師啟發學生演唱時既要唱出大調明亮透徹的色彩,也需要在情感上極度控制自己聲音中帶出的淡淡憂傷。可見聲樂藝術指導掌握多種語言及文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六)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保證演出質量
在各類演出活動中,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和演奏者在舞臺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是常見的,作為藝術指導教師應該沉著、冷靜,控制好自身的心理狀態,營造好的舞臺表演氣氛,從前奏到尾聲,不可焦躁,心無雜念,帶領演唱者一起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中,努力做到表演互相配合、控制音色和氣息等,這樣既保證了演出質量,也消除了一定程度的緊張情緒。在遇到演唱者出現速度、音值的改變或忘詞等現象時,藝術指導應該具備即興應變能力,快速地適應并默契地跟隨,想辦法將音樂接到一個有前奏的段落開始,給演唱者一定的反應時間,盡量保證音樂的不中斷,從而達到滿意的合作效果。
(七)合作默契,更好地詮釋作品
歌曲的伴奏部分與聲樂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二者的合作非常重要。
1.課堂合作
聲樂藝術指導要熟悉伴奏譜,在課堂上認真傾聽演唱者的呼吸與情緒的變化,處理好與演唱者的氣息及樂句劃分關系,同時,聲樂藝術指導要積極有效地啟發學生與伴奏密切配合,領悟怎樣在歌唱中聽伴奏音樂,以達到與演唱者配合默契的最佳效果。
2.舞臺實踐
聲樂演唱離不開舞臺實踐。聲樂藝術指導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學到的技能在舞臺展現出來。因此,藝術指導教師要重視舞臺實踐,經常活躍在舞臺上,保持一種良好的舞臺狀態,培養與演唱者合作的默契,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舞臺素質,用熱情、飽滿、成熟、自信的心態面對舞臺與觀眾,最終達到鋼琴藝術與聲樂藝術的完美結合。
三、結語
在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作為聲樂藝術指導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揮作用,不僅熟知作品,而且要充分領悟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培養敏銳的感知力與判斷力,從音樂語言、文學背景、藝術修養等方面給演唱者以正確的指導,使作品的藝術表現趨于完美,更好地完成藝術的再創作。
參考文獻
[1]沈紅.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鋼琴藝術指導[J].音樂研究,2001,(1).
[2]歐陽大帆.也談“藝術指導”[J].中國音樂,2000,(2).
[3]趙祝儀.俄羅斯鋼琴專家斯維特蘭娜·索科洛娜—哈金娜的報告[J].天籟,2000,(4).
[4]約瑟夫·班諾維茨.鋼琴踏板法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5]趙慶潤.三十五首西洋藝術歌曲演唱和伴奏[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