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種現(xiàn)象叫“高峰體驗”,它是說人在認知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顫栗、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猶如站在高山之巔,即使愉悅短暫,仍可能特別深刻。“高峰體驗”是一種高強度的情感體驗,它能使一個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潛在的能量。
學生的心理和道德發(fā)展是具體的。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一般的信息刺激往往很難觸及學生心靈深處,震撼學生的心靈。如果我們能積極地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產(chǎn)生“高峰體驗”的機會,學生必然能更好地領悟道理、增長心智。
一、利用“成就性”高峰體驗,震撼學生的心靈
“成就型”高峰體驗,旨在喚醒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學會從別人的肯定中形成自我的肯定,從別人的賞識中進而自我欣賞,有效激發(fā)學習的潛能。
1.渲染“閃光點”,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潛能
作為班主任,應在教育和轉化學生的過程中,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適時渲染,用真摯的感情和虔誠的心去打動學生,使學生受到震撼,煥發(fā)出人性的光輝。
我班新學期來了一個男生,上課不肯動腦筋,不愿舉手發(fā)言,課后不愛寫作業(yè),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即便舉手說了,作業(yè)做了,也常常是錯的,不如不說不做。我問他:誰說他比別人笨?他說以前的老師和同學經(jīng)常這樣說他。后來我們多次交心,了解到由于他是學困生,老師對他的批評和挖苦多于表揚和激勵,雖然也想盡辦法,對他不做作業(yè)的問題是軟硬兼施,但不僅沒起作用,反而造成了他與老師的嚴重對立,厭學情緒越來越重。于是,我找了這個學生的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家長,收集了他從小到現(xiàn)在所獲得的各種獎項,為他撰寫了激勵性的評語。一次思想品德課前,我和全班學生一起幫他布置了一個展覽角,他走進教室后,先是好奇地翻閱著各類獎項和證書,閱讀著撰寫的評語。當他看到這些都是為了他時,哭著說:“這是我么?”“是你!而且是老師一直想找回來的你!也是老師一直想看到的你!”此后,這個男生改變了很多,漸漸進步了。
2.抓住“關鍵事件”,喚起學生的成就性體驗
在我們的教育經(jīng)歷中,如果能創(chuàng)造一些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成就型”高峰體驗的機會,同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在成就性高峰體驗中奮發(fā)向上。我國教育家魏書生老師,也曾用成就性“高峰體驗”的方法使一個備受師生冷落的學困生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潛在的能量,帶給他強大的學習信心,促使他奮發(fā)向上,努力改變自己,成功走出了反復失敗的“怪圈”,轉化為一名成績優(yōu)良、學習勤奮、心理自信的學生。
魏老師發(fā)現(xiàn)班里的小軍同學每天上學不僅聽英語課是外語,聽數(shù)學、物理、政治課都像聽外語,一上課頭就疼,便想引導小軍將受罪變?yōu)橄硎埽l(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他問小軍:“你學習最好的時候是哪一年?”
“小學二年級。”
“好到什么程度?”
“那時我總分全班第二名。”
“到三年級呢?”
“還能排十多名。”
“四年級呢?”
“能排三十多名,但六年級下半年就開始倒數(shù)了。”
“為什么三年級下降了?”
“那一年我轉學了,換了老師。老師有病,管得也不嚴,再加上換了老師,我就不愛學習了。”
“你現(xiàn)在覺得自己能不能取得好成績?”
“我覺得自己不行,已經(jīng)倒數(shù)這么久了,再努力也不行了。有些本來能學會的知識也不愿學了。”
“你的問題就出在這兒!你覺得自己不行,輸入‘我不如別人的意念,結果你當然就不如別人。現(xiàn)在你這樣改變自己:每天早晨,每堂課前,每天晚間都全心全意地想一想當年排在全班第二名時的情景,再現(xiàn)一下那時的信心、感情、對學習的態(tài)度,這樣想會激發(fā)你的勇氣和力量。時間長了,潛意識就能起作用,將你改變?yōu)橐粋€自信、上進、勤奮、積極的學生。”
魏書生老師有意為小軍創(chuàng)造了享受“高峰體驗”的機會,在他反復的強化鼓勵之下,小軍和其他學生一樣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充滿正能量的高強度的情感體驗,能讓學困生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潛在的能量,帶來強大的學習信心,奮發(fā)向上,努力改變自己,走出失敗的陰影。
3.強化“競爭”體驗,滿足成就性心理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外在力量難以達到或代替的動力。在競爭中的獲勝者,爬上“高峰”,一覽眾山小,高峰體驗成為激情燃燒的動力,他們站高望遠,進一步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感受到被重視、得關愛的喜悅。
為此,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就做最好”應轉化為每個學生的自覺行動。落實在班級管理里,班主任應在班內(nèi)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適度創(chuàng)造競爭的氣氛。為此,我們經(jīng)常搞各種評比,如“每周一星”“班級十佳”“管理小能人”等等,讓孩子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努力向上。
二、利用“受挫性”高峰體驗,喚起學生的道德情感
我們的教育,既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化與陶冶,需要大量成就性的“高峰體驗”活動,有時也需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機,給學生振聾發(fā)聵、疾風暴雨的沖擊和震撼,需要一些受挫性的“高峰體驗”。受挫性的“高峰體驗”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學生的心靈產(chǎn)生自然而強烈的沖擊力和長久的震撼,良知喚醒,茅塞頓開。
1.抓住“關鍵事件”,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
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有真善美的因子。但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是把不同的學生都放在相同的“尺度”和“高度”對待的,這些真善美的因子往往被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屏蔽甚至抹殺。面對教育教學中的“關鍵事件”,教師如果善于因勢利導,那么這些事件也可能成為學生思想劇變的催化劑。有位教師看見一個學生把吃了一小半的大餅扔到地上,他并沒有責怪該名學生,而是彎腰撿起,放在口中吃完了它,學生受到了良心的強烈譴責,激發(fā)起道德情感的“高峰體驗”,不僅僅珍惜糧食,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注意自覺修正自己的行為,進步很大。
2.利用“挫折體驗”,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要在平靜的水面擊打出浪花,只輕輕拍擊一下是不行的,而應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動,且越是持續(xù)推動,則后浪推前浪,水勢洶涌。同樣,我們要在學生心頭引起持久洶涌的感情“巨浪”,只輕輕“攪動”一下也是不行的。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抓住最佳教育的契機,創(chuàng)造出給予學生高峰體驗的氛圍,從而深深震撼學生的心靈。這樣的教育往往比平時口頭的說教更為有效,影響也更為持久。至今我還深深記得這樣一個心育故事。
“老師,小曹同學今天又沒有交家庭作業(yè)本。”當我剛進教室,從課代表那里得知了令人惱火的消息。這個小曹,學習基礎一向很好,家庭教育也不錯,就是迷戀電視,不想做作業(yè)。我真想對他再次狠狠地批評教育一番,但曾經(jīng)批評過多次,他還是老樣子。這次,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對策。
“小曹,你給我站起來!”我故作滿腔怒氣,喝道。學生被我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呆了,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班不歡迎不愛學習的人。”隨后,我再次加重了語氣。這時,學生全都用不滿和責備的眼神掃向小曹,教室里的氣氛頓時沉悶起來。他也心虛了,一聲不響地坐著。
沉悶……沉悶……繼續(xù)沉悶……(這是我所期待的)小曹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內(nèi)心正進行著激烈的斗爭。五六分鐘后,我收斂起“怒火”對大家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如果有同學多次不完成作業(yè),你們看如何處理?請大家結合自己成長經(jīng)歷,出自內(nèi)心地談談。”學生聽出了老師的“用意”,提出了一些改掉迷戀電視、不做作業(yè)的好方法。
“現(xiàn)在我提前給大家布置一篇作文,題目是——早讀課風波,請大家就這起早讀課上的風波,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并為它設計一個理想的結局。”說完,我找來一本新作業(yè)本,輕輕放在了小曹的桌上。
早讀課結束后,我把小曹叫到辦公室,和我一起批閱這篇作文。學生們在作文中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責備他不上進,老惹老師生氣;有的再次原諒了他,想給他機會改過;更有的說愿意和他結成學習對子。我鄭重地打開了小曹的作文本:“……王老師,說真的,您的批評震醒了我……在五分鐘的沉默內(nèi),我真是又恨又氣,想了許許多多,想到了你平時對我的教誨,也想到了父母工作的艱辛……如果讓我給這場風波設計結局,那就是這樣的風波以后不會再發(fā)生。”
讀到這里,我長吁了一口氣,用鼓勵的眼光看著他,在后面寫下了這幾行字:“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和理解。看得出,你是一個挺懂事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老師和同學們都愿幫助你,愿你早日戰(zhàn)勝自己。”
面對屢屢不做作業(yè)的學生,作為教育者的我,刻意營造了一個“教師盛怒,學生不滿”的沉悶的情感氛圍,讓小曹從中獲得“受挫性”的高峰體驗,看似殘酷的情感氛圍和痛苦的思想斗爭,讓他懂得了自己的懶惰行為的后果,從而萌發(fā)出珍惜自我、勤奮學習的心理,開始了脫胎換骨的改變。當然,這樣的高峰體驗,更要求我們憑借教育的智慧,把握好分寸,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
(王建良,江陰市云亭實驗小學,214422)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