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倫·格林沃爾德
跟奧巴馬總統和美國國安局一貫的說法相反,該機構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跟反恐或國家安全根本無關。斯諾登提供的檔案中披露的大部分內容都只能稱作經濟間諜活動:針對巴西石油巨頭巴西石油公司、美洲國家組織、拉美經濟會議、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能源公司的監聽和電子郵件攔截,國安局的盟友(包括加拿大、挪威和瑞典在內)針對巴西礦產和能源部以及另外幾個國家能源公司開展的監控活動。
美國國安局和英國國家通信情報局提供的一份重要文件詳細列舉了主要涉及經濟方面的一些監控目標:巴西石油公司、谷歌的基礎設施、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銀行系統,以及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和俄羅斯航空公司。
國安局的某些手段是可以用于各個領域的,比如經濟、外交、安全等領域,能夠獲取一致有效的優勢地位,這些手段是該機構運用范圍最廣、最具欺騙性的。多年來,美國政府就一直在警告說中國制造的路由器和其他互聯網設施帶來“威脅”,因為它們都帶有后門監控裝置,使得中國政府可以監控這些產品的用戶。從國安局的文件可以看出,美國人一直在做的,恰恰是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指責中國人在做的那種事情。
美國方面對中國互聯網設備制造商的指責一直毫不留情。比如在2012年,邁克·羅杰斯擔任主席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宣稱中國的兩大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通信“可能違反了美國法律”,說他們“沒有遵循美國的法律義務或商業行為的國際標準”。該委員會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審慎地評估中國電信公司對美國電信市場的持續滲透”。
該委員會說擔心這兩家公司助長了中國政府的監控,盡管委員會也承認說沒有實際證據證明他們在路由器和其他系統植入了監控設施。盡管如此,情報委員會還是說這兩家公司不肯合作,建議美國公司避免購買他們的產品。
無休止的指責造成了巨大的壓力,2013年11月,華為公司69歲的創始人和總裁任正非宣布該公司準備放棄美國市場。據《外交政策》雜志報道,任正非在接受一家法國報紙的采訪時說:“如果華為集團牽扯進中美關系并引起外交問題,那就不值得了。”
但是,盡管美國公司受到警告不要購買所謂不值得信賴的中國路由器,如果其他國家的機構能對美國制造的路由器警惕些,那么他們也就算得上行事謹慎了。2010年6月間國安局監控和目標確定部的一份報告描述得清清楚楚、令人吃驚。報告指出,國安局在路由器、服務器和其他計算機網絡設施出口發貨前,都有規律地將其接收或攔截下來,安裝后門監控工具,然后再加入廠家標識重新包裝發貨。這樣一來,國安局就可以監控到世界各地的所有網絡和用戶。文件幸災樂禍地評論說,有些“通信情報方面的諜報技術……實際上是手動操作的(就是字面上那個意思!)”。
美國政府之所以宣稱中國的設備不值得信賴,原因之一可能是警示一下中國的監控手段。但同樣重要的是,美國方面似乎是為了阻止中國的設備取代美國的設備,從而影響到國安局的監控范圍。中國的路由器和服務器不僅意味著經濟方面的競爭,而且也意味著監控方面的競爭:如果有人購買中國而不是美國的設備,那么國安局就喪失了監控眾多通信活動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