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玉
【摘要】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備好課是上好音樂課的前提,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音樂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等了然于胸,才能在音樂課堂上游刃有余。
【關鍵詞】音樂課堂;換位思考;教材鉆研;教學環境;教師素養
備課,既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又是教師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的關鍵,同時也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證。“細節決定成敗”,備好音樂課是上好音樂課的前提。為實現音樂教師有效備課,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現講述以下幾點思考:
一、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做到“心中有位”
《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師以學生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眼界、興趣、知識接受程度來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因此,音樂教師要清楚教學的對象,學生的真實狀態是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對象不能忽視,在備課過程中,必須精備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這就要求老師要了解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制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否可行。
二、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做到“腦中有書”
認真鉆研教材,包括熟悉教學大綱、清楚教學目的,在此基礎上研究教材和參考有關教學資料。鉆研教材,應該力求達到懂、透、化的程度。教師既要對教材的音樂創作及歷史背景等真正做到弄懂弄通,也要在吃透教學大綱精神的基礎上,從知識體系上把握和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教學目的,找出該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既要把教材中的知識化為己有、融會貫通,也要力求運用自如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此外,教師在鉆研教材時,還要有不斷更新、充實和完善教學內容的意識,注意收集整理和積累與本學科有聯系的內容、信息、資料,以不斷擴充知識和提高自身任教素質與教學能力、水平。
三、備教學環境——靈活運用環境,做到“手中有法”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廣,音樂課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學唱歌曲的課程,而是已發展成為包括舞蹈、戲劇、美術、人文等知識在內的綜合型藝術課,音樂課的內容也就變得越來越豐富、全面了。在這樣一個類型的學科中,多媒體的運用對于課堂內的教學效果的優化起著一個不容忽視的作用。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過:“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意境對開展教學活動尤為重要。如:當欣賞一段樂曲時,在老師將作曲家、作品創作背景等相關因素講解之后,初聽時學生的理解會很粗淺。但是,一幅圖片、一段文字、一段音樂可以使音樂形象具體化、直觀化。這時,我們便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制作課件,運用錄像投影等使聲像結合,來激活教材、創設情境拓展學生思維。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優化欣賞課的教學結構,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學會更多的音樂知識。
四、備教師——擁有崇高素養,做到“行中有本”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之人,必須聞道在先塑造他人靈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靈魂。教師的言行舉止、品德才能、治學態度等方面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為此,教師必須擁有崇高素養。
(一)高崇的師德
教師的道德首先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上,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相反,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動力,失去了起碼的責任心,甚至會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自然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了。熱愛教育事業必須具體體現在熱愛學生上,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才能搭起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使學生樂意接近教師,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的愛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身體的全面關心上,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做他們的貼心人。此外,教師的勞動示范性,決定了教師在思想、品德和作風上必須成為學生的表率。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該首先做到。否則就不能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總之,只有擁有高崇的師德才能在備課與上課中都始終貫穿從學生出發的理念,因材施教上好每一節課。
(二)精湛的專業知識
“吹、拉、彈、唱、跳、演”,對音樂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的過程是以人塑造人的過程。學生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教師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師一定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在聽過的許多音樂課中發現,有些音樂教師連基本的音準、節奏等等這些簡單的專業知識都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師如何做到“育人”?還有一些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問自己已設計好的問題,原本設計學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卻是否定的,面對這種狀況,有些教師會采取不理睬或者一帶而過的方式,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備課的時候沒有從多方面考慮,沒有備好學生的反應;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與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有關。如果擁有夠硬的專業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教育機智,靈活地變換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為學生講解,應對課堂講授知識的各種突發情況,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五、結語
《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師要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無論要完成什么工作,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學也不例外。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準備。備課過程是一種艱苦的、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教育對象的變化、知識的發展、教學要求的提高,使作為一種藝術創造和再創造的備課是無止境的。對于音樂教師來說,音樂是專業,教師是職業,音樂應該是立身之本。希望音樂教師樹立起對音樂教育高度的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努力為音樂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