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樺
【摘要】音樂教育在智障兒童康復訓練中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教育方式,因為其在教育中應用效果顯著,所以在教學中被廣泛使用。文章首先對智障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進行了介紹,結合智障兒童的心理特征分析了音樂在智障兒童的康復訓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旨在提高音樂在智障兒童康復訓練中所發揮的功效,從而早日實現對智障兒童的最大程度的康復。
【關鍵詞】音樂教育;智障兒童;康復訓練
一、智障兒童概述
(一)智障兒童概念的界定
智障兒童也被稱為弱智兒童。這些兒童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智力障礙,也就是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是這些孩子的遺傳基因中的染色體變形或者是孩子的大腦受到利器的損傷等,進而導致孩子的大腦不能完全發育,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動和認知活動的障礙。這種因為先天或者后天因素造成的兒童智力發展停留在較低的層面,在特殊教育中被統稱為智力障礙。
(二)智障兒童的心理特征
1.在知覺方面,智障兒童的感知速度較為緩慢。比正常的兒童反應明顯遲鈍,他們不僅對事物的知覺范圍很狹小,而且對于感知的事物內容也不能夠做出準確的表達。
2.在記憶方面,智障兒童的記憶速度緩慢,且不具有長久性。智障兒童在對已經記憶的事物進行復述和再現時會產生較大的歪曲和錯誤,較為缺乏邏輯思維性,且對于事物的識記沒有完整性,通常情況下都支離破碎,在聯系與應用方面更是存在不足。
3.在語言方面,語義含糊不清。他們經常表現為語言表達遲緩,不僅對于詞匯的掌握量較少,而且不能夠清晰與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4.在思維方面,智障兒童往往判斷分析能力較差。對于事物不能夠完整的認識,對于概念性的事物更是不易于理解,而且對于問題的考慮和分析不能夠合乎邏輯,尤其是在對數學問題的分析中,基本上是不具備獨立完成計算的能力。
除此之外,智障兒童的注意力也不易于集中,經常分散走神。同時情緒的穩定性也較差,很容易情緒化,有時還很孤僻,經常極度的傷心或極度的高興,喜怒哀樂不定,而且還缺乏一定的自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總體來說,智障兒童的智力、心理與行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音樂教育對智障兒童康復訓練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智障兒童的協調能力
智障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較差,行為動作一般情況下不夠協調。而采用音樂手段進行康復可以一定程度地鍛煉智障兒童的大、小肌肉群,可以對他們的生理缺陷進行矯正。
當教師對智障兒童進行音樂的康復活動時,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歌曲的播放,這時兒童的視覺和聽覺就會得到完美的結合。這種做法刺激了眾多的器官,使得智障兒童的大腦、眼睛、耳朵及肢體都能夠得到鍛煉。因為部分音樂歌曲比較激昂,所以智障兒童的全身可以呈現為一個較為積極的狀態,同時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可以很好地鍛煉智障兒童的聽覺和反應,可以增強智障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對動作行為控制惡化協調能力。
另外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節奏來進行智障兒童的肌肉和呼吸的放松練習。比如教師可以對樂器進行有節奏的拍打,然后讓智障兒童根據教師拍打的節奏進行踏步行走。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改變對樂器拍打的節奏或加強對重音節奏的拍打,并要求智障兒童按照教師拍打的節奏進行踏步前行,并要求踏出重音。教師這樣對節奏不斷進行變化,智障兒童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不僅可以加強智障兒童對節奏的把握,增強兒童對音樂節奏的記憶,同時還提高了智障兒童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動作的協調能力。
(二)有利于促進智障兒童的感知辨認能力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聽覺的藝術,它能夠有效地提高智障兒童的感知能力。在對智障兒童的音樂康復訓練中,很多兒童歌曲都是描述小動物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拿出一些小兔子、小花貓等毛絨玩具,讓兒童們摸一摸,使其對該動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歌詞可以使他們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從而加深兒童對動物的認識;最后在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聲音進行辨認,這樣聽聲識物的音樂康復訓練可以提高兒童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可以擴展智障兒童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智障兒童的記憶與表達能力
對事物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能夠加強智障兒童的記憶力,但往往對同一事物進行重復的練習,不僅不能夠加深智障兒童的記憶能力,反而會使智障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厭惡之感,而音樂的教學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音樂本身就具有多變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它能夠深深地吸引智障兒童的注意力。比如在欣賞《彼得與狼》這個交響童話時,教師第一遍可以只是讓兒童進行講述,使其對童話的內容有一定的認識;第二遍播放時,教師可以要求兒童對交響樂中的長笛、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音色進行辨識;而第三遍播放時,就可以要求兒童對童話故事的內容進行記憶。然后可以選擇在兒童中開展《彼得與狼》這個童話故事的演講比賽,這樣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下,兒童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剛才記憶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音樂教育康復形式,不僅加深了智障兒童的記憶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智障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有利于培養智障兒童的文明行為
智障兒童心理狀況很難把握,經常表現出較為詭異的行為,出現不遵守秩序、隨意亂動等現象,有時甚至會說出一些具有攻擊性的語言,而對智障兒童進行音樂教學就會很好地緩解這一現象,而且能夠有利地培養智障兒童高尚的道德品質。
比如在音樂教學中,當兒童學習《你好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兒童開展根據歌曲中的歌詞,與各個小朋友之間進行握手問好的活動。在這種音樂氛圍中,不僅加強了兒童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還改善了兒童的道德品質。
三、結束語
智障兒童雖然與正常兒童在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但是對于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們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來最大程度地彌補他們存在的缺陷。音樂在智障兒童的康復訓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加大音樂教學在智障兒童康復訓練中的使用,大力研究和發現更先進、更完善、更適合智障兒童的音樂康復法,為智障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使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康復和成長,從而更好地推動智障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