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合唱指揮一定要擁有扎實的樂理知識和其他樂音基礎知識,合唱指揮者所具備的音樂基礎知識應該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文章簡述了合唱指揮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合唱指揮者;樂理知識;音樂基礎知識
作為合唱指揮,一定要擁有扎實的樂理知識和其他音樂基礎知識,與別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合唱指揮者所具備的音樂基礎知識應該是全方位、綜合性的。要想指揮好合唱,必須對作品的本體材料包括曲式結構、調式調性、和聲織體等有全面綜合的把握,對外圍材料包括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個人作品的風格有大致的了解。只有在對音樂作品的本土材料和外圍材料都能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體會到作品中的情感,形成對作品的正確認識,結合自己的理解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讓作品煥發出新的生機。要想指揮好一場令人難忘的合唱,指揮者一定要對作品有深入透徹的認識,才能讓自己的靈魂進入作品,感受作品傳達出的情感內涵,然后運用適當的指揮語言與樂隊和演唱者進行交流,把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轉化為指揮語言讓演奏和演唱者感知到,將他們一同引領到音樂作品的情境中去。
同時,合唱指揮者要有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這里的感知能力主要是指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和總譜的閱讀能力。合唱是一門聽覺藝術,指揮者當然要比觀眾的耳朵更靈敏,才能發現合唱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更正。可以說,指揮者的聽覺靈敏度直接影響著合唱排練的質量。良好的總譜閱讀能力對于指揮者來說也是最基本的技能。合唱總譜與獨唱、獨奏譜不同,合唱總譜一般都是四行,多的能夠達到十幾行,另外也許還有鋼琴伴奏的或者樂隊的伴奏譜,各聲部之間的變化,沒有一定的總譜閱讀能力是不能勝任指揮工作的。總譜閱讀的能力的關鍵在基本功,基本功扎實了就能夠快速閱讀總譜。在指揮者拿到一個新的合唱指揮的總譜時,要能夠快速地閱讀,掌握好作品大致的指揮情況,并且在腦海中想象出旋律以及和聲效果,以便對作品進行更加精準的判斷。另外,在排練之前,指揮者應該仔細分析總譜,做好充分的排練準備工作,從對歌曲的整體把握到對每個段落、聲部的研究,從樂句到樂節,標出所有指揮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這就要求指揮者具有仔細分析作品和深入挖掘作品內涵的能力,這樣才能從容自信地指揮好合唱。
一個優秀的指揮者應該具備豐富的閱歷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家細膩的情感能夠捕捉到生活中的鮮活畫面,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對于生命和自然充滿敬仰之情,這樣才能體會到偉大作品中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普世價值觀。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指揮者需要感動的不僅是演唱者和演奏者,還需要通過指揮語言將這種感動傳達給觀眾。豐富的閱歷是體會情感和內涵的基礎,沒有經歷過人生的波瀾起伏不會對生命有所感悟,也無法對事物有獨到客觀的見解。只有將自己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融入到藝術中去,才能讓指揮藝術煥發活力,具有靈魂。
最后,合唱指揮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經過音樂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性格對其音樂才能的發揮影響巨大,性格開朗更容易感染與之一起工作的對象。合唱指揮就是領跑者,本身必須對音樂具有激情,只有強烈的感染力才能感染到演唱者和觀眾,才能將整個合唱團隊帶入音樂作品所呈現的意境中,讓觀眾獲得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同時,合唱指揮還需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包括頑強的意志和高尚的道德品質,一個優秀的藝術家能夠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忍得了挫折,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當然,我們并不要求每一個合唱指揮者都具備上述所有的品質才能投身于指揮工作,合唱指揮的藝術道路十分漫長,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優秀的合唱指揮家需要經過漫長的成長周期,才能變為一個合格的合唱指揮家,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獲得世人的尊重。合唱指揮者的水平是在一場一場的演出和排練中慢慢積累鍛煉,不斷提高,最后走向成熟的。每一個合唱指揮家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借鑒國內外優秀指揮家的藝術成果,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技藝,不斷修煉人格魅力,使自己的指揮水平能夠不斷進步,與時俱進,為世界音樂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