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梁贏
摘要:當前,人們越來越高度重視健康。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擁有健康的體質,而更多的是要解決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壽等方面。作者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闡述了中西方健康理念的不同表現形式,剖析了兩種健康理念在不同文化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對如何保持健康提出具有科學依據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 健康; 健康理念;天人合一
一、健康理念概述
1. 關于健康理念的不同世界觀
(1)二元論和整體世界觀。二元世界觀認為人和自然是獨立并相互區別的。二元論主張身體與精神的分 離,在西方文化受到廣泛歡迎。東方文化則主張非二元觀,即整體的世界觀。將世界看作是一個整體,身體和精神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與這個世界中。
(2)主觀和客觀的世界觀。客觀的世界觀在西方國家比較常見,二者也被叫做科學與宗教的世界觀。人類學家Hoebel和Frost說,西方人認為事物是理性的,人類可以控制它。東方的主觀世界觀與西方不同。在中國,科技在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沒有在西方國家受到重視,在東方,“直覺比數據更準確”。
2. 健康理念系統
根據不同的健康世界觀,健康理念系統可分為以下幾種:
(1)科學系統:起源于二元和物性的世界觀,是西方健康理念體系的主導。主要集中為客觀的診斷和對疾病的科學解釋。其認為健康是身體的化學反應過程。這一體系往往否認身心的整體性,忽視從整體保持健康的理念和方法。
(2)宗教系統:這一體系認為世界是由超自然力量控制的。世界的命運,即人類的命運是由神或其他超自然力量主宰的。疾病也因這些超自然力量產生,病人患病也是因為受到了這些力量的懲罰。因此疾病的治療也要在精神層面上進行治療。
(3)整體系統:認為宇宙受自然規律控制,要遵循規律,保持自然平衡與和諧。而且,健康是人與宇宙保持平等和諧而來的,疾病是因為這一平衡狀態被打破而來的。
(4)其他健康系統:該系統與生物系統不同的是,它包括飲食、身心調節和鍛煉身體等方面。
二、中國健康理念
1. 天人合一
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整體在中國古代哲學里十分受到重視。并且中出天人相應, 天人感應等思想在中國傳統哲學中被提出,認為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影響、作用、關聯,彼此依存著的。《內經》是闡述中國傳統健康理念的經典著作之一。其認為生命是天與地相互作用的產物,精神是生命的開始于身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引導人們行為好壞的因素。中國傳統健康理念認為人類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小宇宙,其身體結構相互關聯,同時也會受外部環境影響。當二者處于和諧狀態時,人的身體便會處于最佳狀態,反之亦然。
2. 二元論——陰陽理論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中國傳統健康理念認為人體是由兩部分組成。內為陰,外為陽;陰代表身體積極、強壯、快速方面;陰則代表消極、弱小、緩慢和消極方面。人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是處于陰陽平衡狀態的。并且一方不能獨立于一方而存在,當二者失衡時,身體就會發生疾病。
三、西方體育思想健康理念
西方健康理念代表人物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宣揚的體育思想也是現在西方人廣泛倡導的一種健康理念。認為只有當美的身體與美的靈魂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時,人才能完全獲得四種美德,這是蘇格拉底體育思想的一個基本立足點, 體現的是個人自身素養的提高。而蘇格拉底的另一個基本立足點是通過體育鍛煉強壯身體,保家衛國。他認為國家要保持強盛,就不能忽視國民的健康,他認為身體鍛煉能促進體格健壯和健康,能增強理性的勇敢,在戰場上就不會表現怯懦,就能最大程度地維護本國的利益。
四、中西方健康理念比較
1. 對中西方健康理念產生影響的共同因素
中西方健康理念雖然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受到相同因素的影響,如地理環境、哲學和歷史等因素。
(1)從地理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一邊是大海包圍,另一邊是隔著崇山峻嶺,沙漠,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得中國和其他的古代文明在隔離。這樣的海岸線與西方國家相比,則顯得比較小。因此,這樣相對封閉的內陸環境對文化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人們日漸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健康理念。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三面臨海,較為開放。他們依靠自我的力量謀生,因此他們更強調力量的重要性。
(2)西方健康理念的理論基礎四液體說與中國傳統健康理念的陰陽理論和五行理論較為相似。西方金字塔式的飲食保健模式與《內經》中所提倡的飲食以谷物為主,水果為輔的健康理念極為相似。并且中西方健康理念提倡的最終目標都是保持身體健康。
2. 中西方健康理念相異之處——對健康的不同定義
在中國古代,“健”表示某種強壯的狀態,包括身心兩方面。健康一詞起源于明朝,常用作“康健”。中國傳統健康理念提倡“天人合一”,認為“人”和“天”是相互統一的,因此強調整體觀,強調抓住身體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本質,采用歸納的方法,擁有開闊的思維。中國傳統健康理念反對西方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病方法,并堅持認為,人作為一個整體,人身體的各個部分是緊密相連的,某一部位受到疾病的入侵,其他部位也會受到影響。此外,中國傳統健康觀,自然因素也會影響人的身體狀況。良好的自然環境,有助于身心健康,反之亦然。
在西方,健康一詞最早出現于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它意味著強壯,智慧,有男子氣概。西方健康理念伴隨著西方哲學發展而來,而后者產生于科技發展進步的資本主義時代,因此其健康理念也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更強調實驗的重要性,運動推論的方法治療疾病。西方健康理念與中國傳統健康理念不同的是,前者以化學實驗為主,后者則以醫生的素質和經驗為依據。
3.中西方健康理念差異形成的原因
(1)醫學因素:進入16世紀后,西方自然科技不斷創新,還原論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延伸。西醫也很自然地進入西方科技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比較完整成熟的各科學理論體系、診斷方法及技術也已經形成了,尤其是近100年來物理學的引進。在這個時候,盡管中醫系統本身有所發展,如明清時期溫病學的創建,為防治流行癥的成果,但仍然沒有超越內經的體系框架,沒有及時研習,采納和引進現代人類文明的科技手段,以至于守舊自夸有余,發展創新不足。
西醫理論體系的研究方法是還原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易于使用的工具,明確的結論是,該法適用于簡單的系統。缺點是在分析時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中醫的方式是“整體觀”它把該體系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不把系統進一步分解成各種簡單的組合。它研究系統的整體狀態及動態變化。其優點是可以完整全面地認識復雜系統,缺點是不易借助工具,比較依賴各人的知識、經驗和直覺。
(2)哲學因素: 哲學與醫學的產生、發展是與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發展是同步的。當人類反省自己的存在,思考生命意義時,哲學便產生了。當人類需要關心自己的個人生活,為了減少身體的疼痛而開始努力時,醫學便產生了。從古希臘到現代,在西方,有在醫療領域的許多著名大師形而上學有著深刻的成就,如亞里士多德,馬其頓國王,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被譽為化工醫藥學校的創始人,等等。中國健康理念同樣受到中國哲學,如儒釋道的影響。因此哲學和醫學因素是中西方健康理念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
五、小結
在中西方背景下了解中西健康理念不同的表現形式及形成的原因對我們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確保跨文化交際的成功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人們如何保持健康提出了具有科學依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傅杰英. 中醫體質養生[M]. 廈門:鷺江出版社, 2009. [2]孫廣仁. 中醫基礎理論[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202 - 204.
[3]祝世訥.中西醫學早期差異的歷史考察[J].醫學與哲學,2000,21(08):47~49.
[4]常存庫.中國醫學史[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9.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