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



摘 要: 本研究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學生個別訪談等方法搜集資料,并在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業拖延問卷的結構維度并編制了中學生學業拖延的初始問卷,經過初測與探索性因素分析修訂并形成正式問卷。通過因素分析最終確定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行為遲滯、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的決斷性不足、低學業自我效能為中學生學業拖延的5個維度。信效度檢驗表明中學生學業拖延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為測量中學生學業拖延的工具。
關鍵詞: 學業拖延問卷 中學生 信度 效度
現代社會,拖延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行為。拖延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許多消極影響,例如工作業績下降、學業成就低下、降低生活幸福感,等等。近年來國內涌現了大量對于拖延現象的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中所使用的自我報告量表多數來自于國外,而中西方文化和教育是存在巨大差異的,對拖延概念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希望編制具有較好信效度,且適合于中國國情的中學生學業拖延問卷,為研究中學生學業拖延問題提供適合的工具。
一、對象與方法
(一)被試
本研究初試選取了重慶市兩所中學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共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正式問卷施測選取了重慶市四所中學的學生220名,采取團體施測的方式,回收問卷215份,剔除廢卷15份,共得到有效問卷200份。
(二)研究方法
1.初測問卷的編制。根據本研究對學業拖延的界定,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參考國外相關問卷的基礎上,結合開放式問卷和個別訪談所獲資料,確定由學習責任心缺乏、低學業自我效能、學習計劃缺乏、學習行為遲滯、學習決斷性不足、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情緒不良7個維度構成學業拖延的結構維度。初始問卷題項的擬定主要是通過對開放式問卷和個別訪談收集到的條目加以分析,并參考國內外一些相關拖延問卷與量表確定。
2.正式問卷的形成。為了進一步對初始問卷進行修訂,我們選取了重慶市四所中學共計220名學生進行團體施測并當場回收問卷。發放問卷220份,收回問卷215份,剔除廢卷15份,共得到有效問卷200份。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項目分析,根據項目分析的結果剔除掉區分度不高的項目。對初始問卷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一些不符合相關標準的題項,確定正式問卷的結構維度。問卷采用5點評定量表,請被試按照自身實際情況與題項描述狀況的符合程度評定,“完全不符合”記1分,“不太符合”記2分,“不確定”記3分,“比較符合”記4分,“完全符合”記5分,反向記分題相反。
3.正式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從上述四所中學選取800名學生作為被試,剔除掉回答不完整、有明顯反應傾向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15份。根據回收的有效問卷數據對正式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
4.統計分析。問卷數據分析采用的是SPSS15.0forwindows。
二、結果
(一)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首先要將臨界比率值—CR值未達顯著水平的項目刪除掉。具體做法是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對所有初測被試的總分進行排列,對高分組(總分前27%)與低分組(總分后27%)兩組被試在每題得分的平均數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如果CR值達到顯著標準,則說明該題項能較好地區別不同被試的反應程度,否則應該將該題項剔除。經過項目分析,剔除12個題項,剩下32個題項。
根據區分度再次對題項進行篩選。項目的區分度是根據各項目得分與問卷總分數之間的相關高低確定,區分度指數高于0.4的題項質量較好,區別度指數介于0.2與0.4之間的題項質量一般,區別度指數低于0.2的題項質量較差。根據區分度分析情況,32個題項均符合要求。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根據KMO值對樣本適當性進行考察。KMO值越大,越適合做因素分析。對經過初步篩選后剩下的32個題項進行檢驗,KMO值為.844,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1887.590(自由度為496),sig=.000,說明相關矩陣存在共同因素,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然后通過對32個題項進行主成分分析,從而提取共同因素。對提取的共同因素進行方差極大化正交旋轉,得到旋轉因素負荷矩陣。碎石圖表明抽取9個共同因素是比較合適的,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59.527%。對所抽取的9個因素所包含的題項進行分析后發現,有的因素包含的題項少于三個,有些題項的歸屬不夠清晰。因此因子負荷在0.4以下和在兩個不同因子上的負荷都高于0.4的題項被刪除,刪除6個題項,還剩下26個題項。
對26個題項再次進行因素分析,刪除因子負荷在0.4以下和在兩個不同因子上的負荷都高于0.4的題項,包括4個題項,剩下22個題項。由于有兩個因素包含的題項少于三個,所以最終抽取了5個共同因素,方差的累計貢獻率為51.778%。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見圖1、表1。
(三)正式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1.信度檢驗。本研究選擇了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alpha系數)和分半信度作為信度指標,對問卷進行了信度檢驗。信度檢驗結果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信度檢驗結果見表2。
2.效度檢驗。首先采用了邏輯分析法對該問卷的內容效度進行考察,即判斷問卷的測試題項與原定理論構想內容的一致程度。判斷標準為兩個方面:一是測驗的題項對于問卷的調查內容來說是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二是對問卷的理論構想是否合理。本研究從文獻綜述、國外知名問卷、相關知名變量、心理學專家審查和修改、開放式問卷調查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確定問卷的維度和擬定問卷的題項,從而保證了問卷的內容效度。
對問卷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主要是對各維度與總量表之間、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程度進行考察。根據心理測量相關理論,如果問卷各維度之間的相關太高,則表明維度之間存在重合,應該刪除一些不必要的維度;如果相關程度太低,則說明各個維度所測量的內容與總問卷所測量的內容沒有太大關系。各維度之間的相關處于中等水平的問卷具有合理結構。檢驗結果表明該問卷的結構是合理的,見表3。
三、討論
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參考國外相關問卷的基礎上,結合開放式問卷和個別訪談所獲資料,確定由學習責任心缺乏、低學業自我效能、學習計劃缺乏、學習行為遲滯、學習決斷性不足、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情緒不良7個維度構成學業拖延的結構維度。通過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檢驗,最終確定由22個題項構成的中學生學業拖延問卷。該問卷包括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行為遲滯、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的決斷性不足、低學業自我效能5個維度,5個共同因素的方差累計貢獻率是51.778%。
總體而言,該問卷基本上達到了編制的預期目的,可作為中學生學業拖延狀況的測評工具。但是,對一個概念界定的準確性和理論構想的全面性,必然受到個人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影響,而這又必然會影響到問卷編制的質量。希望今后在提高個人知識能力水平的同時,能對該問卷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修訂。中學生學業拖延問卷屬于自我報告法,或許對于學生潛在的拖延傾向無法有效考察,而且拖延是一種與很多因素相關的復雜現象,為了更好地預測和干預學業拖延現象,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學業拖延的相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