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全
摘要:教研質量是教研工作的生命線,教研質量的快速提升取決于教研改革??h域教研部門應植根當地實際,在不斷完善教研職能的基礎上,優化教研內容,豐富教研方式,積極投身課改實驗,并輔之以創新組織建設,教研工作新局面的開創當為應然之境。
關鍵詞:教研改革;職能與組織;方式與內容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3-0058-03
規范?;A,改革求突破。教研工作拒絕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理應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唯有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緊跟教育發展趨勢并緊密聯系本地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扎實開展教研工作,才能不斷提高教研水平和教研質量,為本地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完善教研職能
教研室是業務部門,擔負著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任,而質量的提升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教研工作僅進行業務指導是遠遠不夠的,要完善教研職能,在教師工作積極性上做文章,在行政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培養一支“愿意教、用心教、教得好”的教師隊伍。
1.注重積極性的調動
重視思想引領。教研員到基層調研,不僅要進行業務指導,還要了解教師的思想動態,進行正確的思想引領,促進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
搭建成功平臺。教研員必須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為教師的成功搭建平臺,才能受到教師的愛戴。除了優秀課評比、公開課活動、課題研究、請教師做講座等常規做法外,教研員還要向上一級爭取活動的機會,使教師在活動中錘煉提升。據一位高三備課組長介紹,他們備課組之所以很團結,工作很協調,是因為一個共同的研究平臺和共同的追求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組長主持了一個課題,大家在研究中成長,因而組長的工作分配很順利。
改善服務態度。教研員和教師應是平等的關系,教研員最多處于平等中的首席。全縣學科成績的取得是由教師們干出來的,因此,教研員要由衷感謝教師,改善對教師的服務指導態度。如評課要講究藝術性,不能給人以“雞蛋里找骨頭”的感覺,而要從關心教師,促進教師成長的角度來評課。
制定工作目標。教研室對不同的教師,不同學校的教研組要提出教學、教研工作的不同目標要求,讓教師的工作有方向,對達到目標的人員和部門進行表揚獎勵,讓教師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
2.注重管理作用的發揮
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教研室必須具有管理的職能,必須發揮管理的作用,才能使本地區的學科教學沿著規范、高效的方向發展。
制定規章制度。教研室根據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備課、上課、作業、考試、輔導、反思等工作要求,讓教師工作有準繩。
注重過程管理。教研室到基層調研,不僅要聽課、指導,而且要關注管理,對教學常規進行檢查,對教師的狀態進行了解,及時向校領導通報存在的問題,提出糾偏措施。
開展質量監測。教研室定期進行質量監測,有利于及時掌握各校的教學狀態,優化教學管理。要采用科學的監測工具,監測要符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要科學運用監測結果,科學進行評價。要從成績背后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成功的經驗,并加以推廣,以期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優化教研內容
方向比努力重要,必須注重研究內容的優化。要根據國家要求、本地實際,不斷更新教研內容,要抓住重點、關鍵性問題,開展教學研究工作。
1.更新教學理念
教研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教學的方向,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理念。因此,教研員要及時了解國內外教改動態,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還要善于總結本地的經驗教訓,用以不斷更新教師的觀點。譬如:如皋一所初中中考質量不錯,他們生怕落后,偷偷加班加點,受到上級的批評后,該校堅決執行省廳的“五嚴規定”,在“對路”上下功夫,結果學生的成績比以前更好。由此,用身邊的事例強化教師的“精準意識”:不是上課越多、作業越多,質量就會越好。
2.開展“怎么教”的研究
怎么教是教研的一個重點,每學期要抓住教學中最重要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使各學期的研究成為一個系列。近幾年,如皋開展了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的區域推進,進行了以下系列化研究:活動單的設計研究、合作學習研究、展示交流研究、教學評價研究、模式變式研究等。
3.開展“教什么”的研究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研員要有課程開發的能力,開發本土教材。如為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可開設興趣數學課程;指導學校開發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暑假期間如何讓學生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可開發一些電視課程等。
4.開展“教到什么程度”的研究
教研員要開展基于課程標準與評價的研究,將課程標準分解成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將單元目標分解成各課時的目標,課時目標要落到實處,必須可評價、可檢測。教研員要引導教師開展教到什么程度的研究,如何通過檢測得到落實的研究等。教到什么程度,除了研究課程標準外,還要研究學生,對不同生源的學校、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開展分層教學的研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改變教研方式
單一的、陳舊的教研方式適應不了變化的教學形勢,要依據實際情況不斷改變,采用針對性的教研方式,促進教研效果的提升。如皋根據教學實際采用了以下的教研方式:
1.全員式。教研活動要使全員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方可集思廣益,促進研討質量和受益面的提升。全員式教研方式為:首先公布課題,讓全體教師思考準備,活動期間抽簽展示各自研究成果;教研員也要充分準備一節研討課或專題講座,這樣通過各自主動的對比研究,必將提升所有與會者的認識,并在他們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沙龍式。專題研討沙龍式,即提出影響教學工作的主要問題,組織部分骨干進行沙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皋基本做到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沙龍,有效地發揮了群體的智慧,確保了我市教學沿著較為科學的軌道前進。評課沙龍式,即聽課后評課,不是教研員一言堂,而是讓教師們先點評,教研員后點評,這樣可促使所有聽課教師認真聽課思考,提高聽課評課的效果。
3.網絡式。運用博客、QQ群進行教研,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研討,對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可進行網絡備課,以利于教師們博采眾長;可進行問題研討,以便開展頭腦風暴;可進行試題交流,方便質量監測等。
4.蹲點式。推廣先進經驗、幫扶薄弱學校、促進質量均衡是教育賦予教研室的職責,如皋十分注意抓好兩類典型,即先進典型和落后典型,一般蹲點到相關學校一周左右,關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總結成功經驗,尋找落后原因,通過適當形式向全市介紹。
5.展示式。即將研究成果向外展示,促進交流,共同提高。展示主體包括教師、教研員和學校。如開展將優秀教師的課“送教到校”活動,教研員到校上“下水課”,鼓勵學校開展對外開放活動等。
6.跟蹤式。對教研活動所達成的共識要跟蹤落實。對教研活動中形成的共識,可利用聽課調研的機會,檢查落實情況,追究不落實的人和事。對一些落后學校進行調研,提出改進措施后,要跟蹤檢查改進措施的落實情況。
7.反思式。反思是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成為教育專家的必由之路。教研員必須抓好教師的反思工作,如每次教研活動后,要求與會者寫下反思筆記,在QQ上交流;一次調研考試后,要求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落后的教訓;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要求反思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每學期教師要上交一份反思材料等。
8.匯報式。學校的教師代表參與各級教研活動,回到學校后,要上匯報課,上交學習體會等,以擴大參與效果,讓所有教師都能受益。
四、開展課改實驗
根據教學實際,開展課改實驗,有利于實現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的突破。課程改革初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教師們將新課程理念都記住了,但課堂上仍是老一套。我們認為通過個別的、一節一節的聽課、評課,在枝節上進行修補,在本堂教學內容上進行指導,很難大面積提升所有教師的教學水平,必須在課堂教學的大的框架上加以研究,建立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先進的教育理論轉化為讓所有教師可以掌握的教學行為。為此,如皋所有教育人開始了探索實驗,形成了在省內外有影響的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經歷了探索模式、形成模式、運用模式、完善模式、超越模式的各階段。起初我們組織人員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尋找本地區成功典型,并幫助其提煉總結,初步形成模式。然后在樣板學校召開行政人員和教師骨干參與的推進會,開設了示范課,出臺了若干政策,讓與會者認可模式,促進所有教師運用模式。模式必須在實踐運用中、解決問題中得到完善和提升,我們圍繞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全市開展了上百個微型課題的研究,并將相近課題聚集在一起,形成課題研究項目中心,不斷解決模式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模式完善以后,開展模式的變式研究,研究各種課型(如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評析課)的模式,各類內容(概念、公式、定理)的模式,努力做到有模式而不模式化。
五、注重教研組織建設
一個縣區的教師數量龐大,一個學科有幾百位教師,教研員要帶好這樣的一支學科隊伍,僅靠一個人是力不從心的,必須延伸教研員的“手臂”,注重組織建設,發揮團隊的作用。
1.組建學科工作室。學科工作室可由5名左右的骨干組成,在教研員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研究解決學科教學中的方向性問題、重點問題,以及如何幫助扶持薄弱學校等。
2.建立教學共同體。質量高低不一的地區或學校組成教學共同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實踐表明:這樣的共同體,有效地促進了教學均衡,促進了整體水平的提高。教研室對共同體的工作要進行指導,提出工作要求,教研員可由前臺轉到后臺,充分發揮共同體的主體作用和教研室的主導作用。
3.加強備課組建設。備課組的工作情況,決定了一個學校學科的教學水平,為此,如皋十分重視備課組建設,制定備課組工作要求,規定教案和試卷出臺的程序,規范學科組教研活動等,確保發揮群體的智慧;開展備課組長培訓,提高備課組長的工作能力;參與學校備課組活動,推廣先進經驗,尋找落后原因;加強集體備課情況的檢查(利用聽課調研的機會),督促集體備課的落實到位;開展優秀備課組評比(每年評比一次),調動集體備課的積極性等。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