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琳琳
【摘要】說課是指教師表述自己對某一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研和培訓活動。目前說課已經成為評價教師專業素能的重要內容。本文是以高職內科學《支氣管哮喘》為例設計的一篇說課稿。
【關鍵詞】內科學支氣管哮喘說課
【中圖分類號】R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22-02 本次說課的題目是《支氣管哮喘》,以下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及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依次展開闡述。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次說課選用的教材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侯恒主編的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衛生部規劃教材《內科學》。說課內容選自本教材第二篇第五章《支氣管哮喘》。
本章是在介紹了呼吸系統疾病總論及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幾種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本系統常見臨床疾病,對于本課的學習掌握將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能有重要意義。
1.2教材內容
本課內容主要包括支氣管哮喘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檢查方法、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等。
2.學情分析
教材是課堂知識的來源,學生則是知識的吸收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就要從實際出發,進行合理的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2.1學生社會心理特點
考慮到高職學生特殊的生源情況,他們大多數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高中畢業生,學習能力有所欠缺。而且由于之前學習成績的影響,他們大多數在以前的學習環境中長期處在不被重視的地位,因而產生自卑心理,缺乏學習的自信。
2.2學生知識能力水平
學生已經學習過生理、病理、藥理等專業基礎課,但已經過了很長時間,難免遺忘。而在專業課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呼吸系統疾病總論、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對本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常用檢查,防治措施等有所了解,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目標分析
本著培養具有初步臨床能力,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專業技能人才的宗旨,結合上述教材、學情分析,將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及目標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教學重點、難點
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和治療。
3.2教學目標
3.2.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診斷措施和治療方法;具備對支氣管哮喘初步診斷治療能力。
3.2.2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樹立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
4.教法學法
4.1教法
為完成上述教學目標,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及接受能力、醫學專業自身學習特點及課堂組織的可行性的基礎上,我將運用多媒體演示,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貫穿誘導提問、分組討論等互動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
4.2學法指導
通過教法的滲透轉化,教學過程中的及時點撥啟發,完成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5.教學程序
按照以上的分析和目標要求,接下來具體闡述一下對本課教學程序的設計。根據醫學專業知識的特點及學生在學習中已經接受并形成的由病因機制到臨床表現到檢查診斷治療的邏輯思路,對這次課的程序設計分以下五步:提出病例 ,導入主題;講授新課,輔助演示;再現病例,誘導分析;角色扮演,探究治療;課堂小結,安排作業。同時整個過程輔以板書。
5.1提出病例 導入主題
上課伊始,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份完備、典型的支氣管哮喘病例,為學生引讀,并且給出醫生對此病例的診斷。由此初步形成學生對該病的感性認識,消除學生對它的陌生感,激發學習興趣;緊接著,教師為學生介紹本病的流行病學情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支氣管哮喘作為一種常見病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從而引起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的重視。
5.2講授新課 輔助演示
接下來開始教授新課。醫學科學是一門以試驗結果和實踐經驗為理論基礎的科學,學生對這些基本理論的把握必須牢固,這是醫學生能力素養的根基。為了打牢這個基礎,教師按照病因機制、臨床表現、檢查診斷的思路為學生詳略得當的介紹,并對重點難點內容著重溫故知新,深入淺出的分析。在這看似循規蹈矩的教學過程中,貫穿誘導式提問,并以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始終吸引學生通過思考和感受參與到課堂當中,領會和掌握相關知識。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打牢理論根基,達到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醫學邏輯思維。
5.3再現病例 誘導分析
在介紹了基本知識后,教師重現課堂開始給出的病例,讓學生再次研讀此病例,同時給出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1)醫生為什么診斷為支氣管哮喘,依據是什么?
(2)為何沒有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
(3)如果需要確診,該患者還需要再做什么檢查?
這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回顧與運用。鍛煉的是學生在理論學習基礎上對疾病的診斷能力。
教師請全體同學討論后,個別同學作答,并且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指導,形成結論。以上三題討論結束后,給出學生們第四題:如果你是醫生請問你將如何為這位患者治療,請給出治療方案。
5.4角色扮演 探究治療
探究治療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更是醫學能力素質的最重要體現。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請學生以一名醫生的角色,脫離課本,對這個病例的治療展開討論,討論開始前教師為學生交代討論的思路,即可以從病因治療,對癥治療,防治并發癥等幾個方面分別討論。
要求討論結束后每組給出一份治療方案,并提供在討論過程中該組同學有爭議,有質疑的幾個問題。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通過聆聽了解學生的醫學思維能力及對本課的掌握情況。
十分鐘討論結束后,請每一組一名同學代表發言,針對每一組的治療方案,其他三組同學可以表示贊同,也可以提出疑問。調動每一位同學參與思考,對于有創新思維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贊許和肯定,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
教師針對學生不同觀點的發言,因勢利導,歸納分析,并對學生提出的有爭議有質疑的問題,著重解釋。最終形成正確的結論。
5.5課堂小結 安排作業
課堂最后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并安排課后作業。課堂小結旨在將重點、難點內容進一步歸納和強調,并結合本課病例加深學生的記憶。
考慮到教材版本較舊,在一些方面已經與高速發展的現代醫療技術有些脫節,所以考慮安排開放式的課后作業,即讓同學們課后通過查閱網絡、圖書等資料了解研究關于支氣管哮喘防治方面的最新進展,進一步加深學習。
6.板書設計
盡管有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傳統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本課的板書設計旨在體現知識結構,突出重點難點,直觀形象。
7.教學評價
本課是結合傳統教學方式與互動式教學方式的一次嘗試,一方面為學生打牢理論根基,形成縝密的醫學邏輯思維和謹慎的醫學從業態度,培養對支氣管哮喘的初步診治能力;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開放思維,在互動討論中將理論付諸運用,從而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