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玉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60-01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這種地位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奮戰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斷嘗試、探索,終于找到了這樣一個平臺——導學案。導學案的出現,在中小學教學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方面,它讓絕大部分教師從抄教案的繁雜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時間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研究學生,能夠真正用心去思索、感悟、認知教育的真諦,成為真正用心做教育的教師。另一方面,它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平臺,它似一張巨大的網,將學生的思維牢牢地牽制在課堂之內,使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體。
我們學校是從2010年開始使用導學案的,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很感謝敢于嘗試、接受新生事物的各位領導。四年的時間,我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有過喜悅,有過困惑,更有過思索。我認為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導學案最終要落到學生手里,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當中,所以學生才是真正的使用者。
在編寫導學案時,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認知水平,用學生看得懂、想得清的語言、概念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清晰的表達出來;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學生使用的方便,在格式的處理上要多下功夫,留出的空格要足夠學生書寫答案,該畫線的要畫線,該加點的要加點,該畫表格的要畫表格……編寫出讓學生方便使用的導學案。
二、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難易適中”的原則
十五年的教學工作讓我明白,語文課的教學是可深可淺的。面對同一篇課文,你可以讓學生自己讀幾遍就過,你也可以或以語言為主、或以修辭和寫作手法為主、或以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為主引導學生學習,你也可以從不同角度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無論你選擇哪種方式授課,最關鍵的是要適合你所教的學生。導學案的編寫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三維目標的確定、導學過程的設計、導學問題的設置都要以充分了解學情為基礎,不可盲目地編寫出過難或過易的導學案,起不到真正導學的作用。
三、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巧妙切入”的原則
我們靜下心來研究會發現絕大部分文章都有體現其靈魂的一兩個詞、一兩句話或一兩段文字 ,如果能在切入教學時找到它并巧妙運用的話,我們的教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思的《蟬》中,在開頭和結尾處都出現了“聒聒”一詞,在教學中如果用好這個詞的話,我們的課堂不僅會有新意,而且也會省時省力。曹文軒的《孤獨之旅》是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篇目,乍一看它最突出的特點是環境描寫很多,人物的心理描寫也很多,整篇文章似乎給人又長又雜的感覺,如果按常規方法從開頭講到結尾的話,讓人有老虎吃天——難以下口之感;不過仔細閱讀會讓我們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那就是杜小康父親的四句話。借助這四句話我們不但可以輕松理清小說的情節,又可以探究人物的心理,挖掘作品的情感及主題思想等。因此,為了學生學習的方便,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巧妙切入”的原則。
四、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邏輯嚴密”的原則
“語文既是文學更是科學?!边@句話是我在上大學時聽老師說的。那時,我總在懷疑老師是不是說錯話啦,怎么能把語文理解成科學呢!從學校畢業在教學一線摸爬滾打了幾年后,我才理解了老師說的這句話是多么的正確,對于一個面對考試的學生是多么的重要。從拼音到文字,要想借此拿分不能有分毫的差錯,更重要的是選在中小學教材當中的每篇文章在謀篇布局上都有著科學嚴密的思維特點,如果學生能夠參悟其中的奧秘,在短時間內一定會對他們的綜合能力有大的提升。所以,我們老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密切關注文章自身的內在邏輯,并用提問的方式將它絲絲相扣的體現在導學案中,讓學生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不經意間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能夠將龐雜、瑣碎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從而在潛移默化之間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緊扣課本”的原則
在網絡普及的今天,編寫一個內容龐雜,包羅萬象的導學案并非難事,但編寫一個對學生真正實用的導學案也不太容易。中小學生的學習,一方面是為了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更好的發展打基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當下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就后者而言,我覺得語文導學案編寫應緊扣課本。給學生減負的方針政策已經執行了十幾年,但我覺得學生并沒有真正輕松,就語文而言,原因在于考試的面太廣、題太難,這就導致老師在教學上無節制的拓展,無形中更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不過,近兩年上級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考試要降低難度。對此,我們老師要認真領會其精神,真正貫徹執行在實際教學當中。所以,面對龐雜繁多的語文知識,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宗旨,緊扣課本編寫出能夠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導學案,既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取舍得當”的原則
面對同一篇文章,一千個教師有一千種講法,有些人可以把三千字的文章用三百字來講授,而有些人可以把三百字的文章講授成三千字。無論怎么做,作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得當的取舍。在編寫導學案時,使每一篇都做到面面俱到,從教學目標,到背景材料,再到基礎知識、教學過程、學后反思無一遺漏,在教學過程中,又會按常規從字詞句,到篇章結構、寫作手法一一講到,這是不可取的。每篇被選入中小學教材的文章,作為范文都有各自的閃光點,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如果能夠將每篇文章的閃光點準確而科學的呈現給學生,就基本完成了本課導學的目標。這樣,才能給學生真正減負,讓課堂教學既有統一性,又不失變化,從而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應遵循“取舍得當”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