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芳
【摘要】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教育情感,結合教材內容,不失時機地引領學生樹立理想,使學生懷有一顆堅強、感恩的心。
【關鍵詞】理想凝聚力抗挫感恩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91-01 我們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在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大綱”和“標準”都強調了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思想教育。而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能給我們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帶來很多啟示和幫助。我們只要找準教材的思想教育點,善于運用恰當的教育手段,做到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動心、動情,那么做學生思想工作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理想——行動的指南
理想,是學生人生之舟的舵。當前在經濟改革開放中,社會上急功近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思想正在滋生和蔓延,而空洞說教,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正確的理想,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文章,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利用詩歌的藝術魅力會使思想教育工作走進一片神奇的天地。初中有很多優美的古詩文和現代詩文,對學生理想的確立都有著積極的導向性。古詩的經典詩句可以通過背誦讓學生充分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人的遠大抱負。人人皆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更是詩人對未來有了堅定的信念,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還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這些詩句都是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絕好教材。
現代詩歌《理想》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特別適合初一學生朗讀。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朗讀比賽、聯系實際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想。這樣就會使學生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
二、凝聚力——前進的動力
教學中樹立人本觀念,強調尊重理解學生,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自覺實現由單純的班級管理向精神關懷者、人生引領者轉變,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教育資源去教化學生。當前提倡民族凝聚力,同樣一個班級,有了凝聚力,就是整個班級前進的動力。
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和現代文,有很多內容是從不同角度教育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心中有他人等,這些都利于形成班級凝聚力。文言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善于納諫,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結果國力增強,別國臣服。學生就會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就能有進步。現代文《登上地球之巔》,最后成功登上頂峰的三名隊員,正是登山隊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結果,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勝利。學生會被劉連滿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氧氣留給隊友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
愛因斯坦說過:把所學的知識都忘了,剩下的才是知識。學生除了知識的獲得而外,剩下的就形成了班級凝聚力。有了凝聚力,班級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三、抗挫——成功的保證
隨著當前優越的生活條件的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弱。我們會時不時的聽到有學生自殘、輕生的消息。這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而語文教學中時時處處順勢引導,就會使挫折教育生機無限。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應該讓學生懂得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煉出來的。面對初三中考,語文教師可借機教育學生如何正確面對壓力,如何戰勝困難。《送東陽馬生序》中經歷過求學之苦的宋濂、《孤獨之旅》中由人生低谷逐漸成熟的杜小康,都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很好的素材。這樣教學既發揮了語文教師的專長去管理班級,又能汲取班級中的營養去滋潤語文課堂,從而產生一個全新的教育境界。
四、感恩——人性的提升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大多數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感情淡薄,不懂得感恩。我們只有時時處處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才能讓學生在學校這方凈土上,心靈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升華,人性得以提升。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優美篇章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而課文《黃河頌》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學習時如果借助背景資料就會強化學生的情感認識,增強學生對祖國的感恩之情。初中學生思想活躍,感情也容易調動,讓學生反復誦讀,引導分析形象,自然而然就把學生帶入到對祖國命運的深深思考之中。
處處是教育之地,天天是教育之時。在母親節、“三八”節、教師節等節日來臨時,我們讓學生用語文課上學的優美的語句給父母、老師發祝福短信。而組織學生時時背誦“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以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詩句更是表達學生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現實教育,會使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學生學會感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永恒不變的主題。
萬紫千紅總是情,我們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方法千變萬化,不拘一格。把語文學科特點與做學生思想工作巧妙、科學的結合起來,就能藝術的開展好學生思想工作,就能教會學生做人,學會做事,達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