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學生學習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分析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原因,并基于日常教學經驗結合原因為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出了幾點較為實用的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被動學習心理狀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14-02 一、引言
自主學習理論要求學習者作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出現,學習不是機械地接受和記憶信息,而是理解信息的過程。Holec(1981)首次將自主學習概念引入外語教學,他認為:自主是指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其中包括確定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Littlewood(1996)把自主學習看作是學習者獨立做出選擇的愿望和能力。愿望是指學習者要有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動機和信心;能力是指既具備為自己的學習選擇的指示,又具備能夠執行自己選擇的技能。Gardner(2005)明確指出:對學生而言,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更有效。
二、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心理狀態分析
中國獨立學院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可能受中國儒家思想或是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時常有如下表現: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害怕犯錯誤,羞于在眾人面前講英語,不愿做“出頭鳥”,有疑問卻不敢提出問題,甚至對所教授內容漠不關心。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當教師提出問題時,教室里會變得鴉雀無聲,許多學生甚至低頭默語,不敢正視老師;當學生被要求在班級中背誦時,他們總是很不情愿,甚至直接拒絕,許多學生只是默默聽從,從不會主動展現自己。長此以往,不僅是學生,甚至教師也會變得提不起興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為了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筆者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于2013年5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中醫系12級學生(共103名)中進行。問卷設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3個選擇題,第二部分的10個小題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級,問卷選項從“非常贊同A”到“非常不贊同E”,另外對隨機抽出的2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問卷設計圍繞學生的被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展開,在下文中部分引用問卷結果。
三、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幾點建議
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會造成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而恰當的方法則會鼓勵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于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極為重要的。
3.1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學生前進的燈塔。在筆者所教授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學習非常認真努力,在接受訪談時,她說英語作為她的第二語言,學無止境,因此她會給自己制定長期或短期的目標,否則就會像是在漆黑的夜里摸索,毫無頭緒,漸漸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以班級中優秀的學生作為典范,幫助其他學生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是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改變被動學習狀態的重要因素。在筆者教授的班級中有幾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相對較高,在訪談中,其中一名同學坦言:“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別人怎么認為并不重要?!彼麄冇忻鞔_的學習目標,因此會抓住一切機會接觸英語,給自己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
3.2注重師生互動和教師的感情植入
在中國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基礎問題,大多數教師只進行單一方向的灌輸,教師講,學生聽,沒有互動,學生在課堂中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在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
你喜歡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們小組討論, 師生互動嗎?
A. 非常喜歡,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
B. 喜歡,可以跟同學交流
C. 不喜歡,對我們的學習沒有幫助
D. 我不關心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學生是非常渴望跟其他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類似的課堂活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課堂氣氛持久活躍的良性循環。
除了師生互動,在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還有一點應特別注意——教師的感情植入。在獨立學院就讀的學生往往有自卑感,在跟許多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就讀的院校無法跟一本、二本院校相比。這時,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而且還應扮演主動給他們以心理安慰之角色。在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反映出學生對來自教師的關心的渴求。
在學習過程中,你認為老師對你的關心和鼓勵重要嗎?
A. 很重要,能讓我更努力地學習
B. 比較重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會讓我更開心地學習
C. 有時候重要,比如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
D. 不重要,我不在乎
教師的感情植入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學生身上多投入感情,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習慣等因素,在教學中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3 注意教師話語對學生的啟發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話語是極其重要的。筆者認為教師的話語應簡短精煉,地道易懂,可以以簡短有力的祈使句,疑問句等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師還應特別注意說話時的語音語調,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熱情,并以此來感染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盡可能地增加可理解性輸入,從而為學生的輸出創造條件。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量加入中文來幫助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充分理解所教授內容。
3.4 音畫時尚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很多學生課間或課后喜歡聽音樂。在對一位學生進行訪談時,他談到,他經常都會在課后聽英文歌曲,他意識到通過聽英文歌曲,他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忽視外語教學中的輔助技能,音樂的使用有助于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大多數情況下,音樂具有很強的記憶性,其旋律一般遵循一定的重復模式,會有力地激活語言習得手段中的重復機制。對學生而言,他們往往不費多大力氣就能學會一首歌,而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讓他們主動學習。因此,音樂和歌曲可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1)師生互通有無,共同搜集音樂資料。教師可布置相關的任務,每位同學上課前選一首歌曲,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用一定的時間用英文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2)針對歌曲的歌詞設計相關的課堂活動,如進行詞匯語法分析,邊聽邊填空,解釋文化內涵,就歌曲中的話題練習寫作,展開討論等;3)模仿一首歌曲,幫助學生糾正語音語調,練習口語等;4)加入課堂內容所講的背景知識的相關圖片,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記憶。
五、結束語
本文以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理論為基礎,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能夠幫助中國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的建議,強調了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積極引導作用,勇于探索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在改變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學生的被動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和投入與教師的信任和支持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Gardner, Bryan & Felicity Gardner.(2005). Classroom English [M]. Shanghai: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2]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3]Littlewood, W. (1996). Autonomy: An Autonomy and a Framework [J]. System, 1996, 24/4:427-435.
作者簡介:
彭小南(1985-),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及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