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要】英語在個人工作和個人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是短板也是不爭的事實。基于筆者的實踐和分析,情感是制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根本因素。本文從情感的角度設計教學策略,探討如何開展高職英語教學。
【關鍵詞】情感高職英語教學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19-01 英語是高職學生的短板。通過與學生交流,筆者發現很多高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學習內容和上線率,對后進生的關注不夠,高職學生在緊張的高中學習中處于弱勢,這部分學生處于邊緣化。英語學習跟不上節奏,成績越來越差,學習動力消減,對英語的充滿反感情緒;反過來,消極的情感,使的英語學習雪上加霜,甚至有的學生連字母表都背不下來。升入高職后專業課的學習是重點,作為公共課的英語就更加邊緣化了。
情感是打通人類心靈的秘訣,是行動的內在動因。對推動、調節和強化學生英語學習發揮著最基礎、最核心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消極的情感對學習的危害是致命的。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才能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打開一扇“窗”,激起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培養學習習慣。
對未成年的高職學生來說,情感受外界的影響還很大。教師采取基于學生情感因素的教學策略是有效教學的捷徑。
一、對學生的關愛和鼓勵是教學策略的基礎
升入高職后學生的學習環境改變了,學習心態也不一樣了。學生除了上課外與教師的接觸很少,教師主動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聊天,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關心和鼓勵他們。只有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英語的印象,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掌握學習的方法,才能把學生拉到英語學習的軌道上來。
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是拉近與學生距離的捷徑。教師放下身子,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鼓勵學生的學習,英語學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成績的,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才能有進步,讓學生明白學習就想爬山,成績的取得就像上臺階,不是每天的努力都能立馬見效的,有時候學習對人的發展和提高時長期的,老師不僅看到學生的成績,更看到學生的努力,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堅持中看到自己的進步。
二、讓學生動起來是教學策略的核心
傳統的英語課堂以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學生的聽和練習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高職的公共英語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程了解不多,調節匱乏,往往成了老師講,學生睡的尷尬境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沒有任何益處。如何讓絕大多數的學生動起來,設計適宜的教學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把學生領進門是關鍵。
循序漸進的設計學習內容,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多鼓勵學生。例如,單詞學習中帶著任務去學習,每一次讀單詞后加大任務。比如第一次領讀后,固定幾個學生學會幾個,第二次領讀學會幾個,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教師的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讓學生能感到自己能比以前學的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合作互助的學習形式。教材的內容以應用性的對話為主,多種形式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先由基礎好的同學讀,再由全班同學齊讀,接著分小組讀,最后由小組表演讀,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和互助合作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和學英語的信心。
開展英語知識競賽。因為學生的基礎比較差,競賽的內容以題庫的形式發給大家,競賽的內容包括,單詞拼寫,問句搶答等應用的內容,課前5分鐘,完成競賽,學生在簡單的競賽中發現他人,發現自我,激發個人的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英語能力。
三、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延伸英語教學是教學策略的精髓
英語是一種語言,僅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開展豐富的英語課余活動,即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能力。英語教育生活化,把英語學習融入學生的生活。
通過觀看英語小電影,英語幽默短片,閱讀英語幽默故事等等,學生創作自己的英語小品,在課堂上展演;學唱英語歌曲等他們自己喜歡的形式,在同學們面前展示風采;選出優秀節目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利用好學校外籍教師,課外多鼓勵學生與外籍教師開展交流,鍛煉英語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信心。
充分開展好英語角活動,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自主互助發展的平臺。每期設立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去挖掘自己的潛力,去充分準備,去完美表現。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自己比預想的要出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定期舉辦英語演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習的動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總之,高職學生的英語成績不佳,學習動力不足,甚至厭惡,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來自于情感,重新開啟的鑰匙也是情感,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好這把鑰匙,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小步子教學,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多鼓勵多贊賞,給學生的英語學習一縷陽光,他們的未來發展之路一定會更加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