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教學迫切需要新元素的注入,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多年,總結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此希望與廣大教育工作者討論交流。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33-01 為了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深入開展,我們要積極探究實踐,總結教訓經驗,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下是本文對幾種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講究層次性提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由于學生基礎和能力高低不同,所以在接受知識的快慢上必然會有所差異,因此,教師不能因為為了追求教學效果的統(tǒng)一性而忽略學生的實際情況,盲目的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yǎng),否則不但會事與愿違,甚至還會損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在設計問題時,我們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心態(tài)和現階段學習情況都應該在教師的考慮范圍之內,從而針對學生個人實際情況分層設計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能力范圍進行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鍛煉,從而學有所得,增強學生成就感,重拾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高一英語教材第二模塊“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計問題就要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其層次性:首先,分析文章的題目“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鼓勵學生猜想作者可能會從哪幾個方面介紹“human development”,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允許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比如一句話:Are people there poor or rich; Can people go to school?一個詞:food,clothes,whether,improve life, pollution,they are hungry等,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獲得一展身手的機會,成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其次,將側重點放在成績較差的學生身上,設計難度較低但針對性較強的填充題目,讓學生閱讀文章尋找答案,從而增強學生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比如:Top of the list:_,Number 7:_,Number 13:_,Bottom of the list:等等,活學活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隨后加大問題難度,由局部分析上升到對全文的理解,比如讓學生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What did world leaders agree to do in 2000? What do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measure? What are the first two Development Goals? What do developed countries need to do?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創(chuàng)造進步的空間,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最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對抗比賽,有一個小組提出問題,另一個小組解答問題,最后看看哪個學習小組提出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更有價值,比如有的小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was the increase in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from 1953 to 1962?由此可見學生真的在用心思考,在思考問題中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另外集體活動對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積極效果,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為了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教師就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第一點,要有明確的目標,根據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還原實際交際的本來面目是情境教學法的實質和內涵,有明確目標的指引,保證情境設置不流于隨意,讓學生享受真實情境中的語言交際過程,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意識,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靈活變換教學情境的形式,可以是感人的電影對白,可以是蘊含深刻含義的畫面,也可以是動人心弦的一曲樂章,還可以是耐人尋味的故事,以變應變,讓情境永葆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學定語從句的應用語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以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為背景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在歌曲中唱到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與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for them這部分的時候暫停音樂,告訴學生在此處出現了定語從句而且還是兩個,引導學生分析找出它們,然后再對其進行深入的解析,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避免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障礙,同時可以強化學生對定于從句的認識,提高學生句式運用能力。第二點,要搭建溝通的橋梁。教學是一個“教”與“學”雙邊互動的過程,是情感知識信息雙向交流溝通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活動要積極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搭建溝通的橋梁,強化師生之間交流互動,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交際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對學生思想做出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加強教學生活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語言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它依存于生活,貼近于生活,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只要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完美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第一冊中的“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和“My New Teachers”這一板塊時,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和本班級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切身體驗,用英語描述自己在學校中的一天的生活,也可以描述自己的新老師和新同學,這樣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參與興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guī)椭鷮W生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要積極探索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將教學落實到實處,從而使教學方案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優(yōu)化,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滿倉.淺析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1,(02) [2]李秋君.高中英語教學方法淺析[J].學周刊,2011,(14)
[3]李俊.新課改下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J].甘肅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