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摘要】數學學法指導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要明確其意義,遵循其原則以外,關鍵是如何指導學生會“聽”、能“讀”、多“說”、善“記”、勤“思”等。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學法設計教法,教師所要起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指導、誘導、引導、疏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數學學法指導的原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學習經驗,對學生數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準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只有教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會使其終身受益,意義深遠。
【關鍵詞】意義原則實施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46-02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不僅如此,數學教育的實踐和歷史還表明,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赡壳坝捎谑堋皯嚱逃钡挠绊?,數學教學中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和做法時有發生,為此更新數學教學思想、完善數學教學方法就顯得更加迫切。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已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
一、數學學法指導的意義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學會到會學知識的過程。以往傳統的教學只是片面強調現成知識的傳授,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以教育者自居,把學生擺在被教育的位置,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否定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學會不等于會學。所以出現了許多這樣的學生:一向遵守紀律,刻苦學習,作業又能認真及時完成的所謂“優等生”,但到了中學、大學以后,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學習能力明顯較差。其原因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習方法不科學,缺乏創新意識,只是師云亦云,被動地、機械地學習。因此加強學法指導,是為了促進學生持續性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需求,更是學生發展的迫切需要。
1.適應現代教育理念的需要
在多年的教學中,在傳統的教育影響下,小學教學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反,現代教育重視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而傳統教育則是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因此很多教師鉆研教材深,研究教法多,而對學生的思維活動問津較少,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像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樣:“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即教學方法是受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所制約的。
以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創建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前提,寓學法于教法之中,把學法研究的著眼點放在縱向的教法改革與橫向的學法改革的交匯處。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法指導應該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2.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傳統的教學常常是“為知識而教”、“為分數而教” ,壓抑了人的自身的發展,奪走了大多數學生發展的可能。學生不能只掌握學習內容,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要學生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3.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性需要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泵绹睦韺W家羅斯也說過:“每個教師應當忘記他是一個教師,而應具有一個學習促進者的態度和技巧?!?專家學者精辟地闡述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思想,強調了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學法設計教法,教師所要起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指導、誘導、引導、疏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
二、數學學法指導的原則
數學學法指導的原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學習經驗,對學生數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準則。就目前數學教學研究情況和學生學習經驗來看,我認為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系統性原則
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系起來,加強各部分學習基礎知識內部和相互之間,以及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邏輯聯系;注意從宏觀到微觀揭示其變化的內在本質。并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系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大結構,從而達到系統化的要求。
2.針對性原則
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指導。學生的類型大致有四種:第一種,優秀型。雙基扎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第二種,松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能主動發揮,學習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第三種,認真型。學習很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第四種,低劣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學習成績差,處于“學習脫軌”和“惡性循環”狀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指導方法和重點要不同。對第一種側重于幫助優生進行總結并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種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種主要解決方法問題;對第四種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
3.自主性原則
指導學生優化學習方法,其著眼點在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力求貫徹學生的自主性原則,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和余地進行自學,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4.統一性原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應指導學生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因此,在進行方法訓練時,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并與具體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具體運用中掌握學習方法。
5.實用性原則
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是用較少的時間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應以常規方法為重點,指導時多講怎么做,少講為什么,力求理論闡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增強可讀性,便于學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單項學習法,如怎樣記筆記,怎樣積累資料,怎樣使用工具書,怎樣閱讀,等等。
三、數學學法指導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課是學習的重要環節。聽課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然而,有的學生聽講能力較差,聽不出重點、難點,聽不出條理、層次,聽得如墜云里霧里,聽了也白聽,這樣聽課就沒有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增強學生聽的能力,要教學生如何會聽。
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聽課,必須先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從而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專心聽講;并且要指導學生會聽,主要應注意聽老師每一節課開始所講的教學內容、重點和學習要求,注意聽教師在講解例題時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注意聽教師對概念要點的剖析和概念體系的串連,注意聽教師每節課的小結和對某些較難習題的提示。培養學生養成先看書后做作業的良好習慣。即在做作業之前引導學生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老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復習。
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主要是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深入理解課本內容。①讀課題。要求學生細細體會課題,能提綱挈領地抓住主要內容。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中的“分數除以整數”一課時,出示課題后可讓學生聯系分數乘法想到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②讀例題。在嘗試練習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例題,初步領會解題方法。如在“解簡易方程”的教學時,可在出示嘗試題后讓學生帶著解方程的格式和注意點去閱讀例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③讀插圖。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上的插圖,使學生更具體、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文字的內容。④讀算式。應要求學生準確地讀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義。⑤讀結語。要求學生對教材的結語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準確地把握。如:把分數化成百分數的結語里同時用了兩個“通?!?,在總結方法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兩個“通?!钡木唧w含義,比較出不同,以便更好的掌握。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爆F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學習,應從學會提出疑問開始。如教學“角的度量”中,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有的說:“為什么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么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狀如“V”時,有的學生說出不必要用其中一條邊與量角器零刻度線重合的辦法。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也就增加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就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足見筆記的重要性。記筆記有一定的技巧,如果掌握得好,對學習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做學習筆記;其次要指導學生將數學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數學符號是數學語言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不僅簡潔美觀,而且便于記憶和使用;再次要熟練掌握數學中常用的書寫格式;另外還要會作圖,包括根據條件作圖,解題時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例如,在分析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時,鼓勵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分率與數量的對應關系。正如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 ,因此教學生學會思考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提問,不僅能把教學內容逐步展開,也是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真正啟發學生思維,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注意提問藝術,要找準問題,精選問題,組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得到正確答案。
我們應著力于以下四點:一是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二是善于變式思考。變式是數學的一大特點,對于某一個問題,改變結論,結論將如何,改變結論,條件又將如何,在變中求活,在變中找方法;三是比較歸納,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難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真正做到“教”為了“不教”,“學”為了“不學”;要注意給學生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勤思多想,注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得到較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