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新課標要求教學過程不再以老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而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通過討論式、辯論式、角色扮演式三種合作學習方式的案例來說明小組合作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應如何應用,以提高學生興趣和成績。
【關鍵詞】合作學習地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86-02 合作學習是指有明確責任分工、為完成共同目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的學習方式。它起源于美國,后來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成績等方面實效顯著,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加上國家決策部門對合作學習高度重視,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1.開展地理合作學習前的準備工作
1.1合理的分組
一般小組的成員數在4-6人之間,分組時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異質是指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男女比例等多方面因素,使所分的小組具有組內互補性,如一個組內應同時擁有好生、中等生、后進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競爭機會。
1.2角色的分配
為了避免有些同學在開展合作學習時產生“搭順風車”的思想(活動過程中一些成員所事事,將自己任務交給別人來做),教師應對每位同學分配角色,使其在活動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并且自己任務不完成,整個活動就沒辦法進行,使他們意識到每位同學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角色分配可有以下幾種:組長、副組長、情報員、撰寫人、發言人等,不同角色所承擔的任務不同。
1.3技巧的傳授
很多教師反應合作學習實施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合作學習,不知道在合作的過程中做些什么。因此開展活動前教師應傳授合作學習的技巧給他們,如別人發言時應當全神貫注傾聽,眼睛注視對方;表達自己想法時,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指出他人錯誤時,應態度謙和,理由充分,先揚后抑等方面的技巧。
1.4評價體系的建立
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老師對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獎勵,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評價標準的建立可采取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小組自評突出學生自己對本組情況的評價,以起到自我反思的作用。小組互評是讓每組成員給其他小組評分,發揮他們主人翁意識。教師評價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做到完全的準確、公正,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發揮調節作用。小組最終成績是三者之和,但每部分所占總成績的比例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合理分配它們所占的比例。
2.不同的合作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1討論式的合作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討論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依據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幾個問題,讓小組成員圍繞這些問題各抒己見,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得出一致看法的學習方式,但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太容易的題目,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太難的問題,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無法解決,合作討論就沒有意義。因此設計問題要以學情為基礎,這是最關鍵的。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為例。
(1)老師首先依據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a.自然地理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他們之間是如何聯系的
b.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產生哪些功能
c.以水土流失為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統一變化過程
d.以東北地區為例說明一種地理要素的變化是如何導致環境整體變化的
(2)開展活動前,老師先讓學生自學教材內容,并給幾分鐘獨立思考時間,目的是防止“搭車”現象出現。活動開展時教師要說清討論規則:每位同學都要發言,組長組織實施,撰寫人記錄每位同學意見,小組討論得出最終一致答案,發言人闡述本組觀點。
(3)開展活動,讓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從旁指導。
(4)討論結束,老師隨機叫某組回答問題,由其他組予以補充,最后老師結合大家的表現給予評價,并對表現好的組給予一定精神及物質獎勵。
2.2辯論式的合作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辯論式的合作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針對沒有具體答案的問題進行辯論,各抒己見,從而使學生在辯論中發散思維,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開展辯論式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注意兩點:一是課堂紀律的把握,不能讓他們亂成一團影響其他班級上課;二是對同學們的言論及時總結,不能完全交給學生完事。
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從市中心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這一問題研究為例。
(1)開展活動前,各小組討論選擇居住的地方,每個成員發表意見,由撰寫者把大家的觀點匯總記錄。
(2)開展活動,各小組展開激烈辯論,闡述本組觀點。教師做好場面控制,及時小結。
(3)辯論結束后,老師對此問題總結,由大家評出哪組表現最好,老師予以表揚和獎勵,如可以給小組中的每個成員發一本學校印章的筆記本等。
2.3角色扮演式的合作方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地理課程很多內容與現實生活很接近,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扮演現實生活中的角色,使其感同身受,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工業區位的選擇”為例。
(1)開展活動前,老師先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名企業家,要創辦一個工廠,你在選址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呢?”同學們立刻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變化,深入思考。
(2)開展活動,老師給出幾個工廠名字如甘蔗制糖廠、皮鞋廠、鋼鐵廠、煉鋁廠等。每組選一個工廠進行討論,組長組織小組成員發表各自意見,撰寫人記錄大家意見,發言人闡述本組的意見。
(3)活動結束后,老師隨機抽取幾組回答。老師就各小組的回答情況總結及評價,由大家選出最好的一組,老師予以獎勵。
合作學習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巧妙的運用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相互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成績,合作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但由于合作學習受學生能力,老師自身素質,學校等相關部門配合等多方面的限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需要廣大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也需要學生和社會的共同配合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