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
【摘要】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樂于學,他們就有著無窮的動力和精力,傾注每一根神經一股勁就鉆進去學習當中,因為源頭活水自然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經驗,現以地理學科教學為載體,談談如何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因,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地理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87-02 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強大起來,教學改革也順應讓中國教育走上一個的新臺階。新課標課程指出,教學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個體潛在的內在學習動因,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個體最大的創造力。本人從教十多年,現以地理學科教學為載體,談談如何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因,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歌聲怡人,唱活新課堂
中學時代,正是青年學生精神飽滿醉心歌詩的季節,若能恰當地將歌曲引入地理課堂,既活躍氣氛,寓教于樂,又能激發興趣,陶冶情操,讓我們的地理教學事半功倍。一首《黃土高坡》唱活了課堂,也引出了課題——季風。歌中的“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把學生帶進了一個開心的學堂。此時,你不妨趁機啟發學生去思考、去學習:歌詞中唱到的西北風,東南風,黃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在什么季節盛行?為什么會有這些風?又如學習《多民族的國家》時,通過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引導學生從 “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這段歌詞中,提取與本節內容相關的主要信息.這樣的設計是通過欣賞歌曲,把生活中出現的地理知識與課本內容緊密結合,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本節課學習中。
二、圖片誘眼,課堂如真境
教育學告訴我們,直觀性是教學的一大原則。心理學也表明,教學直觀性原則不僅適應于低年齡兒童,也適應于高年級學生,乃至成年人。在教學中適時利用各種圖像,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使注意力集中,并且可以使激發起來的興趣持久。
在日常教學當中,學生們總是興致頗濃的要上多媒體課,正是因為多媒體教課堂中可以更多的接觸到圖像和聲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這種方式來激趣也不為一種好方法。以圖像來激趣改變了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尷尬局面,很好地調節了課堂的節奏,更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教學上來。如在講“中東”一節時,我會展示阿拉伯人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寬大的白色長袍等圖片,讓學生有著身臨其境感覺。然后問學生:為什么他們喜愛白色呢?然后順理成章地教授學生這與他們的風俗習慣、本地氣候有關。就這樣在課堂上巧妙地利用圖片,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都很高漲。
三、故事動人,妙趣橫生
初中地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有些內容學習起來確實有些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直接講解學生不僅聽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理解,這樣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學習地理的信心,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背景故事進行教學就不同了。它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最終解決問題。如講到“季風氣候”一節時,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營”的故事將使我們的地理課堂妙趣橫生。當時正值隆冬,赤壁戰場盛行冬季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若用火攻反而燒了自家,為此,周瑜焦慮成疾,一籌莫展,正在危急關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諸葛亮通過觀察天氣、天象的變化,準確地預測當地冬至前后短時間內會偶然出現刮東南風的天氣反常現象,結果助東吳火攻曹營成功,大獲全勝?!比绱擞哪L趣的導入,學生怎么沒興趣呢?
四、學貴有疑,“疑”中生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是學生發展智力的核心,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疑問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鑰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和立足點。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來源,課堂設疑,能使學生興趣大增,教學效果就能事半功倍。讓學生在學習上能多產生疑問,可以令學生對新課產生疑問,繼而思考,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學習氣氛。
巧設疑問,啟迪思考,激發興趣,就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達到想學的目的。如學習“洋流”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疑:明代航海家鄭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每次從印度半島到非洲東海岸去,都選擇在冬季,而返航時則選在夏季,這是為什么?學生急于得到正確答案,我們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及時導入新課,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語言生動,美的享受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普遍應用的藝術手法。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教學與幽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生動幽默語言,是重視教學藝術、駕馭課堂教學的一種體現,會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語言生動有趣,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就像菜肴里添了鹽,讓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它如沐浴春風,拂得學生的心智激蕩,樂得學生學而不倦,課堂教學充滿了強大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導入新課時幽一默,激發興趣;講解知識時幽一默,煥發活力;德育滲透時幽一默,情理交融。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善于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以增添語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表達時善于形容、比擬、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充分發揮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表象,使學生容易理解學習的內容。
教無定法,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關鍵是學生學有所獲?!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他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能學得開心,樂于學習,并最終能學有所獲。這樣,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就是成功的,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