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要]文章分析了西方歌劇中合唱的來源,研究了合唱獨特的渲染歌劇氣氛的作用,探討了童聲合唱、男聲合唱以及女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的藝術功能,以期為探究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提供一些參考。通過研究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不斷提高國內對合唱藝術重要性的認識,推動我國合唱藝術發展和改革。
[關鍵詞]西方歌劇;合唱;藝術功能
合唱是人們在長期集體勞動中產生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集體歌唱的藝術形式。合唱在西方歌劇中占有著重要位置,是歌劇整體結構和戲劇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當注重合唱在西方歌劇中藝術功能的探究,推動我國合唱藝術的不斷發展。
一、西方歌劇中合唱來源
目前,多數的西方戲曲都來源于古希臘戲曲。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首先應當對西方歌劇的發源和發展進行有一定認識,即了解相關古希臘戲劇中的合唱。據相關文字和文物記載,西方合唱藝術起源于公元前9世紀,而在合唱藝術融入到歌劇中則是在公元前6世紀,用來贊揚酒神、祭祀太陽神等相關祭祀活動中。同時,相關資料還顯示曾經有多達數百人的合唱隊伍參與了競技比賽,同時希臘悲劇也在逐漸形成,戲劇學家將埃斯庫羅斯的《被囚禁的普羅米修斯》視為戲劇真正開始的標志。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埃斯庫羅斯的《被囚禁的普羅米修斯》中也出現了歌隊。歌隊是西方戲劇構思的核心,歌隊進入戲劇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戲曲開場之后才進入表演場地,同時在戲劇表演的指定區域與戲劇演出同時進行合唱曲目的合唱演出,直到該戲劇結束。戲劇合唱在西方戲劇的整個表演過程中不會以戲劇元素的形式參與到喜劇的表演中,主要通過旁白形式在戲劇中進行展現,戲劇中的歌隊在必要時可以作為戲劇的補充部分來進行意見的發表以及作者觀點的闡述,能夠在戲劇中發揮推動戲劇情節發展和烘托戲劇氣氛的作用。隨著西方歌劇的不斷改革與發展,西方歌劇的表現形式不斷趨于穩定性和規范化,同時合唱在西方歌劇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二、合唱渲染歌劇氣氛
合唱在渲染和營造特定的戲劇氣氛方面,發揮著獨特優勢。在合唱中聲部的構成和組合形式具有多樣性,使得合唱在歌劇中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夠為歌劇營造出各種不同的氣氛,并對所營造的氣氛進行有效渲染。如《奧德賽》第一幕的開場便運用群眾混聲合唱來展現規模龐大的奧德賽艦隊與敵人進行海戰的壯觀場景,將敵我雙方的攻防進退、海浪的洶涌澎湃、奧賽羅的英勇廝殺、戰爭的驚險以及戰爭勝利后的歡呼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深深地揪住了觀眾的心。合唱不但在《卡門》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也誕生了著名的“斗牛”合唱。“斗牛”合唱第一次出現是在序曲中,同時器樂主題的形式構成序曲的中段,“斗牛”合唱的原貌為音調材料來自埃斯卡米里奧的“斗牛士之歌”的一首合唱曲。“斗牛”合唱出現在《卡門》的第二幕中時,強化了斗牛士英勇無畏的精神;當“斗牛”合唱出現在《卡門》劇終時,與序曲主題樂曲進行了有機結合,來渲染和烘托出歡樂、熱烈的氣氛,同時也為卡門與霍賽最終攤牌及其悲劇性結局提供了情景反襯,營造出了強烈的悲劇性沖突的舞臺效果。此外,《卡門》中女工的《煙云飄》合唱主要為了表達“靜”,為戲曲營造出了和諧、靜謐的氣氛;然而《卡門》中女工們的“吵架合唱”主要是為了突出“動”,通過合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紛亂、嘈雜的舞臺效果。同時,合唱在《茶花女》中也有著廣泛應用。《茶花女》的《飲酒歌》中,在男、女主人公完成獨唱后進行了合唱,渲染出來了舞會歡樂、愉悅的氣氛。《鄉村騎士》中為渲染和烘托獨特的歌劇氣氛也應用了合唱,其中《鄉村騎士》的“鐘聲”合唱被譽為西方歌劇的杰作。《鄉村騎士》中的“鐘聲”合唱渲染出了包括人們對生活的贊美、對宗教的虔誠、教堂鐘聲的穿插以及男人對美麗姑娘的愛慕之情等內容在內的鄉村復活節早晨村民們歡樂祥和的生活畫面情景,將觀眾帶入到其渲染的特定的戲劇情境中。
三、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
西方歌劇中合唱主要有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以及齊唱等多種合唱形式,同時不同的合唱形式在歌劇中所發揮的藝術功能不同,下面對童聲合唱、男聲合唱以及女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的藝術功能進行分析。
(一)童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
童聲合唱是西方歌劇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合唱形式。童聲合唱形式即是有童高音和童低音兩個基本聲部組成的合唱形式。《卡門》第一幕中的《街頭少年合唱》便是著名的童聲合唱。《街頭少年合唱》中的童聲合唱為了更好地表現出兒童的天真可愛,采用進行曲的變化分節歌的形式和節奏不斷地變化調性,突出了歌劇獨特的歡快效果。在《卡門》的第四幕中,為了表達歡迎斗牛士的場景,童聲合唱的運用給觀眾展現出了世態風俗的畫面。普契尼的歌劇《托卡斯》中也充分應用了童聲合唱的合唱形式。在《托卡斯》第一幕中為了慶祝波拉巴特被逮捕以及被送進監獄,歌劇設置了唱詩班孩子的童聲合唱來慶祝勝利,通過唱詩班孩子天真無邪的童聲合唱來反襯出警察總監斯卡爾皮亞的陰險、狡詐,同時預示了在進行祭祀典禮的同時也進行了對政治逃犯以及藝術家的迫害,為戲劇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西方歌劇中的童聲合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為了活躍歌劇的舞臺氣氛,在處理童聲合唱的演唱情緒和寫作旋律時,都體現出了輕快、愉悅的態勢,同時童聲合唱的節奏和旋律的主調大都較為輕快。為了使童聲合唱更好地體現出歌劇的主題,在進行童聲合唱排練時,必須掌握通常合唱在戲劇中的扮演角色,所有的童聲合唱隊員熟悉該童聲合唱作品在歌劇之中所處的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所必須達到的定位,確保每位童聲合唱隊員都能夠準確地融入到合唱角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童聲合唱在歌劇中的作用和效果,讓童聲合唱更好地調控歌劇劇情的推動。
(二)男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
男聲合唱也是西方歌劇中合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劇中的男聲合唱的組成音準主要為男高音和男低音,其中男低音又包括第一男低音和第二男低音。在歌劇男聲合唱的男低音中,飽和響亮、剛健有力是第一男低音的主要特征,同時在男聲合唱中起到扮演和聲的角色,B—el是第一男低音的音域范圍;鏗鏘有力和結實是男生低音合唱中的第二低音的主要特點,在男聲合唱中第二低音扮演著基礎聲部的角色,G—c是第二男低音的音域范圍。男生合唱中男高音同樣可以分為第一男高音和第二男高音,其中第一男高音具有堅定有力且輕巧多變的特點,在歌劇的抒情方面發揮著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與女高音混合進行旋律的演唱,第一男高音的音域范圍為gl—c3;第二男高音的特點為聲音結實充沛,對歌劇展現宏偉和較強戰斗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二男高音的音域范圍為cl—g2。各種中男聲合唱有著聲音收縮力度大的特點,能夠增強歌劇的雄壯氣勢,能夠有效實現pP到ff的收放自如,在表現宏偉有力、波瀾壯闊的歌劇中都有廣泛應用。在瓦格納的《湯豪舍》中的《巡禮者合唱》便充分應用了男聲合唱。在《巡禮者合唱》中,進行男聲合唱者為朝圣者,先在男聲合唱中通過管樂器演奏出莊嚴的旋律,其次是E大調和3/4的巡禮者合唱。韋伯歌劇《自由射手》中也廣泛應用了男聲合唱,其中《獵人合唱》被譽為男聲合唱杰作,通過男聲合唱來淋漓極致地表達歌劇中獵人的積極勇敢、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出了進行狩獵的興奮心情。
(三)女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合唱的藝術功能
西方歌劇中的女聲合唱包括女低音和女高音兩部分。西方歌劇中女聲合唱的女低音包括第一女低音和第二女低音,其中堅實、穩定以及熱情是第一女低音的特點,第一女低音的音域范圍在b
t2之間;音色飽滿、溫和以及淳厚是女聲合唱中第二女低音的特征,第二女低音通常情況下是男高音的重要補充,其音域范圍在g—c2之間。同樣,女聲合唱中的女高音同樣包括第一女高音和第二女高音,其中高而明亮和輕巧多變是第一女高音的主要特征,同時第一女高音在女聲合唱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擔當了歌劇主旋律的聲部,其音域范圍在g—c3之間;圓潤寬廣及有力是女聲合唱中第二女高音的特點,女聲合唱的第二女高音通常情況下發揮著輔助歌劇合唱旋律的作用,其音域范圍在cl—g2之間。西方歌劇中女聲合唱有著柔美、純凈以及秀麗的特點,以齊唱、二部合唱、三部合唱以及四部合唱等多部合唱的形式出現在歌劇中,同時,女聲合唱在細分抒隋歌劇中占有著重要位置。女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應用較為廣泛,很多歌劇中都應用了女聲合唱,同時也成就了眾多的著名女聲合唱,如比歌劇《卡門》中的《煙廠女工合唱》、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中的《可愛的紡車》合唱以及鮑羅丁歌劇中的《波羅維茲少女合唱》等女聲合唱,都將女聲合唱的藝術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結束語
在西方歌劇中,合唱有效渲染歌劇的特定氣氛。歌劇中不同童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的組合形式以及音色表現形式,發揮著不同的藝術功能,能夠有效提升歌劇的感染力,引起觀眾的共鳴,同時不斷提高歌劇的歌劇的音樂性和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