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作為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莫扎特,他的鋼琴音樂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吸收音樂藝術的精華,綜合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于一身,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音樂氣質與成就。文章通過對莫扎特音樂風格的探析以及對作品《A大調奏鳴曲(k331)》曲式、節奏節拍、旋律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從中能夠更好地理解莫扎特鋼琴音樂的本質,為演奏者提供理論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莫扎特;藝術風格;奏鳴曲
沃爾岡夫·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8世紀歐洲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鋼琴音樂在他一生創作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他的鋼琴音樂以優美、流暢、明朗、樂觀為主要特征,他在歌劇中所顯示出的非凡天才,也充分表現在了鋼琴音樂中,主題旋律寬廣、悠揚、婉轉,與歌劇中的詠嘆調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莫扎特在古典時期的發展
“古典”是指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20年代在維也納所形成的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這一時期的音樂崇尚理性和強調道德觀念,作品結構嚴謹、藝術手法簡潔。
莫扎特一生創作了20首鋼琴奏鳴曲,他的創作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不僅沿襲了巴赫和海頓的模式,而且在經過反復的實踐后,大大地擴充了奏鳴曲式的表現力。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將節奏的嚴謹性與旋律間起伏變化的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節奏富于音樂的動力與自由旋律的結合得到了高度的平衡,對后人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使鋼琴奏鳴曲的藝術性得到了新的發展。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為鋼琴音樂增添了燦爛的篇章。
二、莫扎特藝術風格形成的必然條件
(1)童年莫扎特巡回演出開始于1762年,正是歐洲戰爭頻發的時期。此時歐洲鋼琴音樂正在進行巴洛克時期向古典時期的過渡,新的音樂風格迫切要求沖破封建、宗教、宮廷的束縛,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直率、灑脫,其音樂恬靜、高雅、自然的風格正符合當時歐洲的政治文化背景。
(2)莫扎特自六歲起就是一個疾病纏身的人,也許沒有疾病的痛苦就不會有他深沉的音樂。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并沒有把他推向頹廢的泥潭,反而促使他用旋律、節奏以及和聲的語言訴說他的生存狀態,從而得到心靈的解脫。莫扎特的音樂越到他的晚期,他反抗世界、自我掙扎的成分就越多,樂曲境界就越高,震撼人心靈的力量也越大。
(3)18世紀的歐洲,同時也是啟蒙運動興起的時期,莫扎特音樂風格的發展,與啟蒙運動的思想也密切聯系。莫扎特生于從神秘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過渡時代,歐洲正從虔信遠離世俗的宗教世界轉為相信個人可以靠自己生活。他開始讓音樂表達內心情感,直指人心,因此在莫扎特鋼琴音樂中,你不僅能感覺到它的典雅高貴,而且它還深刻地展示出了豐富的感情。
三、莫扎特音樂風格特點
莫扎特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與海頓同時期的他,一生創作了20首鋼琴奏鳴曲,雖然數量不及海頓,但在質量上卻是毫不遜色,而且對奏鳴曲式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莫扎特是惟一一個將歌唱性的主題運用于奏鳴曲式當中的作曲家,并且在再現部當中導入副部主題使調性關系取得完美的平衡,他將嚴謹的節奏與感情色彩豐富多彩的旋律相結合,對今后的奏鳴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其特點具體表現為:
(1)旋律色彩極為豐富,具有柔美、純樸、高貴、典雅的氣質,有一種自然的流暢感,最能表達人的真情實感,有些旋律就像湖面的波紋一樣平靜,有些則是像暴風雨一樣粗狂。
(2)在主調音樂里呈現出一種新的主調與復調的融合,兩種類型既相互交織又各自保持著獨立性,莫扎特創作出了他所獨有的嶄新語言,對后來的肖邦和其他作曲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在鋼琴奏鳴曲中,經??梢砸姷揭愿鑴∷频膶懽魇址?,音樂形象對比鮮明,形成絢麗多彩,千姿百態的整體。
四.莫扎特《A大調奏鳴曲(k.331)》的創作特點
《A大調奏鳴曲》是莫扎特很具典型性的一首鋼琴奏鳴曲作品。它是莫扎特1778年在巴黎完成的,所表現的是他在曼海姆和巴黎旅行時的音樂印象,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莫扎特的創作進入旺盛期,很多優秀的鋼琴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涌現出來的,并且他獨特的創作風格也逐漸在這些作品中得以顯露。
(一)大膽新穎的曲式結構
這首奏鳴曲的曲式結構之所以大膽新穎,就是因為它打破了常規的奏鳴曲式,三個樂章不僅在內容上沒有任何聯系,并且沒有一個樂章采用奏鳴曲式。第一樂章將傳統的快板樂章變為變奏曲形式,將原來的兩個旋律變為了一個旋律;樂曲的發展脫離了旋律之間反襯和對比的模式,而是用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變奏與變奏描述取而代之;采用優美的行板,旋律以溫柔和極其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由主題和六個變奏組成。
主題采用四部和聲的織體,A大調。樂句中的附點音符和平穩的四分音符相結合,使旋律平穩中帶著活潑;主題旋律的樂句雖然不長但是卻兼具歌唱性、旋律性。
變奏一,旋律以問答的形式出現,并且進行了“加花”式變奏,以節奏變奏為主,織體變奏為輔,強調旋律的舞蹈性,器樂化的特點更為突出。
變奏二,倚音和顫音的運用使旋律較主題更為細膩,伴奏采用三連音的節奏型,節奏變得密集,使這個變奏更加精致。
變奏三,此變奏轉調到a小調,十六分音符和八度重疊使此變奏情緒轉為激動,主題旋律的輪廓的清晰度降低。
變奏四,調性回歸到A大調,主題旋律的進行較為明確,采用純音型化的模式,是變奏三的升華和展開,變奏的跑動性降低,使節奏顯得比較穩定。
變奏五,此變奏是最具歌唱性和抒情性的一個變奏,裝飾音和伴奏音型的模式都是取材于變奏二,因此它也有再現的味道。
變奏六,是全曲的終曲,改用快板,節奏變為強弱對比鮮明的四拍子,使音樂具有輕松,熱情的特質。
第二樂章是一首規模相當大的小步舞曲,其風格悠揚而高貴,節奏穩定委婉,線條層次清楚,內容也是相當的飽滿豐富,主部四十八小節,中間轉調到D大調,左右手相互交替,把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第三樂章是我們熟悉的《土耳其進行曲》,a小調回旋曲式,主部第一次陳述后,副部的調性到了主部的關系大調,帶給人們明快的情緒,第二次副部的調性則回歸到主部的同名大調上,樂句不緩不急地進行著,我們依稀還能聽到陣陣的軍鼓聲從遠處傳來,從三十二小節開始,調性變為升f小調,流暢的旋律給我們小河淌水般的舒暢感覺。
(二)歌唱性與舞蹈性相互滲透的主題旋律
主題的體裁是帶再現的二部曲式,優美的行板,6/8節拍,A大調,附點節奏。在主題的4個樂句中,前半段為8小節,后半為10小節:每句前半旋律流暢抒情,每句后半是音響加厚的和弦式陳述,旋律有意簡化,同音反復地使用也為后面變奏留有充足的余地。主題的呈示部分與再現部分體現了旋律的歌唱性,中間部分則主要展示了旋律的舞蹈性,每句開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的特性節奏開始,在性格上更為內斂而婉約,音樂的安詳平和情緒接近了莫扎特的音樂精神,而表現出的純樸溫暖情感的深度則是空前的。
(三)變化豐富的節拍與節奏
這首奏鳴曲不同于其他奏鳴曲的一大特點就是,它的第一樂章有六個變奏,并且三個樂章風格迥異,因此在此首奏鳴曲中包含有豐富的節拍與節奏的變化。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以輕快的舞曲般的樂句開始,6/8節奏型即奠定了變奏樂章的穩定性又使音樂具有流動性;變奏五以慢板形式出現,比較慢的節奏和較快的節拍變化豐富并且具有特色;變奏六作為第一樂章的結尾,用變奏的快板寫成,運用4/4拍的節奏充分地體現了此變奏的舞蹈性;第三樂章用2/4節拍寫成,獨特的土耳其風格使這個樂章被稱為“土耳其進行曲”,享譽世界。
(四)對比鮮明的力度與速度
由于時代的背景的關系,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很大的變化和起伏,幾乎所有作品的力度都在一個f(強)到一個p(弱)之間,但這首作品卻是少有的一部力度與速度變化豐富的作品。
速度方面:如第六變奏,是速度介于120~126之間的快板;而第五變奏,則是速度在48~50之間的慢板。雖然兩個變奏速度有鮮明的對比,但是在演奏時快板不宜太快,慢板也不宜太慢,莫扎特不僅為這首作品賦予了特殊性,還將古典主義所提倡的嚴謹的音樂風格貫穿于作品當中。
力度方面:在這首作品中可以發現很多力度對比鮮明的部分,如變奏一的10、11小節,突強和弱形成鮮明對比,使樂曲充滿生命力,見譜例1:
五、結束語
莫扎特,這位18世紀歐洲音樂的杰出代表人物,在這一時期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推動和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下,音樂在作品的題材、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品中世俗性的因素增強,與民間音樂的聯系更加緊密;內容上強調哲理性,并結合了當時的社會斗爭和資產階級革命;音樂語言精煉、樸實;曲式結構追求對稱、均衡;作品富有戲劇性,強調音樂中的矛盾沖突。更為重要的是,他使這一時期主調音樂較復調音樂更為流行。
莫扎特的音樂風格既不像巴赫那樣充滿了自我犧牲的精神、偉大的信念以及濃厚的宗教氣息,也不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那樣氣勢磅礴,充滿著光明與黑暗的較量,而是以歡樂、幻想與美妙的童真來填充他的音樂。就如他的鋼琴奏鳴曲一樣,好似一條流淌在山谷中的小溪,歡快跳躍地勇往直前,煥發著最自然樸素的光彩,給人以清新脫俗的美妙聽覺享受。莫扎特通過音樂作品表達出來的感情思想以及人生態度,不僅具有很特別的現代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而且還超越歷史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