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蒙
【摘要】本文以比特幣為例,探討虛擬貨幣的產生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及借鑒意義。從比特幣的設計初衷著手,列舉目前比特幣討論最為激烈的去中心化、緩解通脹、匿名性及巨大風險等特性,分析比特幣的發展過程和性質演變,以此探討比特幣開發本身的創新參考價值。
【關鍵詞】虛擬貨幣 比特幣 創新價值
自2009年上線,比特幣(Bitcoin,BTC)吸引的關注便一直攀升,而這場肇始于比特幣的虛擬貨幣開發熱潮,也迅速引來一大批效仿者——萊特幣、未來幣……粗略估計,目前活躍于各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虛擬貨幣種數就達60多種,但這些虛擬貨幣的基本原理與比特幣并無差異。
比特幣最初由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于2008年提出,它是一種基于網絡、開源點對點(P2P)匿名的虛擬貨幣,依據特定的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公眾一般可以通過“開采”和平臺交易兩種方式獲得?!伴_采”即用特定的電腦執行公開的復雜算法生成,俗稱“挖礦”;平臺交易即通過“比特幣中國”(BTCCHINA)等專門交易平臺用其他貨幣購買獲得。
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與傳統貨幣有著極大的差異——去中心化、流通性等其獨具的特點是受人追捧的主要原因。但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產品,對傳統的挑戰及價格波動大等缺陷,也讓比特幣從出現至今一直飽受爭議。因此,本文就以比特幣為例,從比特幣的開發初衷出發,分析比特幣的特性及發展過程,探討比特幣開發本身的創新價值,為后續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出建議。
一、比特幣的發展
(一)比特幣開發初衷及優勢
金融創新產品被開發之初,一般總是以解決某個金融難題為出發點。比特幣的初衷便是去中心化,而筆者也認為這是它最大的創新價值所在。
比特幣的實質和核心是通過整個網絡的分布式數據塊來記錄其交易歷史,并由整個比特幣系統共同承擔交易風險,即一種交換媒介和記賬單位。這樣的本質體現了它的去中心化特點——其發行和支付不由中央銀行等管理部門進行壟斷化的控制,轉賬支付將由網絡節點集中管理。這種設計結構,可以說在理論上已經排除任何機構操控比特幣供給量的可能性。
而另一大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特點,是它或許具備了抵御通脹的特性。傳統貨幣由于具有國家決定發行數量的特點,有著不穩定易出現通脹的情況。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各國政府應對的手段基本也只有量化寬松的貨幣供給政策,但這樣的政策也只是推動了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通貨膨脹。而比特幣存在終極數量,其在2140年將達到2100萬的極值,因此比特幣可能有形成通貨緊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全球通脹的大勢。
(二)比特幣的缺陷及發展轉向
比特幣首先受到挑戰的是其匿名性特點。不同于傳統貨幣依賴賬號系統,需要收集交易雙方信息來完成交易,比特幣用戶只需根據網絡完整的交易數據查詢每個賬號的流水信息,而無從知曉對應的現實用戶。對此,支持者認為這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技術上保障了個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而反對者辯駁這會為社會的穩定帶來挑戰,例如“洗錢”等非法交易便會由此滋生。
其次,比特幣的風險太大。第一,虛擬貨幣本身的貯存和交易形式備受黑客攻擊等網絡威脅。在過去幾年,各大比特幣交易平臺曾先后遭到黑客攻擊,致使比特幣大量“失竊”;第二,漲跌無度招致炒作風險。從發行到現在經歷三次暴漲暴跌,比特幣開始成為人們投機炒作的工具和價格泡沫的代名詞,雖然由于市值小易受莊家價格操控暴漲驟跌,但仍難以估計投資風險;第三,缺乏監管。比特幣若一直得不到各國政府認可,就很難被廣泛使用,而一旦政策出臺進行監管,其生存空間將更加堪憂。
比特幣的兩面性開始讓金融市場產生動搖,也讓其原始屬性發生了變化。一些交易平臺的破產致使用戶損失慘重,似乎意味著比特幣要想繼續生存和繁榮下去,就不得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監管;而愈發嚴重的比特幣價格炒作,也讓其顯出了越發濃厚的商業性質——越來愈多挖礦人的目的不是消費,而是進入資本市場兌換實體貨幣,從而逐漸喪失貨幣屬性。中本聰曾就比特幣使用者要求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贈事件發表言論,闡述自己反對比特幣被運用于現實商業活動的理由,認為比特幣還處于萌芽階段,若不能妥善處理,只會毀了比特幣。
如此,比特幣發展到現在似乎已經違背了中本聰的初衷。相比快速被挖掘的投機價值,比特幣的貨幣屬性發展緩慢又艱難。事實上,上述所述優缺點只是比特幣特性中的典型,如果不能解決穩定性、權威性和監管等方面的問題,它仍不可能成為一種真正的貨幣。
二、比特幣的創新價值及建議
雖然比特幣有種種讓人質疑的缺陷,但這樣一種在短時間內能引起學者熱烈討論的事物,必定有它獨到的借鑒意義。
首先就比特幣的開發技術,本身就標志著巨大的技術進步。比特幣的加密軟件系統標示著技術的飛越發展,激發了許多網絡自由論的討論。數學理論和計算機網絡開始共同支撐這個無需任何中央機關和金融機構便可進行數字金融交易的系統。(Simon Johnson,2013)這種技術的創新,讓貨幣實現去中心化的愿景有了光明,這也是它最大、最成功的創新。
貨幣非國家化的概念始于哈耶克,他主張將自由競爭引入貨幣領域引入,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在自由競爭過程鐘會發現最優質的貨幣。而比特幣的出現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法幣的通脹和非公平性,更填補了匿名支付的缺陷;同時也使得交易成本降至零。面對傳統貨幣不斷出現的問題,縱使去中心化的缺陷無法掩蓋,我們仍可參考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借鑒去中心化理念,嘗試逐漸考慮引入貨幣競爭機制來面對金融危機。雖然這很瘋狂也很難實現,需要全球通力合作才能最終形成一套成熟的貨幣制度,但如果連初始設想都否決,最后的成功更無法想像。
其次,匿名導致的非法交易漏洞仍需自律監管。如果從社會穩定層面,匿名交易不可取。但僅依靠外部監管,似乎又與去中心化的構想相悖。所以建立合適的虛擬貨幣自律機制或許是一套可行方案。虛擬貨幣的自律核心,是需要虛擬貨幣的管理者和交易者能夠開發出交易信息集中和分析系統,能夠檢測大額不合規交易,以此增加虛擬貨幣的合法性和信賴度,防止用戶利用虛擬貨幣通過交易平臺實施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
最后,任何事物都需要為大眾所接受并運用才能稱為成功的開發。長期以來,公眾已經認定貨幣必須由某個最初的創造者創造并統一發行,貨幣價值或由國家公信力,或由國家經濟實力等其他因素確定,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大多數民眾很難理解和接受諸如比特幣等新事物的產生。所以應該通過對金融知識的普及,讓民眾正確認識貨幣本質、理性看待虛擬貨幣、合理防范投資風險,正確引導和警告民眾對待虛擬貨幣的態度。
比特幣本身的顛覆性,勢必會讓它面臨巨大的輿論及政治壓力,但作為新事物無可厚非。只是盲目的打壓和追捧一定會讓新事物在還沒發出本身的閃光點時就夭折,只有積極的看到本身的創新借鑒價值,才能在讓我們在未來面對問題的時候產生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鈞,長鋏等.比特幣——一個虛幻而真實的金融世界[M].中信出版社,2014:190.
[2]Nakamoto S. Bitcoin:A Peer 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