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其重視程度不同的原因,提出兩者有效結合的必要性,并針對如何實現高中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的有效結合提出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美術模塊教學專業美術教學有效結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14-02 目前的高中美術教育,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美術模塊教學,另一類是專業美術教學。兩者的對象與側重點不同,美術模塊教學主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提高美術素養;專業美術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美術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在教學中,許多學校重視程度不同,開設藝術班的學校更重視專業美術教學,把較多的心思放在美術高考上,而未設美術特長班的學校則重視模塊教學,更多的是做出特色。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二者的教學目標,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美術教學“重在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活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知識與技能,從而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定位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影響美術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本文主要談談如何實現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學會審美、追求美、創造美的同時,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智慧得到充分啟迪和開發,具備應有的藝術素養。
一、高中美術模塊教學和專業美術教學現狀
1.高中美術模塊教學現狀
高中美術模塊課程設置的目的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高中美術模塊教學按高中新課標可分為“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五大系列共九個模塊,每個模塊設置18個學時,學完每個模塊設置的18個學時即可獲得1學分,高中階段必須學滿三個模塊并獲得3個學分。在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等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自主選擇喜歡的模塊課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
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高中美術模塊教學與新課程理念下提出的觀念創新、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創新、評價創新等要求差距甚遠,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亟需加強和改進,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教學資金受限以及學生的選擇意愿存在差異等原因導致部分高中學校美術模塊教學課程的開設受到影響;二是部分教師對于新的教育理念還未來得及消化,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手段進行教學,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能真正的貫徹到教學課堂中;三是在開設藝術班的普通高中,對于模塊教學重視不足,覺得如何簡便就如何上,有的甚至取消模塊教學。而未開設美術特長班的普通高中,雖盡量克服教學上的困難做出學校特色,開設多個模塊課程,提供多種選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但卻在培養學生美術專業技能上存在很大缺陷。
2.高中專業美術教學現狀
專業美術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有關專業美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教給學生。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自身得到一定的發展,從而形成自己的一種特長的活動。目前高中美術專業教學主要教授素描(人物頭像、半身帶手、石膏像、靜物),色彩(靜物、風景)和速寫(人物動態寫生或默寫,分單個人物,多人組合和人物場景),內容比較窄,主要是西方繪畫的一些內容。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美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激增,加之美術高考可提高升學率,專業美術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美術專業生的在線生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但與各地逐年增加的美術考生數量截然相反的是,學校涉及美術理論的學習和對美術專業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少,考生的整體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不少考生視學習美術專業為進入大學的捷徑,功利思想嚴重,忽視美術專業學習的本質所在;二是針對美術高考的各種各樣的套路化的教學方式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專業教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應有的專業技能,達到最大的成效,設計了一套自己的訓練方法,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導致有些學生連基本的常識也不知道。這樣的“套路式的訓練”方法恰恰忽視了美術高考教育的出發點,即為了學生的成長服務、為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當今招聘單位迫切需求的富有創造力的專業美術類人才要求差距甚遠,學生將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二、高中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有效結合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美術模塊教學和專業美術教學的對象和側重點不同,二者在教學效果上各有其利弊。因此對二者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有利于找到二者結合的必要性和最佳結合點。
1.高中美術模塊教學的利弊
高中美術模塊教學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新課程,課程的實施突出以“學”為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通過學習一些繪畫、書法、設計等知識,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美術模塊教學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但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美術模塊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其注重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和人文修養的提高,但卻忽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強,難有一技之長。
2.高中專業美術教學的利弊
在我國的眾多高中美術教育中,普遍以專業課程為主,將高考上線率作為教學目標。高中專業美術教學專注對學生美術專業技能培養,讓學生在短期內擁有一技之長,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教師能夠目睹自己的教學成果,獲得獎賞,而且迎合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但其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由于其對美術模塊不予重視,導致學生對一些基本的美術常識缺乏了解,在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二是由于教學上沒有固定的教材,內容由教師自己選取,也沒有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而是簡單地通過提供繪畫工具程式套路讓學生去臨摹,去組合,這只能算不切實際的技術傳授,純粹的專業美術教學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高中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有效結合的對策建議
高中美術模塊教學作為提高學生素質,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課程,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受學生現有水平的制約和教師的不重視,實踐性與實效性不強。而專業美術教學雖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實踐性強,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受重視程度較高,但存在最大問題是忽視了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把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的高低做為評價學生和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并且涉及美術理論知識較少。筆者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以上的論述,提出實現二者有效融合的幾點對策建議。
1.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內容應相互滲透
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美術教學中,若想讓學生自己能夠讀懂美術作品,能夠體會美術作品的內在含義,需做到技能跟藝術的完美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更要注意美術模塊教學與專業美術教學內容的相互滲透,兩者的結合,才能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模塊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入手。如教師在學生進行美術鑒賞時引導學生多從專業的美術角度去思考,深入理解美術術語的涵義,提高美術綜合素質。在其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發揮和運用技能進行創造的內容和活動,并通過運用藝術的形式去表達個人情感,加強學生對藝術本質的理解,使模塊教學內容的設置更能體現出高中階段藝術教育的特點。在專業美術教學中可適當融入技能訓練以外的模塊教學的實用性內容,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2.尋找美術專業教學與模塊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當前,我國美術專業人數不斷增加,模塊教學逐漸呈現出次要的地位。對此,從事專業教學的學校應該以務實的態度重新審視美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師與學生應改變本有的錯誤態度,尋找美術專業與模塊教學之間最大可融性與最佳結合點。高中新課改目的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健康情感和良好的智力水平的培養,是以培養人的基本綜合素質為宗旨的。如果單單靠技能的訓練是很難達到新課改的目的的。因此,尋找最佳結合點能很好地體現美術教育的功能與意義。一要以生源、教學目的為依據綜合考慮美術教學目標及實現的可能性;二要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在進行美術模塊教學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專業訓練。如講民間美術一課時,講授到剪紙、皮影、年畫、玩具、刺繡、泥塑等地方民間美術作品時可讓學生對其用簡練的線條進行表現,還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實際相聯系,以及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如筆者在講民間美術一課時,先播放有關民間美術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了解身邊的民間美術,講授到剪紙、皮影、年畫、玩具、刺繡、泥塑等地方民間美術作品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請同學甲到講臺上背對屏幕,請同學乙面向屏幕用一些詞匯和動作形容看到的民間美術作品名稱,不能提及相關的字詞,同學甲通過同學乙的比劃說出民間美術作品的名稱并以速寫的方式將其畫出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民間美術基礎知識,也提高了積極性 ,既學到了知識又強化了專業能力,達到美術專業教學與模塊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3.創新美術專業教學與模塊教學的教學方式
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視覺讀圖能力,諸如多媒體教學、繪畫實踐、外出參觀、集體創作等,并在課后做好記載,形成較為合理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積極探索如何在高中美術教育學體現“人文性”的教育教學方法,采取各種形式教育,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引導和幫助學生關注社會美術現象,促使其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比賽,利用藝術節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課堂上可播放音樂,或視頻來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提供信息資源,去支持學生的探索實踐,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體驗,從實踐中學會創新,體驗中感悟境界;組建美術興趣小組,發掘部分有較大潛力的學生,逐步形成高一注重興趣培養,高二夯實專業基礎,高三集中強化輔導的特色教育模式。另外,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感情的交流和知識與技藝的傳授。學生不僅從老師那里學習知識與技藝,更可以了解老師的思想觀、價值觀,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總結
美術作為一門視覺藝術,以其作品的靜態性、可視性、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性為主要特點區別于其他藝術。 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都把學習美術作為提高自身美術修養的一種途徑。美術教育并不單純教授繪畫技法,而是希望學習者通過這一視覺教育的方式,能夠在生活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認識事物的一種意識形態。通過學習美術來了解美術、學習美術、領悟美術、讓美術作用于我們的人生,作用于我們的生命全過程。無論專業教學還是模塊教學,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方法實現有效結合,把美術教育中的美術素質教育放在學習的首位,這才是根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玉珍、段偉嘗試“美術模塊教學”,2009年12月第31期
[2]黃從威美術高考現象的分析及建議 中國清華同方CNKI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2008,(04)
[3]汪潛 高中美術“繪畫·雕塑”模塊教學中體驗學習策略運用的研究 中國清華同方CNKI學位論文數據庫2010年5月
[4]張鋒 對美術專業教學的一些認識中國職業教育期刊2011年2月
[5]黃曉峰 讓美術教學煥發新活力 陜西省教育報刊社2013年9月
[6]李新生 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現狀研究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藝術百家2010年第8期
作者簡介:
張秀玲(1984年10月-),女,廣東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