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克娜
[摘要]衡陽地方戲曲劇種豐富,部分戲曲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些地方曲種傳承與發展,形成與新農村文化發展的雙向動力。與此同時,衡陽新農村文化建設離不開農村的文化藝術的傳播,將地方戲曲作為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并帶動當地的經濟、文化等多方位的發展的有效途徑,從而推動衡陽新農村的和諧穩定發展,新農村的精神文化也促進了戲曲的傳承與振興。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地方戲曲;互動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發展公共文化事業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地方戲曲作為農村藝術文化的典范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衡陽地方戲曲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相互關系,對衡陽經濟、文化、旅游等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衡陽地方戲曲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發展
(一)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豐富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活動載體
1.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了農村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
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舞臺,是開展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舞臺,在文化活動中心將戲曲愛好者聚集起來,開展地方戲曲比賽、演出等活動,既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激發了農民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地方戲曲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成為發展地方文化的傳承載體。
2.地方戲曲民間戲班的發展,豐富了新農村文化建設活動的栽體。
近年來,隨著衡陽地方戲曲的興起,很多民間戲班活躍起來,帶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衡陽的花鼓劇團堅持文藝“兩為”方針,常年活躍于衡陽市廣大城鄉,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涌現了老一輩名藝人。劇團演出陣容年輕整齊,行當齊全,設備完善,燈光布景精致,演出劇目豐富,內容多是反映新人新事、時代變遷、社會的改革新貌等。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和榮辱意識,這種具有互動感和現場感的傳播文化方式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民間戲班的活躍與發展不僅豐富了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擴大衡陽地方戲曲藝術的知名度,為衡陽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地方戲曲的形式內容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是農村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積極推動全社會和諧發展的大背景下,新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看戲是衡陽當地農民閑暇時的最常見的娛樂休閑方式,村民三五成群地聚到戲臺前,邊看戲邊談論家常,加強了鄰里間的溝通與交往,促進了家庭的和睦與村民間的友情。另外,衡陽的地方戲曲大力弘揚鄉村文明,其很多內容也都是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倡導勤勞簡樸的生活方式與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社會治安穩定、鄉風和諧、家庭和睦。
(三)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文化事業與產業的發展
1.豐富了文化教育事業的內容
地方戲曲的“根”在農村,因而大力發展農村的戲曲事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戲曲的發展方向所在。農村的戲曲文化活動就是一個原生態的“大課堂”,村民不分年齡地在這里感受戲曲文化藝術的魅力,也使很多縣里的農村孩子在父輩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接收了戲曲的感染與熏陶,這不僅帶動了當地戲曲文化的興盛,還為國家培養與輸送了戲曲人才。衡陽地方戲曲在農村的發展為我國中小學的藝術文化教育事業帶來了光明,小學生在感受地方戲曲文化無限魅力的同時增強了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熱愛與自豪感。
2.促進了農村文化旅游產業
近年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態旅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衡陽政府大力發展地方戲曲的同時,更注重于與文化旅游相結合,以衡陽地方特色的戲曲形式如衡陽花鼓戲、皮影戲作為品牌宣傳形象,積極拓展衡陽戲曲文化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并形成了以戲曲文化與節日慶典、網絡促銷等多種手段有機結合的市場營銷體系,使衡陽地方特色曲藝,如衡陽花鼓戲、皮影戲等知名度提高,增強了衡陽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地方戲曲繁榮
(一)新農村村級文化信息共享網絡工程的建設促進戲曲的繁榮
隨著全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農村的信息化也發展迅猛,這也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衡陽新農村建設中,網絡得到普及,村社中的公共服務建設體系中配置了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如電腦、投影儀和DVD等,大大豐富了農民的信息渠道。同時開展花鼓戲、祁劇、皮影戲等具有衡陽地方特色的戲曲網站,大力推廣、宣傳衡陽地方戲曲藝術,不僅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網絡文化需求,還培養戲曲觀眾,興盛地方劇種,發展戲曲市場,促進了地方戲曲活動的開展,為衡陽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拓寬了領域。
(二)新農村建設中“村社圖書館”的開辦推動了戲曲的發展
“村社圖書館”是衡陽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一項得到農民群眾擁護的惠民工程。“村社圖書館”里配有各類戲曲藝術資料、科普知識類書籍、文化類圖書等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意識的各類書籍與資料,村民還可在閑余時間觀看喜愛的影視劇作品,電視、電腦等多媒體設備一應俱全。這些政府的資助帶動了戲曲的繁榮與發展,在這里,戲曲藝術愛好者可以欣賞到種類繁多的戲曲藝術門類,更可以在這里進行交流與探討,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和促進了戲曲的長足發展,使衡陽地方戲曲得到普及與推廣。
(三)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政府對戲曲藝術政策的扶持,改善農村戲曲演出環境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衡陽政府重視對廣大農村的投入,修建劇院等基礎設施,為戲曲演出提供舞臺;加大對劇團的資助力度,創新體制改革,提高從業人員的待遇;創新保護體制,尤其是重視對演出團隊的保護。其次,衡陽縣政府支持具代表性地方戲曲劇種的史料的搶救與保存,將老一輩藝術家的舞臺表演影像、資料、文獻等利用數字化科技挖掘與保護。對地方戲演出劇目創作、人才培養、史料搶救與保存、赴境外演出等給予專項資金扶持。促使衡陽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藝術得以繁榮與發展。
地方戲曲在農村的文化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食糧,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動力和智力保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村,如何將戲曲藝術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二者的雙重發展,是我們需要繼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