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
[摘要]打擊樂器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音樂課堂中運用打擊樂器在提高樂器的演奏技能、發展節奏感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可以將打擊樂教學有效地滲透到音樂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去。文章就如何有效運用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做了一個淺顯的闡述。
[關鍵詞]打擊樂器;有效運用;音樂審美能力
課標中對“審美”的概念作出了解釋:“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薄兑魳沸抡n程標準》還明確指出:“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贝驌魳菲髟谛W音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表現力豐富,也是引導學生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美的重要途徑,有效地運用打擊樂器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一、體驗中提高音樂感受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為主,他們對音樂的理解無法用語言來表述,我們可以從聽覺上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美,使他們親近音樂,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悅和升華。我利用學生對打擊樂器本身的興趣,讓他們尋找不同的打擊樂器可以發出不同音色,讓學生動手敲一敲,聽一聽樂器發出的聲音,并按木質類、金屬類等進行歸類,在這敲敲打打中激發學生對打擊樂器學習的興趣,并很快地了解樂器的音色。在樂曲聆聽時指導學生將聽到聲響進行音樂想象,并與樂器的音色產生聯想。如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時,先通過聽來感受騎兵們在草原上奔跑時歡樂的情景,并聽出樂曲中表現的馬蹄聲。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模擬馬蹄聲,我指導學生根據樂器的音色選用雙響筒來演奏,雙響筒兩個音的高低變化可以表現歡快的馬蹄聲,并通過力度的強弱變化、速度的快慢以及演奏方法的不同,形象地表現出騎兵們騎著馬兒由遠而近、馬蹄聲陣陣的情景。學生在聆聽中,結合打擊樂器的音色來體驗、感受樂曲中的音樂形象,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演奏中提高音樂表現能力
打擊樂器的演奏范圍很廣,可以獨奏也可以與其他樂器配合演奏,以展示音樂魅力。在運用打擊樂器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聽辨樂曲中所用樂器的音色,介紹該樂器的演奏方法與技能,通過練習獲得演奏技巧。打擊樂還在歌曲伴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制定合理的打擊樂伴奏譜,學生在較為熟練掌握后,為這首曲子進行伴奏,從而更好地表現樂曲的情境。如學唱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時,向學生介紹新疆特有的樂器——鈴鼓,并指導學生運用節奏型:進行伴奏,那歡快的節奏一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在學會歌曲之后,一部分同學動情歌唱,一部分同學用鈴鼓伴奏,讓學生在表演中展現歌曲的美,感受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又如欣賞《金蛇狂舞》引導學生感受民族打擊樂器的音色及表現的熱鬧氣氛,通過學生運用鑼、鼓、镲結合“鑼鼓經”進行合作演奏,再現了鑼鼓喧天、你追我趕的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展現作品情境的同時,體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從而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聽賞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是指人們對音樂作品的鑒定和欣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要從聽人手,從短小簡單的樂曲開始,循序漸進地反復聆聽作品,當他們對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和聲等基本要素熟悉之后,對音樂的理解力也就提高了,對這些作品所要表現的音樂形象就有了較深的感性體驗。教學中可以結合音樂作品,運用打擊樂器幫助學生掌握音樂要素,通過敏銳的感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以此引起內心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音樂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如民間打擊樂曲《鴨子拌嘴》刻畫了一群鴨子“嬉戲”、“拌嘴”的可愛情境。教學中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鴨子”的形象,并結合樂器學習鴨子嬉戲、拌嘴時的節奏,通過樂器演奏時的力度、速度的變化來體驗鴨子們爭吵的場面。接著讓學生認識大镲、小镲、木魚等打擊樂器,了解點擊、扣擊、刮擊、輪擊等表演技巧和產生不同的音色。通過打擊樂器的學習來掌握音樂要素,接著引導學生欣賞樂器的合奏表演,在他們的腦中就呈現出了音樂的畫面,學生能隨著音樂模仿小鴨子的動作。這樣有效地運用打擊樂器進行音樂欣賞,將音樂的抽象性欣賞與學生的形象性思維相結合,使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從而能達到陶冶情操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
四、編創中提高音樂創造能力
音樂創造能力,是指通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有較強的音樂創造意識,能主動進行創造,進行情感表達的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運用打擊樂器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實踐,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作,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例如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讓學生尋找春天里美妙的聲音,并用打擊樂器來模仿進行表達。雨聲滴答滴答選擇碰鈴,雷聲咚咚咚選擇用鼓,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制打擊樂器來表現,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還豐富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編創知識,比如樂曲的節拍、速度、節奏、伴奏音型以及樂器的音色、演奏方法等,提示學生應以怎樣的聲音參與,怎樣聽著樂曲的鼓點或看著畫面敲擊手中的樂器,讓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創作,并進行表演展示。這時雨聲、風聲、雷聲等各種美妙的聲音編織在一起,并隨著同學們的歌唱春天里美麗的情境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體會到參與音樂實踐所獲得的快樂,提高了創造能力。
打擊樂器形式多樣,對小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效運用打擊樂器來創建多彩課堂,使孩子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與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