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摘要]影片《Farinelh》能讓人感受到了歷史文獻中的閹人歌手。文章從閹人歌手的誕生、發展與沒落講起,結合影片中的種種實例,探討、總結了作為“美聲唱法”最初的實踐者的藝術家們在音樂審美上的特質,期望能在提高全民音樂修養的今天能給同行及演唱愛好者們有所幫助與啟發。
[關鍵詞]《Farinelli》;閹人歌手;審美特質
閹人歌手從起步到輝煌再走向沒落的過程,猶如在聲樂藝術的天空中劃過的一道最為璀燦的流星,驚嘆之余卻再也無法復制。以至于我們只能從電影《Farinelli》《The Fifth Element》中童聲、男高音、女高音的數字合成音色中窺“聽”一斑,那行云流水般的華麗與力量成為腦海中再也不能抹去的記憶。
一、“美聲唱法”的最初實踐者——閹人歌手
歷史上的美聲唱法來自于意大利的“bel canto”中的“精美的歌唱”。從標志性的17世紀意大利正歌劇的興起,走向了18世紀正歌劇美聲唱法的黃金時代。歌劇藝術的上演,推動了一批優秀歌唱家的誕生;而優秀歌唱家們魔力般的歌喉,則推動了歌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主宰這一切的正是通過閹割術創造出聲樂史上奇跡的閹人歌唱家們,正是那些在女高音、女中音歌唱家的前面加上的前綴——“男性”。
“男性”,在16世紀末羅馬教皇圣保羅的圣諭中趕跑了女性在教堂里發言、歌唱的權利?!澳行浴保餐瑯尤〈伺愿璩覀冊趧≡旱裙矆龊细璩臋嗬?/p>
為了彌補女高音音色在這些場所的缺失,醫學與聲樂藝術完美地結合了。通過醫學的閹割手術不僅將男童的高頻音色留了下來,而且這些音色伴隨著男童年齡的成長愈發顯得高亢與靈活,甚至遠遠勝于真正的女高音們。這種現象的產生,也催生了對閹割后的男童進行嚴格訓練的音樂學校。正是這些大量的音樂學校的產生,從正歌劇起源的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城蔓延至整個意大利。而以杰出的聲樂教育家卡奇尼為代表的美聲唱法的音樂教育,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
翻開美聲唱法的發展史,雖然我們無法感受在這正歌劇的黃金時代里男性女聲歌唱家的歌聲魅力,但是從閹人歌唱家兼聲樂教育家托西的被譽為聲樂教育“第一顆寶石”聲譽的聲樂著作《華麗唱法的經驗》中,讀出了圓潤的音質、優美的聲調、富于表情的語氣及抑揚頓挫的聲音等等這些美聲唱法的基本原則。在此之后所出現的“博洛尼亞歌唱學派”、“古代意大利歌唱學派”,更多是閹人歌手們的勤奮實踐造就而形成的。
當然,雖然“閹人歌手”的歌唱技巧空前絕后,使歌唱表現力的空間和色彩得到了極大限度的拓展,但隨著社會制度的進步,這些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的高超的技巧和表現力,也隨著“閹人歌手”的消失而結束了“美聲唱法”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到了19世紀的“羅西尼時代”,“美聲唱法”進入了第二個黃金時期。正常的男女歌唱家們,通過嚴格的訓練達到的技巧同樣掌握了高超的歌唱技巧,但這些歌劇藝術家們與第一個黃金時期的有本質的區別?!坝绕涫悄懈咭袈暡?,顛覆了傳統,創造了具有英雄性的戲劇男高音聲部?!?/p>
二、金球獎最佳外語影片((Farinolli》
上世紀的1994年,由意大利、比利時、法國合拍的故事片《Farinelli》(中文翻譯為《絕代妖姬》《絕代艷姬》《歌聲魅影》《魔聲魅影》),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凱撒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描寫了18世紀最偉大的閹人歌手法里內利辛酸成長的傳奇故事。
電影中的瑞加多是一位古典音樂作曲家,他的弟弟法里內利從小便顯露出過人的歌唱天賦。為了使他的弟弟法里內利的高音歌聲不會因為生命的成長而消失,瑞加多不惜在法里內利發育前進行閹割。無論在感情亦或在事業上,瑞加多處處都控制著純潔的法拉內利。當作曲家亨德爾意外獲知法里內利成為閹人歌手的真相后,在法里內利演唱的間歇告訴了他,他悲憤不已,無法原諒瑞加多對他的所作所為,離開了他的哥哥。此后隨著在巡演時認識了漂亮女子亞歷山德拉·萊麗絲,來到倫敦拯救被亨德爾的皇家歌劇院壓迫的諾布爾斯劇院。
三年后,瑞加多完成了合唱組曲,來到倫敦,大聲呼叫法里內利。雖然閹割的傷痛讓他拒絕見到瑞加多,但他最后還是在萊麗絲的勸說下原諒了他的兄長。為了彌補自己多年前對法里內利犯下的過錯,瑞加多割腕,企圖以死謝罪。在他醒來之時,看到原諒他的法里內利就睡在他身旁……,在留下了與法里內利的共同之作——亞歷山德拉肚子里的孩子后,瑞加多離開了……
在這部影片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法里內利所演唱的亨德爾歌劇《Rinaldo》中經典的詠嘆調《Lascia Chio Pianga》。雖然不能再現當年的法里內利演唱時風采,但其由數字技術合成出來的天籟般的歌聲,深深打動了每一個觀看影片的人。而這部影片,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美聲唱法黃金時代的歷史,在腦海中留下了“閹人歌手”以及“閹人歌手”對歌劇藝術推波助瀾的記憶。
歷史上的法里內利,原名卡洛·布洛斯基(Carlo Broschi),師從與當時著名的作曲家、聲樂教育家波波拉。在他的有生之年,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聲音與高超的歌唱技巧,造就了他在當時極高的聲譽。“天上有一個上帝,地上有一個法里內利!”從這段熱情洋溢的贊美口號中,我們不難看出法里內利在當時的地位與藝術成就。三個半八度的音域,一口氣唱出的250個音符……
2006年,法里內利的遺骸被挖掘出來,送往博洛尼亞大學進行研究。歷史學家和科學家們試圖通過研究骸骨,破解閹人歌唱家擁有非凡聲線的奧秘,揭開閹割術對年輕男性成長為高音歌唱家的影響。
三、閹人歌手的審美特質
閹人歌手作為聲樂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雖然無法再次聆聽,但是,我們從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在影片《Farinelli》所再現的18世紀的音樂生活中,不難看出閹人歌手有著如下的審美特質:
(一)掌握高超的音樂修養
雖然由于宗教的禁忌,造就了閹人歌手的大量出現。但是成功的閹人歌手會為家人帶來財富,而失敗的閹人歌手則生活窘迫甚至受到歧視。所以在這種情形的驅使下,閹人歌手不僅僅要學習聲樂的發聲技巧,還要努力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熟悉記譜法,學習對位法、旋律法等作曲技術,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
在影片《Farinelli》中,法里內利的視譜即興演唱、對音樂作品的評鑒以及在與小號手斗技的片段中,不難看出其音樂修養的高超,由此閹人歌手們也贏得了人們的敬重與吹捧。
(二)追求器樂性的聲樂技巧
從博洛尼亞歌唱學派開始,就要求閹人歌手們在學習聲樂藝術的修養與方法時,要去追求聲音的器樂化效果。在貝那奇的“快速花音唱法”中,使得歌唱變成了賣弄技巧的游戲,閹人的嗓子則變成了肉體的樂器。
影片《Farinelli》中的法里內利在與小號手的斗技中,不僅僅與器樂比氣息的長短、聲音的音高與優美,更以華麗的顫音與滑音戰勝了小號手,贏得了著名宮廷作曲家亨德爾的注目。在其演唱亨德爾的詠嘆調《Laseia Chio Pianga》時,所體現的男高音的力量與女高音的華麗征服了世界。
(三)自我的藝術構成藝術的自我膨脹
由于觀眾的盲從心理,閹人歌手成為了劇院的主宰。觀眾們觀看歌劇,更多的是對閹人歌唱家的崇拜所致。雖然,這種崇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正歌劇的繁榮,但卻造成了角色與表演者的分離。在閹人歌唱家眼中,歌劇藝術首先表現的應該是自己,是自我的藝術。沒有高音和技巧的旋律,樂譜永遠只能是一堆廢紙。自己喜歡的、拿手的曲目,隨時可以在任何一部歌劇中演唱。
影片《Farinelli》中,法里內利對瑞加多作品的不屑一顧,將樂譜撒在路中;在與樂隊合樂時,樂隊聽著他的女高音技巧竟忘記了演奏,快速而清脆的斷音一顆顆跌落在靜靜的劇場中。亞歷山德拉·萊麗絲力邀法里內利來到倫敦,也是想通過其高超的技巧來振興諾布爾斯劇院。從這個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那個時代由于過多注重歌唱技巧,觀眾們對歌唱家的過分依賴,進而出現了這樣的怪圈:“歌劇要取得成功,就要有出彩的歌唱,而出彩的歌唱又造就了出色的歌唱家。音樂家又要為出色的歌唱家寫能夠發揮他們特長的音樂,成了一個循環的圈子,久而久之出現了歌劇依賴歌唱家,甚至取決與歌唱家的局面。這些閹人歌唱家的地位甚至凌駕于作曲家紙上,為了更多地炫耀歌唱演員的技巧,不顧戲劇發展的需要,詠嘆調一個接一個地連續下去,把不同歌劇中比較流行的詠嘆調拼湊在一起,歌唱家可以任意駕馭以顯示他們的才藝,甚至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使歌劇創作和演出越來越暴露出某些弊端,歌劇已經不再有戲劇和音樂的統一性?!币舱沁@藝術炫技走向了極端,自我的膨脹不僅閹割了作曲家的作品,使閹人歌手自己走向了沒落。但是,閹人歌唱家們的歌唱技巧為下一個聲樂黃金時期的到來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后來的聲樂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閹人歌手作為歐洲美聲唱法發展時期的必然產物,以其童聲的清脆、男高音有力的氣息與女高音的華麗在聲樂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鼎盛時期的每年4000名閹人歌手的產生,其中不泛有主動閹割的舉動,雖然與公元前156~前87年間的中國漢武帝時期的太監轉變為閹人歌手李延年的被動出現大相徑庭,但也就有了東西方在“閹人文化”上的呼應。隨著意大利的歌唱家喬萬尼·巴蒂斯塔(1829~1912)的離世,歌劇舞臺上的最后一名閹人歌手在極致的花腔技巧中告別了舞臺。從此,東西方也便同時不再有了閹割之說。
絢麗的舞臺上依舊會有男性女聲的歌唱,猶如中國國劇——京劇中的旦角一般,但已不是依靠丟棄人性的閹割術而得到的了。另外,以維塔斯為代表的假聲男高音,則成為了點綴舞臺的另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