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臣 王胤之
[摘要]流行聲樂是能夠詮釋音樂作品的現實機構和技術過程。流行聲樂的演唱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不斷地與經濟模式和社會組織的模式以及個體、社會團體等因素不斷調和。流行聲樂中現實傳播價值意義的建立是對音樂產業及其相關技術、創造音樂的人、音樂的本質、觀眾的構成和他們的消費方式,以及其他影響和控制這一切價值的肯定。
[關鍵詞]流行聲樂;傳播價值;大眾媒體;文化傳承
盡管一種對高低文化的區分仍在“文化”的公眾認知中明顯存在,傳統意義上所說的“高等”和“低等”文化的界限已經模糊了。高高在上的藝術越來越市場化和商業化,一些流行文化形式越來越受到尊重。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認為當今對“文化”一詞的使用落入了三種可能性之一,或其中一些可能性的組合:“智力、精神和美學發展的普遍進步”;“某個人、某個時期、某個組織的某種特別的生活方式”;“智力性、尤其是藝術性活動的作品和實踐。”正如流行聲樂的制作、發行和消費,特別是流行聲樂的各種錄制形式所表明的那樣,流行聲樂已經絕大部分地占領了文化的使用。但是,流行聲樂的現實傳播價值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流行聲樂的大眾媒體商業圈文化
許多評論家認為商業化才是理解流行聲樂的關鍵,當下日益增多的全球多媒體聯合和
文化全球性日趨明顯,一個更具有歷史感和國際性的視角針對流行聲樂的屬性和影響得出更加堅實的結論,“流行聲樂”是某種事物,一個人、一個音樂產品、一個行為或者一種信仰,被大量觀眾或公眾廣泛喜愛或認同。應用到媒體領域,指受眾廣泛的電視節目、電影、網絡音樂、書籍或雜志。它們的流行程度由收視率調查、票房收入和銷售數據顯示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此種關于“商業圈文化”的定義將流行聲樂文化具體形象化,使之形成了那些進入市場并被認同的音樂作品的狀態,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這些消費群體的社會屬性。
對于流行聲樂來說,雖然不是所有流行聲樂都和大眾媒體密切相關,但兩者之間有種互溶互惠的關系,大眾媒體這個詞在廣義上指大規模在印刷、聽覺和視覺上的溝通——報刊、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視頻、網絡,這些在生產、傳播、銷售領域日益明顯的媒介已經無處不在地影響著流行聲樂的現實傳播方式,多數音樂人也從中獲利,很多音樂是從大眾媒體的需求中來,最后供應到大眾媒體,形成了最終的現實傳播方式。
二、流行聲樂的大眾吸引傳播文化
卡薩賓(Kassabian)提出了“無所不在的音樂”:電影中的音樂、商店里的音樂,電視
上的音樂等等。“這種音樂不是任何人自主選擇的,但卻每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這是一種音樂文化的強勢推銷,人們在這種音樂中被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那么,人們根據什么評斷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好壞呢?就是流行聲樂的技巧性、感染力、樂曲的詞曲意境、不同演唱者對樂曲處理的方式等等,音樂創作人根據現實傳播需求創作不同風格的流行樂曲,演唱者運用演唱技巧詮釋樂曲,媒體傳播機構再次進行篩選并進行強勢推銷,這一切的進行都是隨機性的,是一場無法確定結果的博弈。
人們無法涉及流行聲樂的方方面面。類型、方法的選擇一部分是他們在說明流行聲樂領域內各種活動偏愛程度,更多是由于他們與整個聲樂表演的相關性。現代聲樂表演方式的組織邏輯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背景、音樂產業、音樂和技術等話題開始,并逐漸轉移到音樂的制作過程、作者、身份、樂曲的屬性(歌曲、專輯、mv)及其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性實踐。這些討論引發了對消費的思考,尤其是地點(場地)、社會團體(歌迷、收藏者)、音樂愛好者的消費觀。
三、流行聲樂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流行聲樂”只能給出最寬泛的定義。它是現代聲樂技巧、風格及其影響的混合體,
它的最大特點即是音樂具有很強的旋律性,并且通常情況下(盡管不是全部)都要依靠電子擴音。實際上僅僅一個純粹的音樂性定義是不夠的,因為流行聲樂的核心特征之一即是社會經濟性;為了大眾而批量生產的、以年輕人為主的市場。在大部分流行聲樂形式的深處,存在著“音樂創作”這一行為所必需的創造性與大批量生產及傳播的商業屬性之間的根本性矛盾。有許多創作者只能進行有限的吸引力和有限的商業曝光度。所以促使流行度各不相同。
作為流行聲樂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流行聲樂教育者擔負著重要使命,既要學習音樂的
生產制作的過程,以及各類別表演者的舞臺方式方法,還要對流行聲樂各種文本形式,包括曲譜、樂理的應用以及歌詞分析,包括對音樂本體技巧方法的分析既要學會對不同音樂進行分析,還要討論流派的本質和重要性。大眾媒體是流行聲樂文化傳承的另一部分,多數流行聲樂學習者并沒有系統地跟隨流行聲樂教師進行系統的學習,而是跟著大眾媒體資料進行自學。這就讓大眾媒體擔負了另一層重要的使命與責任。
流行聲樂文化的發展是任重而道遠的,流行聲樂文化在推進表演者商業化、利益最大
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日益集中的趨勢,以及電子音樂在音樂制作和銷售方面具有革命性的影響。科技創新促使流行聲樂的發展有更多新聲音出現,新的錄音格式以及轉換和傳播的模式——數字化,改變了音樂制作和消費的屬性,保護了著作權、音樂作為財產的合法地位和版權的運作。音樂傳播機構作為音樂的傳播者具有風向指導作用,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音樂排行榜。從報刊雜志到文化新聞進行的音樂報道是以流行聲樂為主題風向坐標,影響著人們的欣賞思維。
總之,流行聲樂的現實傳播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既是作為文化資本的一種形態,充
斥在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還是作為娛樂大眾和精神食糧的源泉,是精神文明最直接的體現,所以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市場導向,從音樂創作、音樂理論以及審美價值人手,創造最大的商業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