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海峰
[摘要]中國傳統民間音樂改編鋼琴曲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根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同時也植入了西方和聲等音樂技巧。兩者相互融合,一方面傳承了中國民樂的傳統,另一方面又適應了音樂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文章鑒別比較了藝術家王建中和儲望華兩人的各自創作的《瀏陽河》鋼琴曲,闡述鋼琴音樂文化融合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創作風格;民間音樂;鋼琴曲;《瀏陽河》
中國民樂改編鋼琴曲,是中國音樂創作的重要靈感源泉,音樂家們非常重視民樂的再創作。能夠彰顯民間音樂藝術元素傳承的價值,讓藝術家們更加關注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及感染力。鋼琴曲《瀏陽河》通過獨特的音樂創作手法,以及鋼琴的演奏技巧將這首曲子表現得意蘊深刻,曲調優美無比,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瀏陽河》這首廣為傳唱的民歌因其悠揚婉轉的旋律,大氣奔放的曲風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歷經大半個世紀,為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所喜愛,也是所有中華兒女最為耳熟能詳的歌曲之一。這首渾厚藝術內涵及民族文化的歌曲,是20世紀50年代唐壁光先生根據河北民間小調《孟姜女》改寫而成,贊美了偉大領袖的家鄉,表達了對領袖的熱愛與擁戴,是人民樸實的情感表達,聲情并茂地展現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這首歌曲也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帶有田間小調的味道,能極好地表達人們的情感,從最初的二段拓展到五段。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對唱,充滿民族情調且妙趣橫生,起聲便將瀏陽河呼之欲出;“承”部緊隨其后表現了瀏陽河波浪起伏,緩緩流淌的動態美感,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瀏陽河婉轉流淌,注入湘江的畫面;緊接著“轉”入瀏陽河附近的地理人文景象,最后音樂“合”成了對瀏陽河深深的喜愛以及對瀏陽河所代表的一種情感的傾注。歌曲本身結構起落,跨越度大,給聽眾塑造了一副立體的音樂畫面,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有機地融合為一體,體現了民間音樂博大精深的內涵。這首樂曲在鋼琴演奏的演繹下,也因其優雅的藝術風格與充滿魅力的音樂氣息,很快受到了音樂愛好者的歡迎。
比較王、儲兩位作曲家的創作風格,我們可以品鑒到兩位音樂家不同的創作思路。王建中先生一開始就強調音樂的主題,其核心音樂思想從頭到尾都是凸顯了熱烈高亢的情懷,從創作的時代背景比較容易理解,20世紀70年代初,經過壓抑的音樂進發出的情感復活了鋼琴演奏的靈魂。王建中先生的《瀏陽河》,變奏曲繼續發揚了以宮音為主導的傳統合聲思維,穩住了音樂的核心樂思,在“轉”的過程中采用同宮系羽調式,最后終于徵調式,音樂創作思想與所涉及的鋼琴演奏技巧緊密聯系,讓整首樂曲既不失音樂的核心意義,又能突顯鋼琴音樂的特色,可謂是一曲非常成功的鋼琴曲。
儲先生與王先生的作品有眾多相似的藝術風格,譬如,都十分注重五聲合聲的運用與使用功能合聲結尾的方式,均表現了音樂的水鄉風情,鋼琴演奏均能很好地表現樂符從指間流淌出流水的意境。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兩位作曲家都很好地運用連音音符象征川流不息的河水,這里儲先生使用的是散拍子,處理隨意,曲子聽起來更顯得秀氣靈動;而王先生則采用了空五度和弦音,左右配合音型化的五聲六連音,急進下行襯托主旋律,讓作品更顯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在中間呈示部,王先生的作品具備交響的音效,高聲部和低聲部一起組成主旋律,讓樂曲具有明顯的層次性。高聲部舒展飄逸,低聲部演奏簡單的和聲基礎音,使樂曲橫向的歌唱性與縱向的諧和性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由此可見,王先生的樂曲顯示了大氣莊重,儲先生的作品展示了秀麗的田園風情,創作者的創作風格由此顯示出差異性。在聽眾分別感受兩首樂曲的時候,細細品味,音樂帶來的心靈感悟也顯得不一樣。聽王先生的作品,飽含的熱情隨著音樂注入了我們的心里,那么地令人動容,令人倍感激情;在聆聽儲先生的作品時,我們更多地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自然風情,那么清新,那么秀美,讓心靈為此變得異常的柔軟,柔情仿佛瀏陽河的水波微微蕩漾開去,只想一直沉醉于音樂的海洋。
創作者的樂思總是不同的,因此展示的樂曲本身也具備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前面說到因創作者的不同,還因創作時代的不同,音樂的藝術風格均會存在差異,即使同一創作者不同的時期,創作出的曲子也是存在藝術風格的差異的。這里,我們繼續賞析《瀏陽河》樂曲本身的藝術風格。樂曲以音符為載體,通過演奏者純熟的演奏技巧展現出來。從引子開始,到呈示部承接,再到轉部進入高潮,最后合聲結尾,一首完美的鋼琴曲便由此展示出來。
王先生的《瀏陽河》樂曲和聲織體相對簡練,在傳統三部式的基礎上,將樂曲蘊含的情感通過高調式的演奏,使樂曲規模更顯宏大,音效效果更添氣勢。在處理流水背景的時候,通過將瀏陽河演奏為一條滔滔大江,顯示其沉穩和壯觀的景象。因此,升華了樂曲的情感,使整首曲子表現得大氣磅礴。儲先生的樂曲從形式上體現的是標準的變奏式:織體由簡單到繁雜,一段比一段的律動性強烈,顯示了靈動的田園氣息。該曲的呈示部將原曲譜移高了六度,中高音區營造一種提問的感覺,在第一次變奏后,主體轉入左手的聲部,音樂一下子用低八度的中聲部演奏出來,展示了應答效果,一問一答,顯得如此的靈動俏皮,可謂是聲樂藝術的卓越體現。演奏時聲樂的總體效果宛若處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春天里碧波蕩漾的氣息由此而生。儲先生的樂曲總體上頗具特色的是連音演奏,第一句“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采用了十連音的形式,緊緊跟隨歌者的陳述,在之后的演奏中,連音型組合緊湊與松弛結合,隨著旋律不斷涌動,猶如箏的演奏風格,令樂曲的神韻從指間躍然而起,不僅活化了自然風景,更有人文景致的注入,若歌者泛舟河面,船槳劃破粼粼波光激起層層浪花,甚至連歌者愉悅的心情也仿佛能從樂曲中感受到,一副自然人文景觀宛若天成。儲先生改編最精彩的部分,便是結尾處合聲部分,即整首樂曲的第二次變奏。主旋律在兩個聲部中以高超的變奏技巧融合在一起.將之前一問一答的意境延續并推向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