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模式。根據地方本科院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校企聯合”性質的“多元+對接”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探索和實踐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辦學模式創新的有效嘗試。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音樂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是一種從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各自不同的教育環境、資源等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優勢,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教育模式。地方本科院校走與當地大中型企業聯合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道路是體現服務社會功能的主要途徑,也是體現人才培養“應用型”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國有關校企合作辦學主要在體現在工學和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成為工學性質高校和職業學校加強其職業教育專業運用性的最佳途徑。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通常以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及文化機關單位從事教學、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音樂人才以及專業文藝團體從事演唱或輔導工作的專業藝術人才為己任,與企業聯合培養服務企業文化的對口人才還未有典型的案例。本項目以湖南城市學院與湖南湘益茶業有限公司合作辦學為對象,在借鑒“工學結合,校企聯合”模式的豐厚經驗,根據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音樂專業的特點及音樂人才培養的特點,以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為教育開發的內容,把企業文化的研究和內涵與培養人才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和實踐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辦學模式創新,構建“校企聯合”性質的“多元+對接”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企業對人才的素質需求為教育開發內容,改革選修課內容,構建“多元”知識結構,實現“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對接”
(一)企業文化與本科教學內容的融合
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中的關鍵要素之一,企業文化建設內容與音樂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如企業歌曲、文藝活動、企業推廣中的藝術行為等。企業的管理者用音樂藝術來凝聚人心、統一認識、表達企業愿望,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為企業生存和持續發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因此,在校企合作培養音樂人才的過程中,我們很有必要將企業文化中的音樂元素納入到教學中來。
首先,在人才培養中強化“雙基”(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教育及人文素質的全面塑造。在培養方案中把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鋼琴、形體訓練及一些人文素質課課程安排在大學第一、第二學年,使學生對音樂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素質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其次,在學生掌握扎實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在第三、第四學年的分模塊選修中拓展選修模塊,增加“企業文化”模塊。培養方案中除通常根據專業方向分為聲樂、鋼琴、器樂、舞蹈、作曲理論、音樂史學等若干模塊選修課外,根據湘益茶廠有限公司對音樂人才的能力、素質需求,把茶歌、茶舞、茶藝表演、茶道解說等企業文化內容作為模塊選修課程,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企業文化相關內容和技能,拓展知識結構。
在合作辦學過程中,學校的“湖湘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團隊”有專人研究黑茶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茶藝表演藝術以及益陽民俗風情和本土音樂,在音樂專業舞蹈、聲樂、器樂、主持與解說等選修課程中,這個團隊的成員改革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教材中傳統教學內容,結合益陽地方音樂特點和黑茶消費區域(邊遠新疆、內蒙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俗風情,把黑茶文化內涵、企業人文精神、茶葉制作技藝轉化為舞蹈、器樂、聲樂、小品等音樂產品,已經成熟的作品有歌舞《黑茶飄香》、舞蹈《千兩茶號子》《老茶仙》以及茶藝表演與解說等。在完成音樂專業“音樂”方面的素養外,設計以上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將茶文化教育及茶的藝術表演能力培養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構建了人才培養的“多元”知識結構,實現“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對接”。
(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期望與本科教學內容的融合
企業要在新形勢下能夠根據時代的特點、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發展和進步,對其人才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需求也是同步的。它要求的人才應當是能夠參與全球性競爭與合作的新人,應當是能夠主動適應、積極推進甚至引導一系列社會變革的新人,這意味著它所期望的人才除了具有科學知識、職業技能之外,還必須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底蘊。企業對音樂人才的素質需求應該是能夠駕馭不斷發展和革新的企業文化建設人才。它需要音樂人才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文化素養、人際交往能力、活動策劃與組織能力、文字功底以及創新能力等。
根據當前地方本科院校音樂人才的能力狀況和就業形式,總結分析當地企業對音樂人才素質的期望,分析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和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開設音樂專業課程、實踐課程,還需要針對性地開設大學語文、思品、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企業文化等課程,提高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
二、圍繞“學校、企業”兩個平臺,整體設計“多元”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實現“能力與職業需求對接”
(一)利用學校實踐平臺,鍛煉人才的音樂基本功
自2000年以來,學校音樂人才培養模式中逐漸形成了“一賽二會三體驗”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每年一屆的“音樂基本功”比賽、各教研室的教學匯報音樂會、校內重大演出、節假日慶典、校園社團文化節、畢業班的畢業實習、畢業班“五個一”工程及畢業晚會為主要實踐環節的校內實踐可以較好地鍛煉學生唱、彈、演、編、說等多方面的音樂基本功以及熟悉音樂活動的基本組織程序。
(二)利用企業運營平臺,塑造人才的職業素養
為了發揮地方本科院校服務社會的職能,踐行校企聯合辦學思想,傳播優秀企業文化,培養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優秀藝術人才。學校與湖南益陽茶廠有限公司為合作成立了“湘益金花藝術團”。藝術團按“專家指導+名師執教+學演結合=長效機制”的“校企聯合模式”運作了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藝術團主要在湖南城市學院音樂學院招收團員,費用由校企聯合承擔。模式中的專家指導指聘請益陽茶廠有限公司、湖南城市學院音樂學院的專家擔當顧問團、智囊團,并親自參與指導;名師執教指聘請學科教學名師、校內外藝術名師、益陽茶廠相關人員任教或輔導;學演結合指按照益陽茶廠有限公司對演出項目的要求,排練和演出有關節目,并協調好企業文化演出與學校日常教學的關系;長效機制指嚴格管理藝術團建設過程,按照益陽茶廠的演出要求和安排進行市內外、省內外、國內的訪問交流,確保能夠持續發展。
合作過程中,節目創意、編排、日常排練由城院負責,益陽茶廠協助;藝術團隊員分“舞蹈隊”“民樂隊”“演唱隊”“解說組”四隊,各隊由專門指導教師負責具體的排練演出工作。茶藝、茶道、舞蹈、演唱中的部分精品節目納入到音樂表演專業二年級選修課中,將茶文化的藝術表演能力培養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
根據益陽茶廠有限公司對企業文化打造需求,制定排練了演出計劃,定期實施常規節目排練與茶藝表演技術培訓,參加市內外接待訪問團和茶博會演出和職業訓練。2012~2013年先后安排茶藝表演技術培訓、茶歌、茶舞訓練20余次,分派演職人員到北京、西安、東莞、成都、益陽、長沙等地參加茶博會演出和營銷工作。使學生在企業文化傳播、社會交流、茶葉營銷等方面很好地得到鍛煉。這支藝術團隊成為展示益陽茶廠文化內涵和形象、展示湖南城市學院辦學特色、實現校企合作交流的載體,在國內產生初步的影響。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目前的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的發展出現很不協調的局面:一方面企業人才匱乏,另一方面畢業生無處應職,教育與經濟在運行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和地方高校音樂人才培養都面臨更多的挑戰,在校企合作這條路上,學校要把企業的人才需求當做教育培養的方向,把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當成教育開發的內容,企業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招生層次、招生數量等方面要為學校提供準確的信息,使企業的長遠規劃、遠期人才需求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從而解決人才供求矛盾。只有企業和學校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進行探索,才能促進企業的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與社會接軌、與世界接軌,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之路。
項目來源:2012年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2]401號,項目序號384);2011年湖南城市學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地方本科院校音樂人才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湘城院發[2011194號,編號JK11B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