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波
一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虛設:標準單一、程序冗長、執行寬宥、責任虛無。2013年滬深證券交易所同時實施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對原有退市標準和流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再造。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借鑒、參考了美國、中國香港等發達資本市場的部分先進做法,對于提高我國退市標準的完備性和可操作性,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發達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其指標范圍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一般至少包括:主要財務及經營指標、股權公共性與流通性、股價與市值、公司治理、違法犯罪五大類型,且各個市場因國際性、開放性及監管環境的差別,退市標準的細化和側重又有所不同,以美國退市制度設計尤為周密、細致、嚴苛。對比而言,我國當前退市制度雖然進步明顯,但尚難言健全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李克強總理提出完善退市制度之際,建議乘著IPO“注冊制”改革的東風,強化退市標準中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當前,滬深兩市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小板及創業板公司占比三成,其中多數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是民營企業或自然人,這些家族式企業天然缺乏合規、透明的決策、監督、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而且,隨著IPO注冊制的推進實施,上市公司數量還將大幅增加,公司治理水平勢必與上市公司數量呈負向相關性——在以“完全的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后監管時代,上市公司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必定是引導價值投資的前提條件。因此,建議滬深交易所對公司治理內容進行分類梳理,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盡量詳盡、細化的監管要求和“預警退市負面清單”。
“三會”運作方面,上市公司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證監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相關規定,依法履行議案提名、會議通知、召集主持、出席委托、審議討論、會議記錄、投票表決、會議決議等程序。從法理上講,這些程序規則均屬于強行法內容,上市公司必須嚴格遵守、統計、說明、披露,不允許“因地制宜”地選擇性使用、省略或變更。
公司決策方面,上市公司必須厘清公司決策體系,應當在諸如《公司章程》、《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和《總經理工作細則》中明確公司所屬企業、經理層、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權力清單”;每一決策機構都應在自己的權力范圍內依法履職,超出權限范圍的事宜應及時提交上層機構審議、批準,形成“所屬企業—經理層—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梯形決策架構。同時,要嚴格按照《公司法》及有關規定發揮監事會、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必須遵守“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要求,特別應將虛假陳述、財務欺詐、內幕交易、違規市值管理、委托理財、關聯交易、對外擔保、募集資金使用等列為一級監管重點,并規定更加嚴格的提案程序、審議程序、披露程序和風險管理要求。
如果上市公司的治理嚴重違反監管要求,觸及“負面清單”所列示情形的,滬深交易所應斷然不疑地對其預警退市。另外,為了剛性實施、倒逼規范,滬深交易所還可以對公司治理指標分類量化、打分,每年對上市公司治理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根據考核情況建立諸如“上市公司治理指數查詢庫”,作為預警退市的參照。
在不遠的將來,當“注冊制”的發動機開足馬力,上市公司將呈“流水線”式生產。如果被納入預警退市指標,“公司治理水平”將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名片。隨著相關制度的完善,擁有卓越治理水平的公司,會令市場尊敬、投資者追捧,并享有公司治理溢價;而治理水平糟糕的公司,透出的是混亂的管理、虛假的陳述和習慣性違規,必然令市場鄙夷、投資者遠離,直至退市。這種公司治理的優勝劣汰,無疑是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極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