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凱 徐新昌
豬病毒性腹瀉病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我國養豬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尤其是近幾年,豬病毒性腹瀉病的流行與暴發日益增多,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引起豬病毒性腹瀉病的病原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豬輪狀病毒(porcine rotavirus, RV)、豬博卡病毒(porcine bocavirus, PBoV)、豬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等,其中以PEDV、TGEV、RV最為常見,大、中、小豬均可感染3種病毒,但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3種病毒感染的癥狀相似,且常常混合感染,故臨床上統稱為豬病毒性腹瀉病[2]。本文概述了我國目前PEDV、TGEV、RV的流行現狀,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期引起基層獸醫工作人員、養殖場及廣大養殖戶的重視,建立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降低豬病毒性腹瀉病帶來的危害。
1 病原特征
1.1豬流行性腹瀉
PEDV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冠狀病毒I 群成員,為有囊膜病毒,對乙醚、氯仿敏感。PEDV對外界抵抗力不強,一般堿性消毒藥物均能發揮良好的消毒效果。PEDV進人小腸后可引起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增生、上皮變性損傷、吸收功能障礙等,從而導致感染動物腹瀉、脫水、死亡。
1.2 豬傳染性胃腸炎
TGEV與PEDV同屬冠狀病毒I 群,但二者之間無交叉反應。TGEV為有囊膜、單股、RNA病毒,對乙醚、氯仿、去氧膽酸鈉、次氯酸鹽、氫氧化鈉、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銨化合物等均敏感,對熱敏感,不耐光照,糞便中的病毒在陽光下6 h,紫外線照射下30 min可失去活性,56℃ 30 min很快滅活,37℃ 4 d喪失毒力,對膽汁有抵抗力,耐酸,在經過乳酸發酵的肉制品里仍能存活。PEDV主要存在于豬的空腸和十二指腸,其次是回腸。
1.3 豬輪狀病毒病
RV屬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輪狀病毒屬(rotavirus),為無囊膜、雙股、RNA病毒。RV具有A群、B群、C群和E群不同的群型,其中能夠引起腹瀉的主要是A群。RV對乙醚、氧仿、去氧膽酸鈉、次氯酸鹽不敏感,均能夠耐過,具有較強的抵抗力,56℃ 30 min不能被滅活,糞便中的病毒在18~20 ℃室溫存活7個月后仍具有感染性。RV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導致細胞損傷,引起腹瀉。
2 流行現狀
陳強等采用RT-PCR方法對福建省16個規模化豬場的豬腹瀉樣本進行TGEV、PEDV、PRV感染情況調查,TGEV、PEDV、RV陽性率分別為6.25 %、18.75 %、18.75 %[3]。徐麗華等采用RT-PCR方法對2008~2011年浙江省1118份豬病料進行豬主要病毒性疫病的調查, PEDV和TGEV感染率分別為84.4 %和9.0 %[4]。蔡汝健等應用RT-PCR方法對2010~2013年華南地區60個豬場進行PEDV檢測,PEDV陽性率為100 %,平均死亡率為76.87 %[5]。劉云波等利用RT-PCR方法對2011~2012年國內13個省市的豬腹瀉樣品進行檢測,TGEV、PEDV、RV陽性率分別為2.65 %、24.49 %、3.20%[6]。張傳亮等采用RT-PCR方法檢測浙江省136份仔豬腹瀉樣品,PEDV、TGEV、RV陽性率分別為59.56%、2.94%、4.60%[7]。王元等對2011-2012年新疆部分地區10家規模化豬場259份臨床病料開展了豬病毒性腹瀉病的流行病學和病原學調查,PEDV陽性163份,未檢出TGEV和RV[8]。師保浚等應用PCR方法對2011-2012年安徽和江蘇的300份腹瀉樣品進行TGEV、PEDV、RV的檢測,PEDV、TGEV、RV單獨感染的陽性率分別為40.67 %、5.33 %、3.33 %,PEDV和TGEV、RV混合感染為3.67 %和2.33 %,TGEV和RV混合感染率為2.0 %,PEDV、TGEV和RV三重感染率達到4.33 %[9]。魏海芳等對2012年采集的青海省部分地區60份腹瀉臨床病料進行PEDV、TGEV、RV的檢測與分析,PEDV、TGEV、RV的陽性率分別為76.7 %、30.0 %、51.7 %,PEDV與TGEV、RV的混合感染率為8.33%和23.33%,PEDV、TGEV、RV的三重混合感染率為51.67 %,混合感染現象嚴重[1]。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3種豬病毒性腹瀉病毒在我國均具有非常高的感染率,呈全國性散發流行,但不同地域間差異較大。其中以PED的感染最為突出,且PEDV與TGEV、RV的混合感染情況日益嚴重,仔豬病毒性腹瀉的危害不容忽視。
3防控措施
3.1未發病豬群
3.1.1合理免疫在寒冷季節來臨之前,首先應用PEDV、TGEV、RV三聯弱毒活疫苗對母豬群免疫2次,期間間隔2周,以后每3個月免疫一次,在產前1個月左右再加強免疫一次。
3.1.2合理生產合理安排母豬群生產,盡量選擇在嚴冬來臨之前產豬,提高母豬產房的基礎溫度,保持產房溫度在20℃以上,產仔箱溫度在30℃以上,避免溫度大起大落。
3.1.3嚴格消毒建立豬場消毒制度并嚴格執行,產房要每日消毒一次,母豬進入產房時要進行全身徹底消毒,產前再全身消毒一次,注意乳房的消毒要確實無誤。
3.2發病豬群
3.2.1懷孕母豬采取的措施對于臨產1個月以上的懷孕母豬,可采用病料返飼措施,使懷孕母豬群盡快發病,促使母豬產生抗體,通過母源抗體達到保護下一代仔豬的目的。但對于還有10 d就要產的母豬,盡量不喂,防止母豬發病后泌乳停止,以及引起新生仔豬發病。對發病豬舍及懷孕母豬在保證消毒的同時,可以飼喂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等抗菌藥物,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3.2.2 仔豬采取的措施對無母源抗體的仔豬,生下后,立即免疫PEDV、TGEV、RV三聯弱毒活疫苗,這樣做雖不能避免仔豬發病,但能夠推遲發病時間。對已有母源抗體的仔豬,應立即服用高免血清或高免抗體等類產品,達到被動免疫的效果,同時應加強消毒工作。
3.3 合理補充鹽成分
由于腹瀉將導致脫水和營養物質的喪失,可服用葡萄糖、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等混合制成的鹽類產品,其極易為胃腸黏膜吸收,能夠快速補充生豬腹瀉時喪失的各種離子、堿性物質以及水分。也可直接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直接補充生理鹽水,但應避免細菌污染和操作不當。
3.4加強飼養管理
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具有堅強的免疫力,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豬群免疫應答能力較差。加強日常管理,豬舍要做到消毒、保溫、通風、清潔、干燥,及時滅鼠、蚊、蠅,保證飼料質量,嚴禁飼喂發霉飼料,創造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4 結語
豬病毒性腹瀉病是目前仔豬生長受阻和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我國豬場中普遍存在,且傳播迅速,一旦發病、難以阻斷,其綜合防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因此,正確認識豬病毒性腹瀉病在我國的流行現狀,建立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對提升我國養豬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豬病毒性腹瀉病的綜合防控,筆者認為應堅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針,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養殖水平、合理用藥、減少環境應激等,從根本上避免腹瀉性傳染病的發生。■(編輯:狄慧)
參考文獻:
[1] 魏海芳,王鴻忠.青海省部分地區PEDV、TGEV和RV感染情況調查與分析[J]. 動物醫學進展,2013,34(9):133-136.
[2] Song DS, Kang BK, Oh JS, et al.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for rapid differential detection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and porcine group A rotavirus[J]. J Vet Diagn Invest, 2006,18(3):278-281.
[3] 陳強,曾麗莉,俞伏松,等. 規模化豬場仔豬腹瀉4種病原的感染情況調查[J].福建農業學報,2010,25(1):8-13.
[4] 徐麗華,王一成,袁秀芳,等. 2008-2011年浙江省豬主要病毒性疫病病原流行病學調查[J].浙江農業學報,2012,24(3):383-387.
[5] 蔡汝健,張樂宜,宋長緒. 2010-2013年華南地區豬流行性腹瀉病流行情況調查及防控效果[J].廣東農業科學,2013,(11):110-111.
[6] 劉云波,趙洪翠,王志成,等.豬病毒性腹瀉分子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畜牧獸醫, 2013,40(2):204-207.
[7] 張傳亮, 陳星宇, 趙靈燕, 等. 浙江省豬病毒性腹瀉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對策[J].中國動物檢疫,2013,30(7):47-48.
[8] 王元,杜久斌,范紅燕,等. 新疆部分規模化豬場豬病毒性腹瀉流行病學調查與防控[J].豬業科學,2013,(8):89-90.
[9] 師保浚,趙津,張小敏,等. 2011-2012年江蘇和安徽兩省部分豬場主要疫病流行病學調查[J].畜牧與獸醫,2013,45(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