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
摘要:本文根據作者多年來的臨床診治經驗,從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因、剖檢變化、臨床體征、涂片鏡檢、綜合防治等多方面闡述了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臨床診治,并列舉了具體病例診治的全過程。
關鍵詞: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因;臨床癥狀;綜合防治1 概述
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民間也稱“爛肺病”,是由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感染的一種高度接觸性的以胸、肺發生病變和臨床出現呼吸系統癥狀為主的傳染病。臨床特征是高熱,呼吸困難,流漿液性、膿性和鐵銹樣鼻液為主,部分母羊發生流產,常呈急性經過,死亡很高。通常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2 病因及流行病學
本病是一種接觸性傳染非常強的病,該病病原主要生存在肺組織和呼吸道的液體中,通常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染。病羊和無臨床癥狀的帶菌羊是主要的傳染源。易感羊群沒有明顯的年齡特殊性,各年齡均可感染, 3歲以下的奶山羊易感性相對較高。發病后傳染較迅速,約20 d便可波及全群。多發于冬季及早春。潮濕寒冷、連綿陰雨、衛生條件差、密度過高、通風不良、營養不良或青飼料、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E)不足等都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和流行。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通常病期冬季為15 d,夏季可達2個月以上。
3 臨床特征
急性型,迅速傳染,很快死亡。體溫41~42 ℃,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呼吸困難、目光呆滯、黏膜充血發紺,流漿液性和鐵銹樣鼻液。聽診胸廓部可發現明顯的濕羅顯和胸膜摩擦音、肺部呈濁音。指壓患羊胸部肋間肌,反應特別敏感。還有一部分羊發病相對較緩,早期呼吸系統癥狀較輕,但孕羊流產較多。接著食欲廢絕,呼吸困難、心跳加快,腹肌緊縮,有的還會出現嚴重的腹瀉,最后窒息而死。
4 剖檢變化
主要病變在胸部,肺和胸腔及胸膜出現大面積的粘連,胸腔內積有淡黃色的漿液性胸水。肺門、支氣管、縱縱膈等處的淋巴結明顯腫大。肺部充血水腫呈紫紅色,很多地方有出血點,尖葉和膈葉出現實變、切面呈現大理石樣病變。
5 實驗室檢查
5.1 涂片檢查
采取病死羊的肺臟組織和胸腔積液等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發現陰性的細小球狀桿菌或者絲狀桿菌。
5.2 細菌培養
采取肺臟組織或者胸腔積液等進行血液瓊脂培養,在37℃經48~96 h,可長出微黃色半透明,中心突起的細小的菌落,對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有陰性的細小球桿菌或者絲桿菌。
6 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特征、剖檢病變和實驗室檢查,可作出初步診斷。
7 治療
本病應采取疫苗接種、改善飼養管理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式進行防治。
8 典型病例
8.1 病情述要
2013年1月24日,板橋鎮順居屯村養羊戶任某電話請診,主訴:飼養的180多只羊中有11只羊于5日前突然發病,現已有39只發病并于當天早上8時53分前共死亡大羊2只、小羊1只。病羊高熱、反芻停止、食欲廢絕,呼吸困難、流鐵銹樣鼻液,畜主已用青霉素配安乃近每日兩次給病羊注射了三天,開始癥狀有所緩解,現在沒效了,有一部分患羊癥狀加重較明顯。筆者坐車前往畜主養殖場進行診治,發現絕大部分證狀如筆者所述,但有部分羊流出大量的漿液性鼻液,呼吸困難,胸部肋間按壓,疼痛反應明顯,對其中5只進胸廓部聽診聽到明顯的濕啰音。有8只母羊出現流產。對3只患羊進行體溫測量,兩只42℃、一只41.8℃。對兩只死亡的大羊進行剖檢發現胸腔內有大量的淡黃色積液,肺充血呈紅紫色,尖葉有明顯的實變區,切開后發現大理樣變變。支氣管和肺門淋巴明顯結腫大。結合臨床癥狀、流行特點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為爭取治療的最佳時間和效果先按初診病種進行治療,同時采取肺組織和胸腔積液送實驗實檢查,后經檢查發現細小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
8.2具體的治療方式
對有臨床癥狀的羊進行緊急隔離,對假定健康羊全部進行疫苗接種,并對全場進行消毒,每日1次。
用5%的恩諾沙星按8 mg/(kg·bw)每日一次注射,連用5 d,用維生素C配合雙黃連注射,劑量根據羊只大小按說明劑量應用。對腹瀉或體質較弱的用安鈉咖和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來強心補液。以上治療方案,由畜主自行實施。
2013年1月26日電話回訪,已病羊除2只死亡外癥狀已全部得到控制,另有3只假定健康羊發現病狀已進行隔離治療,2013年2月1日電話回訪已全部治愈。
9 體會
采取解熱、強心、補液的對癥治療,和恩諾沙星、維生素C及雙黃連的中西結合療法能很好的提高治愈率,希望大家能進一步的實踐論證和完善治療方案。
注意環境衛生消毒和病死畜的無害化處理,同時要注意觀察發現可凝病畜要及時隔離治療,并做好對所有羊只的免疫接種。
加強飼羊管理,合理供給青綠飼料和維量元素。注意通風、羊群密度和糞污處理。
在天氣異常或突變,特別是冬春季做好對羊群的飼羊管理和觀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要做好引種調查、檢疫和完善自繁自養體系建設。■(編輯: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