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鞠
[摘要]琵琶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種。創新發展是琵琶的生命。而琵琶的新發展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本文從琵琶曲新發展的重要意義、主要環節、藝術成就三大理論層面,對琵琶曲的新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對于琵琶曲的新發展,具有理性思辨與藝術實踐的雙重參照價值。
[關鍵詞]琵琶曲;新發展;意義;環節;成就
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一種重要樂器,屬于撥弦樂器。琵琶歷史悠久,名家名曲異彩紛呈。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以創新發展為生命與靈魂。
然而,琵琶曲的新發展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為此,本文將其分解為以下三大理論層面,對其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力求對于琵琶曲的新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思考價值與實踐參考價值。
一、琵琶曲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琵琶曲新發展的第一個層面,是它的重要意義。這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也是一個理性把握問題。而思想對于行動、理論對于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思想與理論雖然都源于實踐,但它們反轉過來又指導實踐,這是毫無疑義的。
創新與發展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創新才能發展,要發展又必須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切文學藝術的生命,當然也是琵琶曲發展的生命。“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一樣,都離不開創新。離開了創新,科學技術就不能發展;離開了創新,文學藝術就失去了生命。相比之下,精神生產比物質生產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尤其是藝術生產比起其他精神來,更需要藝術家將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性‘物化在自己的藝術作品或藝術形象之中。”琵琶曲也同樣如此。
二、琵琶曲新發展的主要環節
琵琶曲新發展的第二個層面,是它的主要環節。
從總體上說,琵琶曲新發展的主要環節,有兩大環節:
(一)琵琶曲創作的新發展
琵琶曲創作的新發展,主要是在作品的思想內容(包括題材、主題、形象、事件、情感等)和藝術形式(包括體裁、結構、風格、手法、語言等)。而且,思想內容的新發展與藝術形式的新發展,又要有機統一、完美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量琵琶曲新發展的事實,充分有力地證明了這一瞇。例如新創作的琵琶名曲《狼牙山五壯士》、《井崗山上太陽紅》,就以革命斗爭的新題材作為藝術亮點;又如琵琶新曲《瀏陽河》、《彝族舞曲》,則以民間歌曲與少數民族樂曲為藝術語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二)琵琶曲演奏的新發展
演奏的新發展是琵琶曲新發展的中心和依托,沒有演奏的新發展,琵琶曲創作的新發展就只能停留在紙上的樂譜,而無法成為真正琵琶音樂的新發展。從本質上講,一切音樂藝術的新發展,都以表演(演唱、演奏)為保證,沒有表演的新發展,就沒有音樂藝術的新發展。波蘭當代音樂理論家卓菲婭·麗莎在她所寫的《論音樂的狂》一書中指出:
“屬于音樂的特殊性的,還有作品與聽眾之間的中間環節,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規律,具有自己的美學價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從于社會的要求,同時也改變著作品本身的面貌。”所謂“服從于社會的要求”,就是與時俱進,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謂“改變著作品本身的面貌”,就是作品的創新與發展。
琵琶曲演奏的新發展,具體體現在演奏的各個環節之中。例如音色五大特點的凸顯與發展,即:尖(高音區的音色要明亮)、堂(低音區的音色要渾厚)、松(音色靈敏,余音綿長)、脆(音色清脆)、爆(音色堅實有力)。又如左手指法各種技術技巧的新發展,即吟、按、泛、帶、擻、打、推、挽、進、退、綽、注、勒、煞、絞弦、伏、斷奏等的新發展。又如右手指法各種技術技巧的新發展,即:彈、挑、彈挑、夾彈、滾、掃、劃、拂、抹、勾、剔、分、摭、抓、扣、輪、搖、摘、拍、提等的新發展。
三、琵琶曲新發展的藝術成就
琵琶曲新發展的第三個層面,是它的藝術成就。這些新成就,有以下幾點:
(一)琵琶曲創作的新成就
建國以后,同我國各種藝術創作的創新發展取得輝煌的藝術成就一樣,琵琶曲創作也取得了創新發展的新成就,一大批新題材、新形象、新主題、新風格的琵琶曲作品,如雨后春筍,方興未艾。例如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創作于1973年的琵琶曲《草原小姐妹》,就以蒙古族小英雄龍梅和玉榮姐妹倆與暴風雪搏斗,不怕犧牲,保護集體羊群的英雄事跡為題材,塑造出新人物的感人音樂形象,表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在藝術形式上,旋律素材取自蒙古族民間音樂,“并運用了琵琶武套右手的豐富技巧,逼真地描繪了小英雄與風暴搏斗的情景。作曲家們將琵琶豐富的表現力與管弦樂隊豐富多彩的音響效果有機統一起來。曾多次在海內外演出,贏得廣泛的贊譽。”王次熠主編的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薦用書《藝術學基礎知識》中的第五章中外音樂名家名作之第一節中國音樂名曲及作曲家中,將其列入“近現代名曲及作曲家的器樂曲中,作了專門的論介。
(二)流派紛呈,各放異彩
建國以后,我國琵琶流派紛呈,各放異彩,展示出琵琶新發展的大格局,其中主要有江蘇無錫派(代表人物是華秋革等,代表樂譜中《華秋革琵琶譜》)、浙江平湖派(代表人物是李芳園等)、上海浦東派(代表人物是鞠士林等,代表曲譜是《鞠士林琵琶樂譜》)、上海汪昱庭派、江蘇崇明派等。這些流派標志著我國琵琶藝術,尤其是演奏藝術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