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豪 何振峰
摘要 提出用產業化的思路研究和推廣煙葉烘烤產業化組織模式,構建煙葉烘烤可持續性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表明,產業化烤煙是實現煙葉生產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程。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煙葉烘烤;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0-06904-03
1 煙葉生產現狀與產業化烘烤的重要性
1.1 煙葉生產現狀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有關“三農”的重要政策,對整個農村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農村基礎設施興建,經濟發達地區種植業的轉移,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等種植業的興起,農民種植的選擇也更為廣泛。同時,在煙草行業“科技興煙”的煙葉生產戰略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煙葉生產種植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煙葉的田間表征已基本達到國外的煙葉生產水平,但卻普遍存在煙葉長得好、烤不好的問題。從對我市煙葉產區部分煙農的烘烤技術水平調查來看,各種烘烤調制不當的煙葉所占比例約6%左右,在一些自然災害嚴重的年份占比更高。烘烤技術成為制約煙葉發展的瓶頸,嚴重影響農民的種煙積極性。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下,按照國家局煙葉生產“重心下移,著眼基層,突出服務,加強基礎”的工作要求,煙草行業切實加強烤房建設,夯實煙葉生產基礎,煙葉烘烤技術較從前有了長足的進步。智能化密集式烤房正在逐步普及,為煙葉烘烤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1.2 產業化烘烤的重要性
煙葉烘烤屬于農產品加工范疇,是提升烤煙生產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也是一項復雜的工藝調制技術。烘烤調制包含著多種生理生化反應和多種物質轉化、分解及致香物的形成,烘烤過程中稍有偏差就會影響到煙葉的品質。因此,烘烤調制關系到煙葉質量的好壞,從而對煙農收入的高低帶來影響。
烤房作為烤煙烘烤的專用設備,已經成為當前行業內重點研究的課題。密集式烤房在煙葉烘烤集約化發展,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煙葉烘烤成本,提高烘烤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適應了烤煙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代表了今后烘烤設備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煙葉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煙葉生產組織模式也在發生重大轉變,種植適度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已經成為我國煙葉生產發展的新形勢,而煙葉烘烤的集約化、產業化便是新形勢下影響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運用農業產業化的思路,實施產業化烘烤,是實現煙葉科學烘烤,提高煙葉烘烤質量,增加煙農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煙草農業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2 制約煙葉烘烤規模化發展的因素
2.1 生產規模較小,技術落實率低
烤房是煙葉烘烤重要的基礎設備,其技術先進性決定于烤房的升溫保溫、排濕保濕、裝煙容量等性能指標,科學的烘烤工藝只有通過性能良好的烤房才能產生其應有的效果。目前,國外普遍使用的密集烤房,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烘烤工藝到位率高,且原煙質量高,所需烘烤作業勞動強度低。
傳統的煙葉生產模式以手工勞動為主,勞動密集型特色突出,先進的實用技術成果普及速度慢,特別是煙葉生產的機械化、專業化技術沒有得到充分普及應用,制約了生產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為提高烘烤的易操作性,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烘烤運行成本,提高煙葉的烘烤質量,韶關市逐步普及密集烤房。但由于廣大煙農年齡結構離散性大,對烘烤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且從事烘烤工作的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使得烘烤技術措施難以指導到位,造成煙葉的烘烤質量存在較大差異。
2.2 烤房的檔期管理不夠科學
2013年,由于前期降雨較多,后期出現高溫逼熟現象,現有的密集烤房和作業空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在煙葉成熟過快而烤房不夠用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的煙農只能使用舊式烤房,影響了煙葉質量的穩定性。
造成這種現象,除了受密集烤房配套尚未完善的因素影響,主要與采摘和編煙上烤計劃不夠周密有關。煙農摘多裝多、摘少裝少,以至于容量平均在420桿以上的烤房有時才裝了300余桿,未能充分利用密集烤房的最大容量。烤房裝煙容量使用率的降低,就意味著增加了單位干煙分攤的烘烤成本。
2.3 對烘烤技術人員的激勵措施不足
烘烤也是煙葉價值體現的最終環節,直接影響著農戶當季的種煙收入,但煙葉烘烤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最辛苦的環節。烘烤專業隊的技術員往往來自于煙農,自身也是煙草種植戶,若為其他農戶提供烘烤服務或技術指導,則較難全面顧及。因此,烘烤技術人員在身心上都承受著較大壓力,對于烘烤工作所得報酬也有著較大的期許。
因此,完善好對烘烤技術人員的激勵措施,切實做好對煙農的烘烤技術服務,進一步為烘烤技術人員提供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煙葉烘烤技術培訓,全面提高煙葉烘烤人員的烘烤水平,將極大地提高其積極性,為提高種煙收益打下良好基礎。
3 煙葉烘烤產業化發展道路
面對傳統農業生產的粗放型經營方式,韶關產區致力于煙葉生產產業化的發展道路。煙葉生產產業化就是以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特征的縱向合作化經營,通過“煙草公司+黃煙專業合作社+煙農”的組織形式,以煙草企業為龍頭,基層組織為龍身,廣大煙農為龍尾,按照市場牽動“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形式,從區域規劃和布局入手,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3.1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煙葉生產條件
通過扶持等方式加大對生產的投入,才能形成規模種植,落實技術措施,提高生產水平。韶關馬市基地單元建設突出抓好密集烤房、煙水工程、機耕路、育苗工場、農機具、防災減災體系等煙基綜合配套。2005~2012年期間,韶關市共完成煙基項目3 531項,項目總造價為2.1億元,受益基本煙田面積達1萬hm2,其中就包括新建密集烤房2 509座。
推動規模化種植難點在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效流轉。2012年,韶關馬市基地單元開展了土地整理工作,整理面積約400 hm2,涉及5個村。土地整理采取宜平則平、宜梯則梯、因地制宜的方式,同時完善配套了煙水、煙路等煙基工程項目建設。通過土地整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配套的煙田水利工程達到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效果,煙田道路的配套,更有利于農業機械化的使用。
在土地整理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合作社對土地流轉的協調管理和生產組織服務管理能力,以黃煙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依法建立良好的土地流轉機制。以村為單位,通過煙農帶田入社,相互流轉、協調流轉等方式,解決土地整合和流轉問題,實現連片規模種植。
3.2 轉變組織形式,推進規模種植
現階段,煙葉烘烤工場不僅包括密集烤房組群、自動控制設備以及配套工程設施,還包括烘烤技術的優化配置、烘烤工場的組織管理與先進技術成果的應用等。因此,在推進煙葉烘烤工場建設的過程中,既要重視“硬件”建設,更要重視“軟件”建設。如果忽視“軟件”建設,“硬件”即使建設得再完美無缺,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韶關馬市基地單元在始興壢坪村現代煙草農業試點的基礎上,創新生產組織形式,建立了“煙草公司+黃煙專業合作社+煙農”的現代煙草農業組織模式,提高了煙葉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通過努力實現生產組織形式轉變,基地單元內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種植合作社,這三種生產組織形式種植面積在2011年就達到了100%。
創新現行的生產方式,如技術互助形式,組織發展育苗專業戶、種植專業戶、烘烤專業戶,讓分散的煙農得以統一規范。這也等同于建立了一個交流煙葉生產技術、物資信息和傾聽煙農心聲的平臺,為煙葉生產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3.3 依托烘烤工場,成立烘烤服務隊
按照國家局“兩頭是工場,中間專業化服務”的要求,為解決廣大煙農煙葉種植、烘烤中的離散狀態,煙草部門扶持建設了烘烤工場,從鮮煙分類、編竿、烘烤、分級、預檢全部在烘烤工場內完成,并以此作為載體由黃煙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專業化服務。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股份制。農業生產股份制的生產模式在黑龍江大豆種植中取得了成功。該模式由政府牽頭,農科所提供技術支持,農民持土地入股,農民既是股東又是生產工人,按出工率領和參股數量分紅。此模式可以實現規范化、科學化的統一管理,達到規模效益,但不適用于類似煙葉烘烤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環節。
第二是生產聯合互助組。這是指按照自愿互利原則,由懂技術的煙農自發組合,自行管理,組織起來的勞動互助組織,一般由幾戶至十幾戶組成,實行共同勞動、分散經營。煙草公司給予適當的扶持和技術指導,為互助組的技術骨干提供定期烘烤技術培訓,以點帶面,不斷提高烘烤技術水平。這種模式在煙葉生產各環節進行換工互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第三種是產業化思路指導下的專業化烘烤。這種模式就是在合作社的框架內,樹立煙草公司在煙葉產業化作為龍頭企業的位置,加大烘烤配套設備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建成高效低耗的集約化烘烤加工體系。這種模式通過市場化、社會化的專業服務,改變了以前單家獨戶生產繁瑣、耗工多、勞動強度大、聯動效果差的情況,幫助煙農擺脫了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操作風險大的烘烤環節。
韶關馬市基地單元選用的就是第三種模式。該基地單元的現代煙草農業專業化服務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黃煙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服務隊+煙農”的煙葉生產專業化服務運作模式,建立了涵蓋煙葉生產全過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4 烘烤服務專業隊管理制度
4.1 組織形式
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濃香黃煙生產綜合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下設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物資配送和技術推廣承包等7個專業服務隊。烘烤專業服務隊的基本運作流程是:煙農采摘鮮煙,在烘烤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按鮮煙部位、成熟度等質量因素上烤,并記錄編號,烘烤完成后再由煙農將初烤煙葉交售給當地煙站。
在整個烘烤過程中,采用了“整分合”的管理制度,主要由村委會在對煙農進行宣傳動員的基礎上,在當地挑選經驗豐富、技術過硬、責任心強的煙農,擇優錄用,并由合作社統一整體指揮調配,按組成人員各自的技術特點進行合理的崗位安排。烘烤專業隊人員集中,便于煙草部門進行技術培訓,加快新科技、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使烘烤人員的技術水平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提高。
4.2 盈利模式
目前,各產區由于人文地理、種植規模、烘烤設施建設等條件的差異,采用的運作模式各有不同。煙葉烘烤工場的運作模式主要有代加工、收購鮮煙葉和煙葉分成,這三種運作模式基本上均處于嘗試階段。代加工就是工場收取一定的加工費用,代煙葉種植戶進行煙葉調制加工。收購鮮煙葉就是工場根據鮮煙葉質量進行定價收購,煙葉調制加工后分級交售,從中贏利。煙葉分成就是烘烤工場根據鮮煙葉質量按一定比例分成煙葉,比如2∶8分成,烘烤工場在每10桿鮮煙葉中抽取2桿,煙葉種植戶留8桿。
韶關馬市烘烤專業服務隊采用了代加工的運作模式。按市場化運作、合同化管理的要求,合作社與煙農簽訂按量收費的《專業化烘烤服務協議》,再與專業隊簽訂烘烤協議,將與煙農簽訂的烘烤合同交予專業隊,并提供擔保和指導。專業隊負責日常管理事務并承擔烘烤期間的運營費用,合作社負責烘烤工場閑時維護保養。
2012年度韶關馬市專業化烘烤隊聘用烘烤人員84人,烘烤煙葉145.8萬kg,烘烤價格2.1元/kg,收入306.15萬元,支出305.07萬元(其中人工成本34.18萬元、烘烤燃料動力成本費270.89萬元),經核算利潤為1.08萬元,實現了產業化服務的市場化運作。
4.3 考核機制
為確保烘烤產業化服務順利開展,根據GB/T 23219-2008《烤煙烘烤技術規程》和韶關市優質烤煙標準化生產的相關技術要求,制定了《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烘烤作業標準》,內容包括烤前檢查標準、裝煙標準、烘烤標準、定色階段標準、風機維護標準等考核制度。建立了烘烤專業隊人員交接班制度,詳細交接每房煙的煙葉變化、溫濕度控制以及燒火等方面情況,并通過溫濕度自控儀設備優勢,全程記錄烘烤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和持續時間,及時分析、解決烘烤中出現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可能發生烘烤調制結果不理想的現象,因此要做好責任劃分,判斷產生不良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鮮煙葉內在質量問題或是調制失誤。目前,通過合作社社員大會選舉,結合煙草管理部門推薦人選,已成立由煙農、合作社成員和煙站技術人員組成的煙葉烘烤專家驗收小組,對調制效果不佳的煙葉進行現場評定,明確責任歸屬。若查明因管理不當等人為因素造成烤壞煙,則由合作社、專業隊隊長和經手隊員共同賠償乙方損失,每公斤干煙賠償標準為實際均價與正常均價的差值;若因煙葉生產過程中生產技術措施不到位或未按煙葉成熟采收標準進行采收等自身原因導致煙葉烤壞,則由煙農承擔相應責任。
5 總結分析
產業化烘烤模式的定位之初,就是以社會效益為主,經營效益為輔,其意義在于改變傳統農業低效高耗的煙葉生產模式,引導煙區煙農向優質高效的現代煙草農業過渡。在煙葉生產的比較效益方面,煙葉生產周期長,作業鏈條長,還多出一個深加工的烘烤環節。實行產業化烘烤后,解決好廣大煙農種煙的積極性的問題,切實減輕種煙勞動強度和降低運行成本。
對產業化烘烤模式以及運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烘烤專業服務隊吸收了當地烘烤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通過重點培訓,充分發揮了先進烘烤設施的優越性能,解決了散戶烘烤舊模式中的技術普及問題,并實現了專業化服務的市場化運作。通過產業化烘烤模式的運作,煙農的種煙效益有了技術保障,煙草行業也可從煙葉質量的提高中增加經營效益。
積極推行生產產業化、作業專業化新機制,有助于打造一個依靠技術進步、富有生命力的生產作業平臺,最終達到提高煙葉生產質量效益、促進產區煙葉生產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煙葉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比較分析與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10(6):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