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龍清
摘 要:隨著中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個性和愛好越來越分化,一部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也相對減弱。這主要表現為學習用具準備不齊、課堂注意力下降、作業完成馬虎,從而導致教學質量降低。
關鍵詞:成長檔案袋;美術課堂教學;作品展;“成長記錄袋”;教育教學評價
美術教師應該怎樣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教學質
量呢?
激發中學生對美術興趣的研究,文獻資料非常多,經過學習我受益匪淺。在做好常規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外,我體會最深刻的就是加強課堂作業展評,這是培養中學生美術興趣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課堂環節。
中學生完成一次美術作業,不論其態度、風格、質量如何,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美術作業的意義并不僅在于美術本身,而是通過美術形式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帶有強烈的個性表現。通過作業就能分析出該學生的興趣、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指導。
美術作業是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形成美術技能的外在表現。學生對美的認識和理解的不同、能力的差距,導致完成的作業千差萬別。將這些作業展示出來,同學們會給予各種評價,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美術評價能力。大家公認為好的作業,作者更能體驗到成就感。大家公認為差的,作者會被喝倒彩,無地自容,爭取在以后的作業中做得更好。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老師再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就能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又能更好地在技法上給予指導。這是一個多邊交流的過程,這也將是這堂課的亮點。
將學生的優秀作業展示出來,老師更需要對作業進行優劣的點評,從方法技巧上給予指導,以及提出修改意見,比如構思的問題、方法的問題……在繪畫作業中有線條、比例、明暗、色彩等,在用筆方法上的問題;在寫生作業中如觀察角度的選擇、比較的方法等。在老師眼中,都能指出學生作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適當指導學生能逐步改進、逐漸提高。當學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技巧的時候,其自我認識也會更強烈,興趣就會更濃并逐漸穩定下來,這是激勵的作用。
怎樣展示課堂作業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這需要從展示的方法和內容的選擇來區別:一是已經完成的質量比較高的作品或作業,經過簡單的裝裱后懸掛在教室內或教室外的墻壁上,貼上標簽。這對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氛圍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上節課或前一階段完成的隨堂作業,可以用展示平臺來展示。沒有展示平臺就直接將作業亮出來,讓全班同學都能看到就行。展示平臺的優點是能夠完整顯示,表現出作品對整體的把握能力;也能夠放大局部顯示,表現出細節的處理,特別是較好的地方更是要重點顯示出來,對培養美術技巧的作用很明顯。三是本節課正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具有典型的優點和不足的作業,也及時對比展示出來。肯定優點,讓全體學生更加明確地掌握教學內容,學會藝術表現方法技巧;指出不足,讓全體學生及時明白誤區,糾正學生錯誤的審美觀,掌握正確的教學內容和學會表現方法技巧。四是一階段教學完成后的作業展覽,學生將各自的作業展示在課桌上,讓全體學生巡回參觀,相互評價,推選出優秀作業上墻報。
總之,作業展評,特別是課堂上的作業展評,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水平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作用。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蔣良.美術的教學選擇.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04.
[4]艾爾·赫維茨邁克爾·戴.兒童與藝術.郭敏,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08.
|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