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邦明
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將捆綁家具的繩索接成了一大根,綁在樓下兩棵樹之間,曬衣繩就做成了。不過曬衣繩的末尾有段余節,看來用不上了,就讓它沿著樹干耷拉下來自閑自悠吧。
于是,曬衣繩成了小區里最忙碌的服務者,有時身上承載著太重的衣服甚至折了“腰”,大有不堪重負的辛苦。
先前那段余節,沿著樹干耷拉著的繩索倒是悠然無限——每天都是隨風閑舞,東蕩西擺,無所事事的樣子。相比兩樹之間承載衣物的曬衣繩,它可真是無需為他人服務,獨自悠閑享樂的紈绔者了。
不覺一年過去了,我忽然關注起這兩段繩索來—— 一年之前,只因位置的不同,有一段繩索成了服務者,而另一段成了悠閑者。為眾人曬衣服的繩索,雖辛勞一年,但現在仍舊堅實;而隨風閑舞一年的那段繩索,輕輕一拉,居然通身斷裂,隨風而散了。
我驚呆了,一年的時光,兩段繩索居然有了截然相反的命運:為人服務者還是那般頑強,自我悠閑者已經骨碎筋滅,隨風化失了……
其實,這也并沒有什么奇怪的,為人服務的繩索,在承載衣物的同時,衣物也為它擋住了日曬之傷,風吹之苦,讓它免受了其中的傷害;而垂在一旁,整天不用為別人付出,只顧自娛的繩索卻也得不到別人的護佑,只能獨自接受日曬風吹之損,風化碎身自然是難免。
一種人生服務于人,承擔責任;另一種人生只顧自舞,不顧及他人需求。兩者之間,我們應該選擇前者,前者的人生才是結實而久遠的——你在為別人服務的同時,別人回饋的是對你生命的護佑。
作為一名教師,我就像是拴在兩棵樹之間的那段辛苦的曬衣繩,學生則是一件又一件的“衣物”,需要我費力耗時地承載他們。整天服務于眾多的學生,這樣的日子雖然很累,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會感覺到學生并沒有虧待我——他們留給我的快樂遠多于困苦,他們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久遠……
“與孩子們在一起,越教越年輕了”,我的頭腦里總會有這樣的快樂和驚奇。呵,我就是辛勞的曬衣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