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基礎,通過確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合作能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確立核心教學目標
每一節課都要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細化。課堂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是高中生物備課的重要環節。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到:“全面落實課程三維目標。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核心教學目標就是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靈魂,核心教學目標的確立和達成,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緊湊,詳略分明,突出重點和主干,使課堂教學充滿理性思辨,使課堂教學洋溢情感互動,有利于培養和增強學生的生物學觀念,提高生物學素養。能達成核心目標的課就一定是一節成功的課。
二、調節學生的興奮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調節學生的興奮中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保證。所以作為教師可以設計精彩而貼切的引言加以調節,使學生的興奮中心集中到學習上來。如:上“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時,我用的引言是:英國一美貌女演員寫信向大文豪蕭伯納求婚的故事。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興奮中心轉移到課堂中來,還順利導入了新課。
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比如,教師可以選擇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聯系的動畫、錄像、文字材料,配合適當的形、聲、色,喚起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及時汲取新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會用先進的教學軟件設計或集成各種教學資源,力求把教學內容、學情、經驗、與課件設計整合到最佳狀態,最終激活生物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活動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其教學模式如下:創設情境→提供材料→提出問題→啟發誘導→歸納升華。該模式較好地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和諧、自主、實踐和創造,通過全方位的主體參與,使學生的觀察分析、語言表述、綜合比較、判斷推理等能力得以有效養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創設生活情境,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四、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全力提高專業素質,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過硬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我還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
生物教學是藝術性的,是技巧性的,教師要多鉆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力求使學生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在浩瀚如海的生物學世界愉悅地馳騁,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