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萍
摘 要: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中,初中思想品德這門功課發揮的作用非同小可。反思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不少的現實問題值得分析與研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主體地位;學習策略;自主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師都能夠認真學習、積極踐行。但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也出現了諸多偏差與失誤。針對這些問題,我本人有一些思考與建議。
一、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當然沒錯。但如何將學生當作主體,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許多老師很茫然。
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覺與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都嘗試著放手,但有的老師放得太開,相當于放了羊,走了形式。有的教師認真秉承“教師少講”的原則,減少講課的時間與內容,結果讓學生分不出重難點。有的教師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妄圖將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大量信息都帶給學生,以期課堂氣氛活躍,其結果偏離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被淹沒,最終還是低效的課堂。
2.慣于運用傳統的學習策略
對于教師來說,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操作起來也輕車熟路。而踐行新課改理念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拓展視野、整合資源、制作課件、精編試題等。因而,有不少教師為圖省事,還是以灌輸為主,把該講的講了,勾畫出重點,學生自己去背誦就可以了。考不好,那是學生沒背會。死記硬背的灌輸性學習思路,違背了新改革的精神,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者。
3.限于自身狹小的教學視野
某些政治教師安于現狀、不積極學習,局限于自己的一點老底兒,終究會坐吃山空。他們不愿意拓展視野,身邊生活、社會熱點、世界風云也不積極關注。政治教學僅限于教材內容,也使得學生過分依賴課本,只會一字不落地照搬教材來答題,而不能做到知識的靈活遷移。還有的教師,沿用了多年的教學方法幾乎少有變化,而各個時期、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各異,教學思想陳舊和方法的單一終究造成教學的低效。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對策
1.積極追求教學活動的科學與合理
不同的學校和教師,對于新課改精神的理解與踐行程度不同,但無論有什么差別,總的思想是統一的:教學必須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初中生身心特點。初中生活潑好動但容易沖動,好奇心強但富于幻想,渴望自由但逆反心強。我們必須埋下頭來,認真研究學生、真正把握學情,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主體性,并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最大限度地做到教學的科學與合理。
2.充分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與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才是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實現這種方式呢?
(1)解放學生的大腦,鼓勵自主思考
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必須巧妙設置“問題”,啟迪和誘導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一種探索精神,在分析比校、歸納概括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逐漸開闊、逐漸深刻。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的“男生女生”一節時,教材中提到:“我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了解異性,甚至可能萌發對異性的好感或愛慕之情,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好的事情”。學生在看到教材中這樣的表述時,都偷偷發笑、竊竊私語。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和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與情感問題,對青春期的學生身心健康很關鍵。于是,我在此處安排小組研討活動,之后各組派出代表將本小組研討的觀點與結果做一陳述。在同學們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理順了自己的思維,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對于有分歧的觀點進行了辯駁,在爭辯中觀點越辯越明,思維越辨越清。
(2)解放學生的嘴巴,鼓勵口頭表達
教師不能再搞一言堂,必須將課堂讓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學生在準備口頭表達的過程,也是大腦積極運轉、綜合運用、拓展遷移的過程。
教師要善于提問,對于簡單問題,抽后進生回答,或一條龍按順序回答。更要精心設置一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在啟發學生思維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
(3)解放學生的手腳,鼓勵多寫多做
教給學生雙色筆、多符號做筆記的方法,定期檢查學生在課本上的勾畫圈點情況;檢查學生的預習、課堂筆記,鼓勵他們小組合作,編制試題,并于課后及時檢測。
3.充分發揮多種手段的教育優勢
僅憑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方式,早該退出政治舞臺。我們要營造立體化的教學氛圍:采用錄音、視頻、投影、幻燈等多種現代化手段。當然,傳統的方式也很有效:如講故事、演小品、說事例、看圖表、報新聞等方法,使學生多感官、多渠道接觸信息,真正達到實現學會、記準、用活的目標。
參考文獻:
李麗.初中政治教學方法談.學周刊,2011(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