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茂
在農村中學,教師普遍認為學生難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欠缺,基礎知識較差,存在一定的厭學心態。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很低,進校后就處于陪讀狀態,他們的目標就是拿到一紙初中畢業文憑。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習慣于“講授式”“灌輸式”教學,學法單調,學習興趣不高。在長期的生物教學中,看見孩子們對學習無所謂的態度,我心里著急,為了學生能學好生物,于是我對生物教學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究。
一、生物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的嘗試
首先,我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理解教材中的文字資
料。其次,在知識的講解方面,我首先做的是勾畫重要的知識點,再次,是講解相關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文字資料以及相應的重要知識點。在課本上出現的生物體,我將盡可能用簡筆畫描繪生物體。例如在講解植物細胞的時候,首先從外觀形態開始講解,植物的細胞呈六邊形結構,它有三個層次,它的細胞核呈球形,液泡像臺灣島,有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結構。我讓學生通過壁莫質,液葉核的方法來理解和識記相關的內容。
由于農村中學學生基礎差,很多常用字不會寫甚至不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板書重要字、詞。(生避字)如魚的“黏液”,鳥的生殖發育中“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等,然后讓學生在草稿上跟著書寫。再默寫。
在教學中,適當拓展知識,教給學生有用的技能。如講到皮膚的功能時教給青春痘的防治方法,如何洗臉保護皮膚,減少青春痘。再如講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合理膳食“一日三餐,早中晚,三四三”粗細搭配,多吃瓜果蔬菜(堿性物質),少吃肉類,脂肪類(酸性物質)。老師的拓展使同學們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是最有用的知識,他們慢慢的上課認真了,學習也慢慢地進步了,對生物也慢慢地有了興趣。
二、善用課堂教學,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陣地,也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主要場所,只要教師方法得當、引導及時,學生就能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如果教師能在他們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滲透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并付之于實踐,我想就算是學困生,也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在探究性學習中快樂成長。
1.通過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認知探究性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教材及信息媒體上提供的探究案例給學生討論,為學生進行真正的探究活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如果僅僅滿足于讓學生記住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學生學了易忘,對科學家怎么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一無所知。在教學中,我指導同學們看書,讓每個同學對幾個著名實驗的年代、科學家人名、國籍、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逐一整理,讓同學們根據自己體會講實驗。從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使同學們感受到科學工作者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嚴謹的科學態度、巧妙的思維方法,使他們主動學習科學家的科研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巧借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學習到種子植物、孢子植物時,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植物無法一一分清。我鼓勵他們去查資料,到自然界觀察各種植物。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將學生分為5個組,分別研究: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他們非常認真,做了充分準備,到展示交流時,有的拿植物圖片,有的拿植物標本到現場,展示了他們研究的成果。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物是活生生的,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植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3.利用農村特點尋找課程資源,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師要盡量動員學生一起來尋找課程資源,如上到《生物學》八年級下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課雞卵(蛋)的結構時,課前我布置學生自帶雞卵(蛋),結果每個同學都帶來了,有的小組還帶來了鴨卵(蛋)等其他鳥卵,而且帶來的新鮮雞卵(蛋)很多都是受精的,這是教師到市場上統一采購不一定能夠達到的效果。課程資源無處不在。農村中學在硬件方面與城市學校會有差距,但我想作為教師只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從學生未來的發展考慮,就會克服一切困難,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在成長、在進步,同時也覺得自己需要充電。老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學習方法與技能,要有一定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指導我們的學生,使他們在探究性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