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浙麗
摘 要:水是人體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年齡越小,體液占人體體重的比例越大。幼兒身體中的水分約占其體重的80%,如果失去了20%的水分,就會危及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每天更需要保證一定的飲水量。所以,培養幼兒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就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關鍵詞:自覺喝水;愛水小護士;榜樣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3~6歲兒童發展指南》關于健康領域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方面就提到3~4歲的幼兒愿意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4~5歲的幼兒常喝白開水,不貪喝飲料;5~6歲的幼兒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可現在的超市、廣告中到處都充盈著各種美味香甜的飲料,直接刺激著孩子的視覺和味覺,讓孩子們無法抵御這樣的“誘惑”。這些果飲料、奶飲料,讓孩子們愛不釋“口”,以至于把人體最基本的對水的需要“拋擲腦后”。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在園沒有主動喝水的意識,需要老師提醒后才會去喝;但是如果教師稍有忽視,有的幼兒就趁機少接水或不喝水。改善這一現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
一、正確認識喝水的重要性
開學初,幼兒都爭先恐后地拿了許多的植物來幼兒園。但很少有幼兒會記得給花草澆水。我就利用為植物澆水自編了幾個小故事“我的小花怎么了”和“愛喝水的小寶寶”,使孩子們真正認識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覺得這個辦法挺好,效果不錯。為了讓孩子們區分飲料和水哪一個對我們的身體更重要,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可以編寫許多故事和小實驗。小實驗《牙齒怎么了》,是讓孩子觀察泡在可口可樂里的牙齒怎么不見了,讓孩子知道多喝飲料會腐蝕我們的牙齒。通過故事,使孩子們知道自己該喝多少水,喝水少了會造成身體哪些部位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識。編寫這樣的故事和實驗,讓孩子看到的真實畫面、課件故事,才能讓孩子銘記于心中。
二、鼓勵幼兒多喝水
由于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自我控制力差,不能主動喝水,因此作為教師就必須提醒幼兒及時喝水。如果一味地說教,難以讓孩子記住,創設一個情境性的活動環境有利于幼兒良好喝水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創設以促進幼兒多喝水的意識。如在幼兒的喝水區張貼小腳丫,提醒幼兒在喝水過程中要養成喝水排隊不擁擠的好習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把喝水的習慣編成一系列故事或兒歌,繪制成漂亮的墻飾,布置在活動室內,還可以在幼兒中進行爭做喝水“小老師”活動。由于剛開始讓孩子們相互監督,外加上老師的督促,效果不理想。然后,我又請平時喝水較多的孩子做喝水小老師,掛上小老師的牌子做他們喝水的榜樣,和老師一起督促孩子們喝水。其他的孩子看到都很羨慕,“老師,老師,我也要做喝水小老師。”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地多喝水,比如:請幼兒扮演小汽車,給汽車多加點“油”,讓汽車跑得快;給“小花”澆水,才能長得漂亮,形象地比喻加深了幼兒對喝水的印象。幼兒們也很喜歡這種游戲方式,每次都搶著給自己的“小汽車”多加油。
三、做好幼兒的榜樣
很多時候,成人一些無意識的行為都會被幼兒所模仿。在家中,成人們在聚會時大口喝飲料的情景常常被幼兒所看見,有時,成人會讓幼兒品嘗這些“美味”。幼兒品嘗了各種味道甜美的飲料之后,當然就更加不肯喝白開水了。所以要想讓幼兒喜歡喝水,自愿喝水的話,成人首先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對于教師來說我們首先可以把班級內喝水習慣培養計劃向家長說明,告訴家長幼兒園的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過程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家中盡量不儲存飲料,更不能把飲料當成獎勵。其次,應該給幼兒制訂家中幼兒喝水時間表,讓家長參照執行,同時讓家長們在家中也設立“喝水服務員”。既能監督幼兒喝水,又能讓幼兒體驗為家人服務的快樂。另外,教師要定期發放幼兒飲水習慣調查表,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幼兒在家的飲水習慣培養情況,針對出現的情況、問題,制定教育方案共同來幫助家長和幼兒。
四、爭做愛水小衛士
在幼兒喜歡主動飲水的同時,激發幼兒不光發現喝水時的有趣現象,還應知道節約用水、不灑不浪費水,懂得珍惜水資源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表明:環境在兒童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主動飲水習慣時,應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用故事《傷心的小水滴》帶領幼兒感受沒有水時的可怕,小實驗“太陽下的水寶寶”讓幼兒明白水是很容易就蒸發了、沒有了,加強幼兒的節水意識。在班級里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喝很多的水、怎樣喝水能把杯中的水喝精光還不灑……開展了這么多有意義的活動,這種積極互動的人文、物質環境資源,不僅能提醒幼兒主動喝水,還能引導、提醒幼兒要節約用水、不灑不浪費水,懂得珍惜水資源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幼兒有初步的責任感。
喝水看似簡單,可讓幼兒自覺地、正確地喝水卻非常困難。要培養孩子把喝水變成一種習慣還需要我們去反思、實踐才能夠找到最好的辦法。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