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張愛玲筆下的眾多男性形象中,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佟振保無疑是作者挖掘的最深刻、塑造的最豐滿的一個。他努力的在建構一個符合傳統社會觀念的“對的世界”,在兩性關系上要掌握絕對的領導權和話語權,以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但隨著象征著“貞”與“淫”的紅白玫瑰角色的轉化,解構了佟振保以及他所代表的男權社會對女性社會定位的界定,他的價值觀也隨之土崩瓦解。這反映了張愛玲對傳統男權觀念的消解和顛覆,體現了張愛玲的女性意識。
關鍵詞: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男權觀念;顛覆
作者簡介:吳世娟,女(1979.9-),河南新鄉人,講師 ,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01
一、構建“對的世界”,確立自我價值的認同
張愛玲的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留洋學生佟振保回到上海后的感情生活。他有著雙重人格,表現為自身社會性和自然性的矛盾上。他的社會性要求他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符合傳統社會秩序要求的“好人”:要有門當戶對的妻子,要對家庭盡責,對母親盡孝;而他的自然本性則受現代開放思想的影響,渴望人性的放縱和原始情欲的刺激。這對矛盾相互斗爭、廝殺,最終還是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傳統男權思想占了上風,這集中體現在他處理自己同女性關系的態度上。他下決心要建立一個“對”的世界,在兩性關系上要掌握絕對的領導權和話語權,以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以滿足他在婚姻和性愛上的雙重理想,實現他人性的社會性中對傳統婚姻的追求和自然性中對本能情欲的需要。在他的生命中有兩個重要的女人:紅玫瑰王嬌蕊和白玫瑰孟煙鸝,他的“對”的世界的構建主要圍繞這兩個女人展開。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女性基本上被分為兩類:“貞”與“淫”,在男性掌控話語權的社會中,這兩類女性身份涇渭分明,不可逾越。孟煙鸝和王嬌蕊在佟振保心中正是代表著女性角色中的貞和淫,貞潔的白玫瑰是符合傳統觀念中的妻子角色的,淫蕩的紅玫瑰可以滿足男性的情欲,但卻不會有天長地久。佟振保回國后首先遇到的就是他生命中的紅玫瑰王嬌蕊,她熱烈、奔放的作風極富誘惑力,在王嬌蕊這里,他的情欲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但是有一天王嬌蕊對他說,她已經愛上他了,并且要跟他結婚,這完全打亂了他所建立的秩序,他不可能和“淫蕩”的紅玫瑰結婚。于是,他主動地拋棄了她,然后迅速娶了門當戶對的白玫瑰孟煙鸝,她單純、美麗、端莊,受過高等教育,是傳統男權社會認可的理想的妻子。但是這個“圣潔的妻子”卻無法滿足丈夫的情欲,佟振保的很快就對她失去了興趣,開始在外邊定期嫖娼,在家中他對孟煙鸝也越來越冷淡,逐漸地把她從社會中隔離開來。在這個家中,他是主宰者,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妻子只是他的附屬品,他是他“對的世界”里絕對的主人。
二、“對的世界”的土崩瓦解
從表面上看佟振保通過構建“對的世界”很好地處理了自身社會性和自然性的矛盾,實現了自我認同,但是放棄紅玫瑰而選擇白玫瑰,是自己現代意識向傳統觀念的妥協,是對自己自然情欲的壓抑,對自身社會性的強調,他好像把一切都納入了男權觀念的正軌,但是這使他的內心充滿了無奈而陷入極度的貧乏之中,而幾年后在公交車上與王嬌蕊的偶遇,更是給他“對的世界”以沉重的打擊。這時的王嬌蕊已經嫁作他人婦而且有了孩子,這是對佟振保的極大的嘲諷:他認為“淫”的、娶不得的紅玫瑰,變成了貞潔的白玫瑰,而他自己卻深受婚姻之苦。在王嬌蕊面前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這眼淚不為別的,是為他發現自己還是做不了主人:他認為在這個場合應該是她哭,他來安慰的,沒想到哭的人卻是自己。真正讓佟振保構建的“對的世界”崩塌的是他的妻子孟煙鸝的出軌。當佟振保發現妻子和裁縫的奸情后,他痛苦地發現自己苦苦經營的一切原來都失敗了。隨著妻子從圣潔的白玫瑰,變成了淫蕩的紅玫瑰,他的“對的世界”完全崩塌了,這使他的自我價值認同也徹底瓦解,佟振保終于明白了一個事實:他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更做不了他原以為可以操控的兩個女人的主人。
三、對傳統男權中心觀念的消解
我國傳統的男權觀念,女性角色中的“貞”與“淫”各有用途,不可逾越,男性掌握著主導權,女性對男性給自己定位的性別角色也是奴隸般的順從。佟振保要建立的“對的世界”,要實現的自我價值的認同,就是要通過他在兩性中掌握主導權,自由操控女性實現的。但是,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女性獨立意識逐漸覺醒,中國傳統的女性性別角色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象征“淫”的紅玫瑰王嬌蕊對愛情執著坦誠,勇于突破自我,象征“貞”的白玫瑰孟煙鸝也不會做一個絕對順從的妻子,她也會反抗。最后紅白玫瑰身份對換,使佟振保所代表的傳統男權的價值體系完全崩潰。張愛玲通過女性“貞”與“淫”角色的轉化,顛覆和消解了傳統的男權中心觀念,體現了明顯的女性意識。故事的最后,“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這恐怕是振保在自我價值觀崩潰以后對現實無奈的妥協把。
參考文獻:
[1]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6.
[2]顧梅瓏:“傳統”與“現代”之間永恒的蒼涼風景——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解讀[J].名作欣賞,2007(2).
[3]胡秦葆.陳永光:對男權中心文化性別觀念的根本顛覆[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