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云
摘 要:本文綜述了自1986年艾麗斯·沃克的小說《紫色》被翻譯成漢語至2013年來,中國學者對其的研究情況。《紫色》的研究情況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介紹性研究階段;二、以女性主義視角為主的發(fā)展性研究階段;三、多元化視角的研究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的研究聚焦在《紫色》,但是在研究的深度還需進一步發(fā)展,研究視角也需要與時俱進。
關鍵詞:艾麗斯·沃克;《紫色》;研究視角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02
《紫色》是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1944-)的代表作之一,在美國黑人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書由主人公茜莉和她妹妹的書信組成,講述了作為黑人女性的她經(jīng)受黑人男性的壓迫,在女性朋友莎格的幫助下重獲女性自由意識的歷程。《紫色》于1982年一出版就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暢銷書。次年該書便連獲了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全國圖書獎和全國書評協(xié)會獎,并于1985年被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改編為同名電影。
1986年,也是《紫色》出版后的第四個年頭,The Color Purple第一次由陶潔翻譯進入中國,書名譯為《紫顏色》。隨后楊仁敬也于1987年出了另一版本,書名譯為《紫色》。魯書江于1988年出版了《紫色:給上帝的信》,是它的另一個翻譯版本。最新的翻譯版本是于2008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陶潔翻譯的《紫顏色》。自1986年《紫色》首次翻譯為漢語,引進中國讀者的視野以來,許多中國學者發(fā)表了關于《紫色》的評論文章。隨著對美國少數(shù)族裔文學研究熱情的高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關注艾麗斯·沃克的《紫色》。
在中國,對《紫色》的研究文章無論是數(shù)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呈上升趨勢。從數(shù)量上看,中國學者對小說《紫色》的研究堪為炙熱。截止到2014年4月24日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以“The Color Purple”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找到207篇文章,其中99篇是期刊,111篇是優(yōu)秀碩士論文,7篇是會議文章。同樣截止到2014年4月24日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以“The Color Purple”為題名進行搜索,可以找到325篇文章,其中151篇是期刊,165篇是優(yōu)秀碩士論文,9篇是會議文章。本文將以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以“The Color Purple”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99篇期刊和111篇優(yōu)秀碩士論文為研究對象,概述和分析對《紫色》研究的情況。
從1987年到2000年這個階段可以被稱為《紫色》研究的早期介紹性研究階段。從1987年秦湘的《〈紫色〉與家丑》這第一篇《紫色》的介紹性文章到2000年,這十三年間只有6篇文章發(fā)表,其中4篇是關于《紫色》的內容介紹,只有2篇是關于作品主題的批評,評價了《紫色》中茜莉尋找到自我的歷程。在這期間,沒有優(yōu)秀碩士論文發(fā)表。總的來說20世紀的最后十年是《紫色》研究的開始階段。
2001年到2010年間是關于《紫色》研究的發(fā)展階段。從2001年到2005年,僅五年間就有29篇文章發(fā)表,其中19篇為期刊,10篇為優(yōu)秀碩士論文。在此期間,王成宇是研究學者的主要代表。她對艾麗斯·沃克的作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5篇文章是關于《紫色》的。王成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色》的語言上。例如《〈紫色〉的空白語言藝術》、《試析〈紫色〉的語言策略》、《〈紫色〉中的詞匯拼寫變異研究》等。通過對美國南部鄉(xiāng)下的黑人的方言英語和娜蒂標準的英語這兩種語言的對比,王成宇指出“語言的對比投射出艾麗斯·沃克的觀點即從根本上說黑人和白人是一樣的。”(王成宇 2002)婦女主義是這個階段中另一個研究熱點。有10篇文章和7篇碩士論文探討了艾麗斯·沃克所創(chuàng)造的婦女主義,指出了沃克對女性文學的貢獻。關于婦女主義的研究中,在封金柯的《〈紫色〉中的婦女主義新理念》指出“小說《紫色》中,主人公茜莉在尋找自我身份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兩次主要變化:從女性的征服到女性的自由;從心靈的孤獨到心智的健全。而在尋找婦女主義精神的過程中則經(jīng)過了三次蛻變:從精神依附到精神叛逆;從自我贖救到精神再生;從個人主義到和諧寬容;最終達到精神的升華——婦女主義精神”。(封金柯 2007)。2006年到2010年是《紫色》研究的發(fā)展的迅速增長階段。從數(shù)量上看,僅僅五年就有45篇文章和53篇優(yōu)秀碩士論文發(fā)表,是前五年研究成果數(shù)量的兩倍。從內容上看,對《紫色》進行女性主義視角的解讀仍然是主流,但是解讀視角分化得更細,內容分析得更透徹,例如陳琳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紫顏色〉》(陳琳 2007)。除此以外,關于《紫色》的對比研究也大有發(fā)展。學者們把《紫色》和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進行了對比研究,尤其是與左拉·赫斯頓的《他們仰望上蒼》進行了對比,例如杜業(yè)梅的《呼喚與應答---〈他們仰望上蒼〉與〈紫色〉的敘事策略》。也有把《紫色》同托尼·莫里森的《最藍的眼睛》、艾米·譚的《灶神的妻子》、凱特·肖邦的《覺醒》、《玩偶之家》等作品進行的對比研究。文化研究也是此階段的一個研究熱點。學者們從非裔美國人文化和非洲文化之根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例如王成宇的《〈紫色〉與愛麗絲·沃克的非洲中心主義。
2011年到2013年是對《紫色》多元化視角研究階段。學者們對《紫色》研究的熱情高漲,三年中就有35篇文章和48篇優(yōu)秀碩士論文被收錄到CNKI中,是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研究成果的兩倍。《紫色》的研究角度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韓子滿在《翻譯與性禁忌》中研究了《紫色》的兩個不同的中文翻譯版本指出“譯者或出版商對性倫理的理解并不正確。他們對性描寫加以特殊處理,是出于對性禁忌的顧慮”(韓子滿 2008)。馬春麗的《中茜莉的“身體救贖”》中指出:“《紫色》的身體敘述不僅反映了美國南方的倫理文化與宗教觀念,也是沃克苦難經(jīng)歷的折射,同時也體現(xiàn)了沃克身體修辭策略背后的文化詩學。”(馬春麗 2012)學者們的研究眼球也從研究主角茜莉轉到了敘述篇幅較小的男性角色上。其他的研究理論包括生態(tài)女性主義理論、庫爾理論等。
綜上所述,中國學者越來越關注艾麗斯·沃克的《紫色》,對它的研究視角也越來越細化,但是在研究的深度上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此外,隨著一些新的理論,例如生態(tài)主義、生態(tài)女性主義等理論的興起,對于紫色的研究還需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艾麗絲·沃克.紫色[M].楊仁敬,譯.沈陽:沈陽出版社,1999.
[2]艾麗斯·沃克.紫顏色[M].陶潔,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6.
[3]艾麗斯·沃克.紫顏色[M].陶潔,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4]艾麗斯·沃克.紫顏色[M].陶潔,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5]艾麗斯·沃克.紫色:寫給上帝的信[M].魯書江,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
[6]陳琳.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紫顏色》[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7,(6):75-76.
[7]杜業(yè)梅.《呼喚與應答——〈他們仰望上蒼〉與〈紫色〉的敘事策略》[J].當代外國文
學,2011(2):111-119.
[8]封金柯.《紫色》中的婦女主義新理念[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 (5):14-17.
[9]韓子滿.翻譯與性禁忌——以The Color Purple 的漢譯本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8 (3):69-75.
[10]馬春麗.《紫色》中茜莉的“身體救贖” [J].外國文學研究,2012, (2):115-121.
[11]秦湘.《紫色》與“家丑”[J].書刊評介,1987,(01):91-94.
[12]王成宇、王平.試析《紫色》的語言策略[J].外國文學研究,2002,(03):94-96.
[13]王成宇.《紫色》與愛麗絲·沃克的非洲中心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2001,(4):30-36.
[14]王成宇.《紫色》與反性別主義[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1,(5):39-41.
[15]王成宇.從《紫色》的語言看愛麗絲·沃克的民族意識[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2,(4):51-52.
[16]王成宇.《紫色》與婦女主義[J].當代外國文學,2006,(2):78-84.
[17]王成宇.試析《紫色》與《殿堂》跨文本語言策略的語用意義[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08,(0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