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瑤
摘 要:魔幻現實主義產生在拉丁美洲神奇的土地上,1967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問世,使魔幻現實主義走向成熟。1982年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魔幻現實主義用魔幻的手法來表現現實,它根源于現實。他在作品中大量的運用,象征性、魔幻性等手法,將現實的世界置于魔幻之中。
關鍵詞:魔幻;現實;象征;夸張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1
一、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現實根源
魔幻現實主義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風格,是馬爾克斯開天辟地的創造,在馬爾克斯的創造中,他不斷的吸收各個方面的資源,為自己創造進行了長期的積累活動。首先是思想的根源,馬爾克斯雖然是哥倫比亞作家,但在他的作品中吸收了大量的現代元素,馬爾克斯在喬伊斯、福克納、卡夫卡等西方現代主義作家身上,吸收了很多藝術的靈感,這為他作品的現代性奠定了堅持的基礎。其次,馬爾克斯繼承了拉丁美洲的本土文學傳統。拉丁美洲的作家具有很強烈的拉丁美洲文學的獨立意識,在馬爾克斯同時代和之前的作家中,就有很多的作家創作出很多反映拉丁美洲現實生活的作品。其中的神奇現實主義的作品,例如小說《這個世界的王國》、《危地馬拉傳說》和《總統先生》、《玉米人》等作品,為馬爾克斯做了很好的榜樣。再次,馬爾克斯的創作根源于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它來源于印第安古老的傳統文化,扎根于拉美的歷史與現狀,努力謀求拉美大陸的獨立與發展。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是相對落后的地區,并且長期處于獨裁統治之下,拉丁美洲的人們生活在愚昧、落后、貧窮的現實之中,拉丁美洲的人們不屈不撓的與天災人禍做斗爭,這是馬爾克斯創作中重要的鄉土資源。最后,馬爾克斯的創作資源的吸收是世界性的,他也大量的從阿拉伯東方神話故事中吸收養料。最終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審美品格與藝術思維方式。
二、象征性手法
從書名——“百年孤獨”來看,就具有十分明顯的象征意味,它象征著一個世紀的孤寂和與世隔絕,象征著拉丁美洲近百年的社會歷史現實。在馬孔多生活的布恩家族的七代人,最終難以逃脫冥冥之中的宿命,他們像一個個循環的怪圈套在了一代代人的頭上,他們的命運最終被羊皮卷中的預言所預示。如果我們拋開這些象征的表象,馬孔多的人們生活在文明程度低下、政治上麻木不仁、經濟落后和受壓迫、思想觀念保守陳腐的境況當中。
豬尾巴的孩子在輪回循環中得到證明,我們從中可以見到,傳統蒙昧的婚姻關系的存在。馬孔多人對現代的科技是陌生的,面對吉卜賽人的磁鐵和放大鏡,他們反復的受騙,可見他們對現代科學的無知,雖然在布恩家族的人沉迷于煉金術等科學的探索,但他們遠遠的落后了。火車的出現使他們大為吃驚,電燈又使他們徹夜不眠,電影也讓他們大為惱火,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們遠離現代的科學與文明的事實。
布恩迪亞上校,稀里糊涂的參加革命,他經歷32次起義都失敗了,相繼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那些在革命戰爭中留下的貴種。這里的人對政治從來沒有覺悟,很多的生命在白白的流血犧牲。
外來的經濟入侵,當地人手足無措的令人擺布,他們瞬間成為經濟的附庸和經濟的犧牲品。種植園、工廠、跨國公司出現了,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殖民者的手中,他們的的生活沒有改變,他們的不滿只能是遭到當局的鎮壓。鎮上的人不得不無事可做,沉湎于毫無意義的“制作小金魚”、“織裹尸布”、“洗澡”等活動。時間在重復的輪回,歷史卻在原地打轉,愚昧和落后的事實亙古不變,這無疑將導致一個民族的消亡。
在《百年孤獨》的象征中,把過去、現在、和未來融合為一體,從遠古人到現代的發展史的大背景來看,現代人同樣重復著蠻荒時代的古人那樣不斷與命運抗爭又不斷失敗的境遇,象征使整個馬孔多的世界蘊含著跟多被人探索的意義。
三、魔幻性手法
小說中構建了一個人神混雜、生死交融在一起的奇異世界,充分表現出魔幻的特性。小說的世界中,鬼魂常常出來與人對話,如阿吉拉爾的靈魂不斷的出現在布恩迪亞夫婦的家園,人與神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了,人好像生活在過去、未來的統一時空中。小說中的人也常常超出現實世界中人的能力范疇,阿瑪蘭塔預示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她答應全村的人給他們死去的親人捎口信,致使家中的信箱被塞得滿滿的。類似這樣的魔幻性在作品中我們常常能不經意的讀到,這完全打破了傳統的生死概念,帶給人不斷地思考。
在馬孔多的世界中充滿著神奇的事物,例如:吉普賽人飛毯可以載著人在空中飛翔。他們拖著磁鐵在街上走過時,各家各戶的鐵鍋、鐵盆就會吸走。在布恩家族的一個時期中,家族的后人與情人做愛,家里的牲畜和家禽就會被感染旺盛的生殖能力,不斷的繁殖。俏姑娘雷梅苔絲純潔而美好,任何對她產生欲望或情感的人都會死于非命,最后她被飛起的床單裹著升上了天空。馬孔多進入失眠時期,進入遺忘時期等等的描寫,無不充斥著魔幻性。
小說中大量的運用神話、傳說。《圣經》、《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等大量的世界經典的神話和傳說元素被融入了馬孔多的世界當中,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百年孤獨》把魔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推向頂峰,它的魔幻源于現實,它象征性手法和魔幻性手法的運用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在影響著現代作家的創作。
參考文獻:
[1]加西亞·馬爾克斯.黃錦炎百年孤獨 2003
[2]孫德彪.劉惠洲.曲元海.王放歌論《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特征[期刊論文]-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2)
[3]王紹瑾.論《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精神[期刊論文]-大連大學學報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