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俄羅斯小說的流變研究》,編號10E018。
摘 要:本文以民間童話與壯士歌為例揭示了19世紀上半葉俄羅斯民間文學的生存狀態。
關鍵詞:俄羅斯;民間文學;生存危機
作者簡介:朱秋佳,女,1980年3月生,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1
民間文學的發展始終跟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腳步,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的生存方式發生重大改變,文學不可避免地隨之發生變化。在19世紀上半期,俄羅斯民間文學逐步走向衰落,同時,俄羅斯民族自我意識的發展卻又使得民間文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種民間文學樣式被搜集整理并出版,作家們也紛紛利用民間文學元素進行創作,讓民間文學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下面就對俄羅斯民間文學在這一時期的生存狀態加以分析:
一、遭遇生存危機
19世紀前半期最盛行的民間文學體裁是童話,童話以其鮮明、獨特的形象、引人入勝的情節而廣泛流傳。也正在這個是時候,童話這種體裁卻開始衰落了,許多故事情節被人遺忘而湮沒了。壯士歌是俄羅斯人民口頭創作的寶貴財富,鮮明生動的形式和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壯士歌在人民中得到廣泛傳布,在9至13世紀古羅斯的民間口頭創作的各種體裁中,壯士歌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在一千余年的時間里一直被人民所傳誦。1這兩種主要的民間文學體裁在19世紀上半期都遭遇到了生存危機,其原因如下:
民間口頭文學產生的年代久遠,是古代人民超自然的、創造性想象的產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以科學的方式認識世界,童話便不再對成人產生神秘的吸引力。而壯士歌產生于10世紀左右,與童話相比,幻想性不強,與史實有一定關系,但又不具有準確性,是對來自于人民的勇士的頌歌,壯士歌的內容也停留在古代時期,缺乏新的內容。
而19世紀是俄羅斯文化的“黃金時期”,俄羅斯文學在19世紀的高水平發展使得民間文學的受眾趨向于低齡化與低知識化。而且從18世紀開始俄羅斯作家就開始摹仿民間童話進行童話的創作,作家童話是直接以文字為載體,以印刷媒介為傳播方式的童話,與民間童話相比,具有結構更完整,情節更曲折,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精美等無可比擬的優點,在作品中加入童話元素也成為當時作家創作的流行方式,在19世紀,民間童話和壯士歌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大量精美的作品的出現對民間文學造成了沖擊。
民間童話的創作和流傳的特點主要是集體性。在流傳過程中,民間童話主要是以口頭的方式,只有優秀的作品才能夠流傳下來。民間童話的存在方式與流傳手段決定了它的變異性與相對穩定性,經過不斷地變化,民間童話失去了獨特的風格和個人色彩,留下的是相似的情節和被普遍接受的審美理想、價值判斷等,這也是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童話相類似的重要原因。而作家童話的產生,豐富了童話的題材、內容、表現方式等,這是作家童話與民間童話相比較,其優越性所在。壯士歌與童話的遭遇相類似,情節、語言方面的文學性都不能與優秀作家的作品相比,生存情況也不容樂觀。
大量作家作品的出現讓民間文學的審美功能大為削弱,印刷媒介的出現和受眾教育水平的提高讓大眾轉向對更高層次的作家文學的接受。因此,在19世紀,由于多種原因的合力使然,俄羅斯民間文學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遭遇生存危機。
二、危機中的高峰
從18世紀開始,俄羅斯學者開始注意到了民族性問題,并著手從民間文學開始系統化民族語言、整理民族文化。19世紀上半期,對民間文學的整理、研究活動活躍起來,各種民間文學形式被搜集、整理并出版,一經出版,民間文學的變異性特點便失去了,形式和內容變得穩定起來,形式上的被固定必然導致生命力的削弱,后繼乏力,但這一時期卻成為其發展的高潮時期。
在19世紀,俄羅斯的社會及文學界的各種流派不斷發生矛盾及沖突,盡管各個流派的民間文學觀甚至大相徑庭,但都不約而同地運用民間文學元素進行創作。在三、四十年代出現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民間文學搜集者,斯拉夫派在俄羅斯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上功勞最大,“19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對民間創作進行了大規模的系統研究,早在本世紀初就為這種研究準備了條件。卡拉姆津與希什科夫當年就俄羅斯標準語進行的爭論中,就已經涉及民間文化和民間語言的問題。1804年基爾沙·丹尼洛夫出版了俄國第一部民間文學集《古代俄國詩歌》,1814年在莫斯科大學成立了俄羅斯語文愛好者學會。在民間文學收集和研究方面斯拉夫派思想家阿克薩科夫兄弟和基列耶夫斯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由于嚴格的書刊檢查制度,在60-70年代基列耶夫斯基僅出版了自己所收集的10卷本《民謠》;達里一生致力于《現代大俄羅斯語詳解詞典》的編撰工作,此外他還收集編寫了《俄羅斯民間諺語》;俄羅斯文學家阿法納西耶夫收集整理了大量民間故事,并撰寫了3卷本著作《斯拉夫人藝術創作中的自然觀》”。2
這樣,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19世紀上半期俄羅斯民間文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但由于此時俄羅斯民族自我意識的發展,讓民間文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而達到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時期。
注釋:
[1]參見(蘇聯)蘇科院歷史所列寧格勒分所編《俄國文化史綱(從遠古至1917年)》,張開等譯,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1-16頁,第303-304頁。
[2](俄)葉·米·斯科瓦爾佐娃《文化理論與俄羅斯文化史》,王亞民等譯,敦煌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