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李艷英
摘 要:摩梭人語言文化有其獨特的民族色彩,不斷地受到各界學者的關注。隨著旅游熱的發展,許多學者試圖從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藝術學等多角度對其進行研究。文章通過搜集整理已有的文獻,分文化和語言述之,并指出幾個語言研究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摩梭人;文化研究;語言研究
作者簡介:王琳(1990.02-),女,云南建水人,云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 H0-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1
摩梭,也稱“么些”、“摩西”等,摩梭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寧蒗縣和四川鹽源、木里等縣。楊啟昌,和即仁等人曾從歷史學、語言學、遺傳學等角度對“摩梭”的族源和稱謂加以探討,為我們認識摩梭人、區分納西族和摩梭人這樣的上下位概念提供了強力支持。摩梭母系社會及其獨特的語言文化不斷受到各學界人士多角度探討,本文分文化和語言敘述。
一、有關文化的研究
從20世紀下半葉到80年代日漸升溫的“摩梭母系文化熱”,再到2000年以后人們對母系制度變遷的探討,摩梭人母系文化逐步被關注。人們對摩梭人母系文化的探討,其實是對摩梭人文化根基的追尋。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婚姻和家庭?!白呋椤薄ⅰ芭畠簢薄ⅰ澳赶瞪鐣幕罨钡纫欢瘸蔀槿藗儗δλ笕说拿枋觯λ笕思彝ソY構、婚姻形式等問題一直被關注。時至今日,摩梭人“走婚”和“眾女輕男”的傳統是否改變?傅光宇引用多學者的論證指出 “摩梭人文化變遷不可避免” [1]。楊麗娥則從母系家庭、婚姻形式、摩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母系血緣思維等方面,比較全面地對摩梭母系文化的變遷進行分析[2]。以家庭結構窺探社會制度,這是一種以小見大的研究視角,對人類學研究、社會學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聚落和民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往往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領地。摩梭人便是依山傍水,選擇了神秘的西南邊陲瀘沽湖畔謀生存。其聚落的形成,民居的傳統建造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著民族的血肉和個性。有學者從建筑學角度擴展對摩梭文化的認識,還有學者結合建筑學和其他學科,更多維地擴展。對于家屋和擺設的意義研究,也得到一定探尋,魏雷等人就從男性角色的角度探討旅游發展影響下的摩梭家屋形態[3]。
(三)歌舞和節日。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摩梭人的歌舞亦是他們的民族思維和文化的體現。摩梭人能歌善舞,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對鬼神和祖先的敬畏、對格姆女神和母性的崇拜都溢于歌舞之中,陳于他們的習俗禮儀之內。許多學者將摩梭人的這些歌舞活動歸因于“母性色彩”,呂玲《母性光環下的摩梭歌舞》指出 “摩梭歌舞文化得以存在與延續的先決條件,便是阿夏婚和母系制的存續?!盵4]
除上面內容外,摩梭人地區的美食,醫藥學保健,服飾等文化亦收到許多學者的關注。
二、有關語言的研究
人們對摩梭人的研究亦涉及到語言,一些學者用田野調查的方法探索摩梭人語言。方國瑜,白庚勝等人提出摩梭人沒有相關的文字記錄。此后宋兆麟、鄧章應等人通過走訪調查,駁斥了前人的觀點,提出摩梭人是有象形文字的。達巴文是“象形文字”,卻是原始的、有限的歷史遺跡,不是系統完備的、便于書寫的符號系統。這也是摩梭的一些古歌、故事傳說失傳的原因,我們確要搶救和保護達巴文,但我們更應呼吁更多的學者來關注摩梭人的語言。
正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對摩梭語言本身的研究還甚少。外文文獻有Lidz L.A 的descriptive grammar of Yongning Na(mosuo)和Michaud A的 phonemic and tonal analysis of Yongning Na,中文文獻有Michaud A和拉他咪·達石的《云南省麗江永寧區域摩梭話中瀕臨消失的聲調和聲位》。相對語音和語法,對詞匯的研究豐富些,沙毓英對無文字記錄的摩梭詞匯調查,是采用“從小學漢語課本中選出一批常用詞匯,把當地摩梭和漢語水平最高的幾個人請在一起,逐詞逐字討論,核實提供調查的詞匯在摩梭語中是否有對應詞”的方法[5]。袁焱和許瑞娟《永寧摩梭詈語的文化闡釋》一文描寫了詈語“數量少,類型少,程度輕”的基本特點,指出摩梭人的“母系文化”和“害羞文化”[6]。
三、結語
縱觀人們對摩梭人語言文化的研究,不難發現:研究摩梭文化的筆墨很重,不同學科角度的研究視角大多與摩梭“母系文化”內涵息息相關;研究摩梭語言本體的力度還不足。此外,從已有的研究中我們還看到一些語言研究的空白點,如摩梭話的現狀及使用情況調查,摩梭人地區的雙語教學如何開展,系統的摩梭話參考語法等,這些都應是學者們應致力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傅光宇.時代要求與文化傳統——以摩梭人為例[J].思想戰線,1998(06).
[2]楊麗娥.論摩梭母系文化的變遷[J].思想戰線,2005(06).
[3]魏雷,唐雪瓊,朱竑.旅游發展影響下的摩梭家屋形態——基于男性角色的考察[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4]呂玲.母性光環下的摩梭歌舞[J].黃河之聲,2008(08).
[5]沙毓英.從摩梭人的詞匯看人類概念的發展[J].心理學報,1996(03).
[6]袁焱,許瑞娟.永寧摩梭詈語的文化闡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